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古人是如何布置客廳的?

古人是如何布置客廳的?

中國古代的客廳,稱為廳堂

是會見賓朋、長幼教諭、喜慶活動的場所,

需鎮得住場面。

廳堂中的傢具,

早在宋代就有一定的陳設內容與格式,

到明代後期逐漸形成了風格,

並迅速流行起來。

常見的廳堂家具有:

翹條幾、供桌、八仙桌、長書案、羅漢床、

茶几、香幾、博古架、落地屏、插屏、

鏡屏、太師椅、圈椅等。

這些不同的傢具組合在一起擺放,

其陳設規律是相當有考究的,

能充分反映出主人的學識、修養、氣質和品位。

在古代,

我國傳統廳堂的陳設講究嚴格有序,

中規中矩,

以正廳中軸線為基準,

採用成組成套的對稱方式擺放,

體現出莊重、高貴的氣派。

尤其是正廳,

通常都有前後門,

是由外進入內屋的通道,

故廳內陳設較嚴整靜穆,

多以「疏朗多空餘」的方式陳設布置。

傢具、楹聯、匾額、掛屏、書畫屏條

都以中軸線形成兩邊對稱布置。

入門正對著板壁或屏風,

起到擋風辟邪和加強私密性的作用。

板壁前放長條案,

條案前是一張四仙或八仙方桌,

左右兩邊配扶手椅或太師椅,

以右主、左賓或左上右下為序,

皆以「序」來入座。

牆正中掛中堂字畫,

這一定是按

「皇、相、翰林、名人、格言」

為序的匾額,

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中的「序」和「禮」。

牆兩側配上條幅,

皆是名人字畫,

內容多為儒家治家修身格言。

堂中央兩側擺放對稱的幾和椅,

是晚輩或下屬的排列座式。

一般而言,

廳堂傢具的擺放,

是最能體現家庭精神境界

和生活品位的焦點。

可謂「添一筆則無章,少一筆則意寡」,

只有相得益彰,

方能起坐之間,

自成天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私家花園 的精彩文章:

睡眠神器】蘄艾絨養生枕頭 保護頸椎抑制細菌
安守一隅溫暖

TAG:私家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