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的人,吃晚飯時不會犯這4種錯誤,若你也是,健康與你有緣!
晚餐決定壽命,一日三餐中,晚餐佔據了大部分人的時間。
《生命時報》曾針對「國人的晚餐習慣」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49%的人表示晚飯是一日三餐中吃得最多的一頓。
民以食為天,只有吃的健康營養,才會對長壽有所幫助,若是吃的太過錯誤,反而起不到養生效果。
長壽的人,吃晚飯時不會犯這4種錯誤,若你也是,健康與你有緣!
錯誤一、吃的過於油膩
不少上班族,只有到下班才會有充足的時間來享受晚餐,受到飢餓的影響,人們對於油膩的食物更感興趣。
所以,火鍋、烤肉、炸雞等油膩的食物,就成為了大眾的選擇。
科學地來講,吃的過於油膩對健康沒有好處,因為食物經高溫煎炸後,不僅破壞食物原有的營養,如維生素、蛋白質等等,還會產生一種致癌物—丙烯醯胺,長期食用會誘發胃癌、肝癌。
甚至還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加重血液中脂肪的積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錯誤二、吃的太撐
由於生活工作的壓力,讓不少人早飯簡單吃、中午湊活吃,只有晚上才有時間可以豐富的吃頓飯。
但吃的太撐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問題,不僅容易引起肥胖,還會加重人的心臟和腎的負擔。
當自身的消化系統佔用了太多資源時,心臟的活動就會變得艱難,過多的甘油三酯會黏附在血管壁上,降低了其功能,很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所以,飲食最好吃八分飽,適宜為止。
錯誤三、吃的太晚
調查顯示,在晚7~8點吃晚飯的人佔了33.3%,在晚8點之後吃上晚飯的人佔了12.5%,經常在晚十點後吃飯的人也不在少數。
晚飯吃的過晚,不僅會損傷胃腸,對身體的健康也會產生多種傷害。
研究顯示,晚飯吃得越晚中風率越高。相反,在保證吃飯時間與睡覺間隔60~70分鐘以上的人,發生中風的幾率可降低66%。
錯誤四、飯後立即運動
雖然「飯後百步走」有道理,但是,飯後最好不要立即運動,因為飯後半小時內,胃因接納了食物而變得十分沉重,此時再劇烈就會使胃飽受「動蕩」之苦。
不僅消化功能會受到影響,還會導致胃下垂,加重胃病。
並且飯後立即散步,對患有冠心並心肌梗塞的老人可致頭昏、乏力、眩暈、肢體麻木等異常。
所以,飯後要適當的靜坐一會,半個小時之後再去運動。
飯後能堅持這6個習慣的人,多半會長壽,看看你佔了幾個?
習慣一、飯後飲茶,延年益壽
很多人都有飯後喝茶的習慣,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並且,茶葉還有一定的殺菌、消食解膩的作用,起到防治未病的效果。
飯後,飲一杯蒲公英桑葉茶,降三高,預防感冒。
桑葉具有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疏散風熱等多重功效。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桑葉更有降血脂、降膽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還有延緩衰老、抗疲勞作用,特別是對臉部的痤瘡、褐色斑有很好的療效。
蒲公英,是一種葯食兩用的小植物,富含植物甾醇和多種維生素,更有保肝利膽、修復肝損傷、增強肝臟再生能力的功效。
將桑葉和蒲公英搭配飲用,充分利用蒲公英的清熱解毒、廣譜抗菌、清肝明目等作用,效果大大提高。既可以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保肝護肝,又可以降三高,一舉數得。
習慣二、飯後漱口,清潔牙齒
古代醫學家張仲景指出:食畢當漱,令齒不敗而口香。
我們飯後要保持漱口的好習慣,這樣能使口腔濕潤並清潔固齒,還能減少食物殘渣在牙齒上的堆積,減少齲齒,有效地防治口腔及牙周疾病。
只有口腔和牙齒保護好了,才能增進食慾和幫助消化吸收,如此,老年人就會感覺吃得香、身體好,就能更健康長壽。
習慣三、飯後散步,強身健體
飯後不宜立即散步,但是飯後半小時,是可以散步的最佳時間。
飯後人們散步的這種行為,既可以增強腸胃蠕動,刺激消化系統消化液的分泌,增強人們的消化能力,使人們更好的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還有助於腿腳的鍛煉,增強血液流通,減少血液粘稠,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益處。
習慣四、飯後揉腹,能除百病
醫學家孫思邈曾說:食畢摩腹,能除百玻!
食後適當地按摩腹部,可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的血液循環,又能增強腸胃功能,減少便秘刺激消化,有益於健身防玻。
做法:攤開手掌,以肚臍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方向按摩20圈,三次為一組,每天飯後做三次即可。
習慣五、飯後拉筋,壽延十年
《黃帝內經》記載,骨正筋柔,氣血自流,筋長一寸,壽延十年。
拉筋,能使骨頭複位,筋絡柔韌,氣血順暢,筋絡每拉伸一寸,就能延長10年的壽命!
飯後半小時,可適當地進行「拉筋」運動。
習慣六、飯後音樂,緩解抑鬱
音樂是一種藝術,也是能舒緩心情的一種方式。
研究顯示,音樂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可以幫助減輕慢性疼痛和術後疼痛的感覺以及痛苦。
並且,舒緩歡快的音樂屬於良性刺激,能通過中樞神經系統來增強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
因此,飯後適當地欣賞一些清耳悅心的音樂,對人體大有裨益。


※女人三十歲後,5種食物一定多吃,補充雌激素,保養卵巢防絕經!
※腎不好,腳先知,多食二果,少碰三紅,做好四個字,腎會更好!
TAG:健康大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