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丁謂:從「曠世奇才」淪為「千年佞臣」,他敗在「鑽營」

丁謂:從「曠世奇才」淪為「千年佞臣」,他敗在「鑽營」

丁謂:從「曠世奇才」淪為「千年佞臣」,他敗在「鑽營」

文丨《那些年》陳蕾

「曠世奇才」與「千年佞臣」,這兩個一貶一褒的稱謂,看起來好像是「風牛馬不相及」,甚至讓人覺得有些矛盾,但是,這樣兩個相差十萬八千里的稱謂,卻偏偏就落在了一個人的身上。

他文追韓柳、詩似杜甫;27歲中了進士、30歲擔任封疆大吏;但是,最後被歸入「北宋五鬼」,他就是丁謂。從「才華橫溢」的「有為青年」,到「臭名昭著」的「奸臣小人」,這是「歷史演義」還是「真實事件」?他經歷了什麼?他敗在了哪裡?關於他的評價,存在哪些爭議?能給我們今天帶來哪些啟示呢?


1文才出眾、工於心計


史書記載,丁謂是個天才式的人物,他「讀書過目輒不忘」,幾千字的文章,讀一遍便能背誦,文學才華尤其突出,被宋代著名文學家王禹偁大加讚賞:「自唐韓愈、柳宗元之後,二百年始有此作」,還稱丁謂是 「今之巨儒」,詩似杜甫。

早年,丁謂隨做官的父親丁顥在涇州(今屬甘肅省涇川縣)。父親同僚竇偁見丁謂聰明機靈,頗有才氣,稱讚道:「此兒將來必定做大官。」於是將女兒相許。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丁謂參與科舉考試,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在殿試中榮登二甲之首。

丁謂勤奮好學,博聞強記,天象占卜、書畫棋琴、詩詞音律,無不通曉。


丁謂:從「曠世奇才」淪為「千年佞臣」,他敗在「鑽營」



有一次皇帝問道:「唐朝的酒價是多少?」丁謂脫口答道:「每斗三百。」皇帝問他怎麼知道的,丁謂答道:「有杜甫詩為證,『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

一天,宋真宗與貴妃一起賞花釣魚,釣了半天,一條魚也沒釣到,心裡很不高興,皺著眉頭,一言不發。大臣們不知如何是好,丁謂笑盈盈地跑上去賦詩道:「鶯驚鳳輦穿花去,魚畏龍顏上釣遲。」宋真宗頓時開心起來,賞詠再三。



2機敏聰穎、善使謀略

丁謂為官,其實做過不少益事,他的能力,在解決朝政各項難題的過程也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淳化年間,川陝地區王均起兵叛亂,朝廷調集士兵抵禦,結果士兵們轉身為寇。這些人熟悉山川道路,攻佔州縣,掠奪男女,與官府為敵。丁謂奉命處置,他一到即命罷兵,冒險入溪洞會見其首領,曉諭朝廷安撫之意,並宣稱帶有皇帝詔書,一律赦免不殺;同時贈以錦袍、銀帛,眾人感激涕零,紛紛表示願意世代奉貢朝廷,並將誓言刻錄石柱,豎在邊境上,西南地區從此得以安寧。

丁謂主政期間,發現當地糧食豐饒,但是缺鹽。於是他採用以鹽換糧的辦法,解決夔、萬諸州軍餉之弊,同時也減輕了邊民長途解送皇糧的勞苦。他還親自規劃經營建築夔州城寨,以增強邊防。宋真宗曾問丁謂,如何才能使邊防長久安寧,蕃族不敢為非。丁謂回答說:「只要朝廷所派的官,不邀功生事,以安靜為勝,就能安寧無事。」


丁謂:從「曠世奇才」淪為「千年佞臣」,他敗在「鑽營」


景德元年(1004年),遼軍南侵,黃河北邊的百姓紛紛搶渡黃河,而船夫邀利,不肯及時渡民過河。丁謂奉命處置,他從監獄中提取死囚數人,假冒船夫,斬首於河上。船夫見官員斬首殺人了,再也不敢胡來。於是,丁謂組織人員與船隻日夜擺渡,不到三天時間,使黃河北邊的百姓得以全部渡過黃河;緊接著他又從難民中挑選少壯者,在數百里的黃河邊分成若干塊,均豎起旗幟、鳴鼓擊斗, 百里外都能聽到聲音。敵軍不了解內情,以為宋方已有防備,便撤退離去,從此丁謂管轄的「境內晏然」。



3阿諛奉承,逢迎聖意


按說,像丁謂這樣的人物,本該青史留名,為什麼史書對他的評價會那麼差呢?因為迎合過了頭,就成了「逢迎」。

宋真宗好大喜功,丁謂便投其所好。宋真宗想營建玉清昭應宮,左右近臣都上疏反對。丁謂對皇帝說:「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一宮奉上帝,而且用來祈皇嗣。群臣如有阻撓,我願意與他辯論。」從此,便無人再敢勸諫。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丁謂負責修建玉清昭應宮。這是一個複雜的工程,除了需要錢之外,還有三個難題:

一是蓋皇宮要很多泥土,可是京城中空地很少,取土要到郊外去挖,路很遠,得花很多的勞力;二是修建皇宮還需要大批建築材料,都需要從外地運來,而汴河在郊外,從碼頭運到皇宮還得找很多人搬運;三是工程浩大,有很多建築垃圾還得清運出京城,同樣很費事。


丁謂:從「曠世奇才」淪為「千年佞臣」,他敗在「鑽營」

宋朝建築


經過周密思考,丁謂制訂出相當科學的施工方案——首先在皇宮前開溝渠,然後利用開溝取出的土燒磚,再把京城附近的汴水引人溝中,使船隻運送建築材料直達工地;工程完工後,又將廢棄物填人溝中,復原大街。如此這般,很好地解決了取土燒磚、材料運輸、清理廢墟三個難題,不僅節約了時間和經費,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將施工對交通和生活秩序的影響降到最低。

工程原先估計用15年時間建成,結果只用了7年時間便建成,深得皇帝讚賞。

當「逢迎」成為習慣、並且給自己帶來好處,丁謂開始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玉清昭應宮之後,丁謂又為皇帝建造了一批豪華宮殿,耗費了大量的民脂民膏,丁謂不僅因此贏得了真宗的厚愛,自己也從中得利 。

丁謂:從「曠世奇才」淪為「千年佞臣」,他敗在「鑽營」



4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思維的縝密,規劃的精妙,用在建設設計上,無人可及;但是,如果用在媚上欺下、排擠他人上,終會給自己帶來災禍。

「溜須拍馬」這個成語,現在我們也常用,前半部分的「溜須」兩個字,就和丁謂有關;而且,名相寇凖被一貶再貶,孤獨凄涼客死雷州,「溜須」也是一個導火索。


丁謂:從「曠世奇才」淪為「千年佞臣」,他敗在「鑽營」



在一次宴會上,宰相寇凖的鬍鬚沾了些菜湯,副宰相丁謂馬上起身,伸出手輕輕地為寇凖擦鬍鬚。寇凖不但不領情,反而十分惱火,當場譏諷丁謂有失大臣之體。自此,丁渭成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溜須宰相,「溜須」一詞也因此有了獻媚之意。


丁謂:從「曠世奇才」淪為「千年佞臣」,他敗在「鑽營」


丁謂惱羞成怒,發誓要報復寇凖。隨後,丁謂羅織罪名極力排擠,寇凖最終被罷相貶官。宋真宗死後,丁謂利用職位之便修改「詔書」,把真宗死因歸罪於寇凖,並以此為借口,將朝中凡是與寇凖相善的大臣全部清除。


多行不義必自斃。丁謂與宦官雷允恭相勾結,雷允恭在修宋真宗皇陵時,擅自移改陵穴,本應殺頭,但是因丁謂的庇護,不作處理,最後被人揭發,觸怒太后,雷允恭被誅,丁謂被罷相,貶為崖州(今海南省)司戶參軍,四個兒子全被降黜,家產悉數抄沒。丁謂貶官至死共計十五年,景祐四年(1037),卒於光州。

聰明才智猶如雙刃劍,如果用於正途,可以濟世救民、造福蒼生;如果過分鑽營,難免會走錯路,不但害國害民,終會害己。

譬如丁謂,才華橫溢,然心術不正,過於投機鑽營、過分算計,最後成也「溜須」,敗也「溜須」,可嘆、可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些年 的精彩文章:

趙普:靠半部論語治理天下的大宋CEO
北宋很有錢,要感謝這位「理財專家」……

TAG: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