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什麼是德國的理性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什麼是德國的理性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德國人的生活有繁華和富足,也有平凡和樸素。物質上當然沒有絕對的貧窮,只有相對的。繁華也有相當精緻的一面。更多的卻是平凡和樸素。家務活一般要自己動手。比如,刷牆,鋪地板,安裝家庭用具零部件,很少僱人。

德國人好像對財富不張揚。除了氣質和行為舉止上有高雅和平凡的區別外,外表上很難看出一個人的在中國的所謂階級和社會地位的區別。

我是說一般的情況下。在德國舉止不雅的人,也是有的。生活中精緻的東西有很多。比如,葡萄酒。再比如,德國人的寵物。最愛養的動物要數狗和貓。花樣繁多,打扮精緻。而且小貓和小狗的模樣絕對精神可愛。可見是受了很好的照顧。

如果有機會看德國人的私人花園,也是很美好的事情。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植物,造型,顏色,開花,結果,裝點著人們的生活。我常感嘆,如果一個地方的人民把居住的地方打扮得這麼美麗,這個地方的居民會多愛護這裡的家園啊。可是他們都不把愛家鄉的話放在嘴邊,好像沒有這回事似的。

什麼是德國的理性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德國最出名的要數科技。我不是理工科的人,可是我還是在這裡體會了技術之美:技術的深厚又精巧,結實又實用的地方。德國人的動手能力很強。遍布在生活的細節里的每一個技術發明,透著德國式的美學。簡潔實用。

最重要的是,德國人勞動時很認真。比如,街道里的公共綠化帶要修剪,他們會開著車,帶著工具,穿著園藝勞動時的工作服。車用來裝剪下的枝葉。認認真真,剪完就走,極有效率。在中國時,長輩常會對我們說,幹活時要像個樣子。我常常不以為意。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太懶散,比起這裡的人們的勞動態度,覺得會有一些區別。

我常見這裡的人們修剪參天的大樹。本來樹是自由生長的,可是德國人也要照顧大樹。病的枝丫,太茂密的枝葉都會剪去。剪的那個口一定整齊,決不有半點突出。而我曾經有隨手弄斷枝丫的經歷,可令的小樹就留下一個參差不齊的斷痕,很是怪異。那個時候,我看著也不以為不美。

在看德國的民居和建築物時,也有一些感受。歐洲的很多城市其實都很有特色。可是在德國的小鎮,你也會發現一些很有美感的建築。這裡的建築普遍不高,小而精緻。和地面接觸顯得深沉而厚重。從不見取巧的地方。民國時曾有中國的作家在青島,他看了德國的建筑後說,這就是一個民族,深深的紮根在天地之間,厚重又不失精巧。

青年建築派的建築很多,也常見洛可可樣式的花園別墅。那些花園別墅藏在高大的林木之後,常讓我發出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嘆。德國並不是沒有富貴階級。住在別墅里的人並不是一般的人。可是這種富貴帶著點含蓄和低調。它讓你感到富足,也讓你感到距離。這些都是透過園藝來表現。就像中國以前的大院前有門庭和石獅子的布置一樣。

德語對於亞洲人應該很難,因為語系不同。我也是在和德語接觸大約十年之後才慢慢感受一點其語言的精確之美。語法的性數格之類可以把人變得暈暈乎乎,不知所云。可是德語是有邏輯美的。和漢語相比,德語相當精確,隱含背後有某種思維方式的差異。也許就是德語適合德國人,漢語適合中國人了。

看了邏輯嚴密的德文之後看中文,簡直就是一種享受。突然之間覺得中文很空靈,意義簡單,便於理解,不會附加思維的負擔。也許是和我的專業有關,要看許多的法條。如果中文是母語要學德國的法學,真的要能忍受這種邏輯大衝撞。

漢學家顧彬曾經說,德國的作家一天只寫一頁紙。這個我能體會,符合實際。雖然我不是作家,可是嚴肅的德國作家寫東西,真的是有標準。即使不是每一個作家都能以文字留世,也不願意因才華的平庸而給德語抹黑。這是另外一種文化態度,和現代的中國很不一樣。其實真正的在中國以文字留世也不是那麼容易。古代的中國文人能讓人稱頌的,是真的有才華,文筆好。

很多人稱道德國式的民主和平等。這個民族對民主和平等的確有異於其它民族的深刻而獨到的理解,並在實際中貫徹執行。可是民主和平等也是有極限的。民主和平等會讓世界多一點美好,可是並不會讓世界完美無缺。很少有人注意到德國批評的美學。因為從我們當前的文化里走出來,我們常常受不了德國式的批評。

什麼是德國的理性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因為廣泛的言論自由,德國的批評不僅直接,而且尖銳,像一把尖刀插到你的心裡。讓你頓時失去理智。有時候,真的需要力量來面對德國的批評。可是忍受的多了,也會慢慢發現在言論自由的外表下這門批評是一項藝術。德國人的幽默也是產生於批評之中。他們好像很愛展現自己的智慧。批評就是一個絕佳的展示智慧的機會。

和郭德剛的相聲能比出一些區別。郭德剛自嘲,相聲就是給人逗樂的,要讓人卸下精神的負擔,就得給人拌小丑,自我貶低,或貶低他人。總之姿態要夠低。而德國人一般不會給人這種機會。所以他們的批評咄咄逼人,直中要害。也有批評適當的時候,所以會讓我們感覺很受傷。可是如果多了解一點德國式批評的美學,也許就讓我們多一些思考,少一些不必要的敏感。

也許當下中國需要的是與眾不同的誠實。德國式的誠實也可以說是一種美學。我很少看到這裡取巧的事情。可能典型的可以說得上取巧的是我在德國的一個幽默短片里看到的。內容是這樣的:一餐館的女主人單獨在的時候,來了一位男客,願意買女主人的美色。而且價格越說越高。

男客自己也算有魅力,女主人當然樂意為之。然後鏡頭切換在完事之後,男主人急沖沖的回來了。問女主人是否有人給她一萬塊錢。女主人正在詫異,他怎麼知道我們的交易。男主人說,我借了他一萬塊錢,他說好今天來還的。原來這位男客趁還錢時白佔了一回女主人的便宜。這是我想起來的最取巧的事。

在中國,誠實的人多是社會的最底層。他們支撐著中上層社會的虛浮,謊言和不勞而獲。有人說,最誠實的人,是最該用來踩的人。不踩他們去踩誰呢?這真是強盜邏輯。一個社會不該是這樣立足才能運轉起來。

最後要寫的就是成熟和理性的美學。和德國同學交往,往往驚訝他們的成熟,以至於過於成熟而讓我心生疑問。為什麼會這樣?在亞洲年輕人中間很流行萌的。很大一部分男性對女性的欣賞建立在天真可愛的外表到性格的基礎上,不喜歡成熟和理性的思想狀態。盡量不沾染複雜的事情,乖乖聽話最受獎勵。在德國不是這樣的。可愛的天真的狀態只會見於一個人的嬰兒時期,也可能到少年。可是再往後,就只能看到成熟的外表和氣質了。性發育和交往比亞洲早,可能是一個原因。營養可能是一個原因。教育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

這裡的教育不會保護你,而是盡量告訴你世界的真相。遇到問題躲避不是辦法,解決並承擔責任才是根本所在。所以才會看到年輕人普遍的成熟的氣質。二十幾歲的人拿到中國一定會被認為三十多歲。相反,四五十歲以後反而比中國人看起來年輕一些。因為在中國,消耗掉青春和稚氣的,是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80年代「氣功熱」:有大師聲稱,他發功可以攔截原子彈
沒有陽貨這個人,孔子也許成不了聖人!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