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台北保存的這棟巴洛克式的百年古建築,象徵的是……

台北保存的這棟巴洛克式的百年古建築,象徵的是……

原標題:台北保存的這棟巴洛克式的百年古建築,象徵的是……


台北,重慶南路與凱達格蘭大道的交叉口,保存著一棟巴洛克式的百年古建築。這座配有高塔的五層紅磚建築,始建於1912年6月,1919年3月竣工,成為日本對台灣實施殖民統治的象徵。此後的各任總督就坐鎮在這棟大樓裡面。


台灣總督府在人事安排上常常排擠台灣人,日據50年間,州知事、廳長、市尹沒有一個是台灣人,連最低階層的行政首長——街長、庄長也幾乎清一色由日本人擔任。受降典禮之後,台灣總督府的許可權被廢止,末任台灣總督安藤利吉改任台灣省日本官兵善後聯絡部部長,接收隨即展開。



(1945年10月6日台灣省前進指揮所與日軍簽訂一號備忘錄)


以陳儀為首的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迅速完成了紛繁複雜的行政、軍政、警政的接收。協助連震東參與接管台北州的薛人仰在後來的文章中回憶到:「光復之初,政府來台接收。各地民眾看到我們這樣的接收,真正還政於當地人民,莫不歡欣鼓舞,歸心祖國」。

與此同時,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是日俘日僑的遣送。1945年9月9日南京受降之後,整個中國戰區,等待遣返的日俘日僑總數有300多萬,其中台灣需要遣返的日俘日僑就有將近50萬人。



(等待被遣返的日俘)


截至1946年5月31日,除一小部分必要的學者和技術人員之外,在台灣的50萬日俘日僑遣送完畢。在這前後,中國大陸更廣大的受降區的日俘日僑,也大多如數遣返。


(遣返途中的日僑日俘)


1946年4月15日,安藤利吉作為戰犯,被解送到上海,關押在提籃橋監獄。四天後的一個夜裡,安藤利吉服毒自殺。安藤利吉是中國境內自殺身亡的侵華日軍最高將領,他的死亡,象徵著日本殖民台灣50年的「帝國春夢」隨之灰飛煙滅。



(情景再現:安藤利吉之死)


六集歷史文獻紀錄片《台灣·1945》是第一部全面反映「台灣光復」的影像志。「台灣光復」指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日本竊佔50年的台灣回歸中國之意。從1946年8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明確10月25日為「台灣光復節」開始,「台灣光復」一詞開始被中國官方和民間廣泛使用。

《台灣·1945》主要截取1943年至1946年底台灣光復前後「籌備--接收--重建」三大階段的重要史實和代表人物故事,從政治與軍事的接管,經濟與社會的重建,文化與教育的正本清源等方面深入探尋台灣回歸祖國的艱辛歷程,再現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




《紀錄中國》之《台灣·1945》

《接收遣返》(上)!


首播:10月29日 22:15


重播:10月30日 13:1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建電視台綜合頻道 的精彩文章:

好有意境!在愛蓮家祠讀《愛蓮說》!
連戰為什麼叫「連戰」?原來是這個原因!

TAG:福建電視台綜合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