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日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再給美國上了眼藥!

中日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再給美國上了眼藥!




文 | 天涯補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天涯時事(ID:a045166383)

,不代表本平台觀點


對於日本,我們中國人始終有一種難以說明的感情:愛恨交加吧,恨的要更多一些!



在歷史上,日本受中國影響很深,包括日本的語言裡面都有很多的漢字,日本的京都和奈良也是仿唐代長安而建。


長期以來日本都是中國的附屬國,向中國稱臣、納貢,中日兩國在元朝的時候中斷了交流,從明朝的時候,日本野心開始膨脹,豐臣秀吉侵略了朝鮮,明軍入朝與日本交戰,雙方互有勝負,之後中日兩國都進入了長時間的閉關鎖國時期。


等到明治維新成功後,日本進入快速增長期。日本強大後,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衝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這場戰爭給中日兩國帶來深重的災難,導致中國傷亡3500萬以上。


有人說過:遺忘歷史就等於背叛。


日本曾經給我們製造了巨大的災難,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也不能忘記仇恨,但是我們不能活在過去,更不能活在仇恨中!

建國後,短短七十年的時間,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性的政治大國和軍事強國,其綜合國力已經遠超日本。


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

中日之間的關係也一直起起伏伏,

日本對中國的恐懼也與日俱增,為了遏制中國,日本不惜甘當美國圍堵中國的「馬前卒」。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從古自今,中國就一直是亞洲的霸主,長期領先世界。在近現代,我們打了個盹,被一些宵小之輩欺負了近百年,現在雄獅已醒,已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中國重返巔峰!


日本很清楚這一點,中國更有那個雄心!


雖然我們不會忘記歷史的仇恨,但是

對於我們來說,日本早已經不是我們所要追逐的目標了。


現在,我們的目標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帝!


超越它!


雖然目前日本和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大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日本依舊很強大,我們要和美國爭高下,如果有日本的支持,那麼我們的勝算要更大、戰勝美國的時間要短很多——畢竟日本還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而對於日本來說,幫助中國也有很多的好處。


中國擁有這個世界上最龐大的市場,離開中國,日本的日子也會非常的難過;日本也需要中國的幫助把美軍攆走,實現國家正常化,而不是美國的殖民地;和中國打好關係,也能保證日本的國家安全——和中國這個強大的國家對抗能有什麼好處呢?


這些年,中日關係曲曲折折的,但是中日合作的趨勢是誰也改變不了的。


在中日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今天,中日領導人終於會面了!


中日領導人會面了,這次七年來的第一次會面,上一次中日領導人會面還是2011年12月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的來訪。


關於這次會面,在以前的文中,我們也給大家分析了:這是日本即將倒向中國的標誌事件之一。

既然是倒向中國,那麼沒有投名狀怎麼能行呢?


什麼樣的投名狀才能讓中國相信日本是真心的呢?


以前我們也給大家分析過了,兩點:


第一,開展貨幣互換協議,

成立東北亞自貿區,

支持人民幣國際化;


第二,日本首相、日本天皇到中國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向中國人認罪、懺悔!


非這兩點無法得到中國人民的原諒,也無法取信於中國。


今天,安倍來了!

同時,還帶來一則信息:

經國務院批准,201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日本銀行簽署了中日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旨在維護兩國金融穩定,支持雙邊經濟和金融活動發展。協議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34000億日元,協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這則新聞意義重大,

因為它能夠促進整個東北亞及俄羅斯形成一個以人民幣為主要交易貨幣的經濟圈——韓國、蒙古、俄羅斯和日本都和中國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


2014年8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與蒙古中央銀行續簽了規模為150億元人民幣/4.5萬億蒙古圖格里克的中蒙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2014年10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俄羅斯聯邦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8150億盧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2017年10月13日,韓國銀行宣布和中國人民銀行續簽貨幣互換協議,協議延長3年,規模為5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88億元),與之前協議相同。


那麼,什麼叫做貨幣互換協議?它到底有什麼用?


或許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貨幣互換協議就是拿著本國的貨幣去換別國的貨幣。比如,這次中日貨幣互換協議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34000億日元,就是中國拿著2000億人民幣換了日本的34000億日元。


是不是這樣?


當然,不是!


要是這樣的話,在互換期內日元大幅度貶值,那麼我們豈不是要虧死?


比如,2014年中國和俄羅斯簽訂了

1500億元人民幣/8150億盧布的貨幣互換協議,結果當年盧布大貶值,兌美元貶值50%以上,網路上一片呼嚎:中國又犯傻了,和俄羅斯開展貨幣互換,給俄羅斯送錢了!


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這樣!


貨幣互換協議的真正意義是:

中國給俄羅斯1500億人民幣,俄羅斯給中國8150億盧布,有效期為三年。在這三年里,中國可以拿著盧布到俄羅斯購買商品,俄羅斯也可以拿著人民幣到中國來購買商品。當然,你也可以不用。但是,不管你用不用,也不管你

本國貨幣是否貶值,

三年後,俄羅斯必須歸還中國1500億人民幣,中國必須要歸還俄羅斯8150億盧布!


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會明白了。


我們知道人民幣是中國的貨幣,只能在中國用,你在日本拿著人民幣是買不到東西;同樣的道理,日元是日本的貨幣,只能在日本使用,你在中國拿著日元也是買不到東西的。

那麼中國和日本之間是如何貿易的呢?


用美元!


因為美元是國際貨幣,所以國際間的貿易主要使用美元。


而每個國家的美元數量是有限的,如果自己國家的美元不夠用了,那麼就無法進行貿易了。


我們舉個極限的例子大家就會懂了:


假設中國只生產石油,日本只生產汽車,中國需要購買日本的汽車,日本需要購買中國的石油,這個時候中國人拿著人民幣到央行里兌換美元,然後拿著美元到日本的央行里兌換日元,然後拿著日元到日本購買汽車;同樣的道理,日本人想要購買中國的石油必須拿著日元到日本的央行里兌換成美元,然後拿著美元到中國央行里兌換人民幣,然後拿著人民幣到中國購買石油。


也就是美元是一個中介,如果沒有美元,那麼是貿易就無法進行了。


我們知道美元是國際貨幣,是霸權貨幣,世界上90%以上的貿易都是美元結算的,所以每個國家都要儲備美元,但是美國又經常通過加息、撤資等手段讓其它國家的美元儲備大量減少,造成一些國家的經濟動蕩,甚至形成經濟危機。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的糧食不夠吃,而俄羅斯產大量的糧食;俄羅斯輕工業製造幾乎沒有,衣服鞋子都不生產,而中國的輕工業非常發達,生產大量的衣服和鞋子,如果中國和俄羅斯都沒有美元,那麼就無法進行了貿易了——中國人餓肚子,俄羅斯沒衣服穿。


這個時候貨幣互換的意義就出來了!


比如中國與俄羅斯開展了1500億元人民幣/8150億盧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現在俄羅斯的美元都拋光了,俄羅斯沒有美元購買中國鞋子,但是俄羅斯有人民幣,俄羅斯人可以直接拿著人民幣到中國來買鞋子;同樣的道理,假設中國沒有美元了,那麼中國可以拿著從俄羅斯互換來的盧布到俄羅斯購買糧食。


這樣,雙方就避開了美元——沒有美元彼此之間也可以進行貿易。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中國與俄羅斯開展了1500億元人民幣/8150億盧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俄羅斯把從中國互換的1500億人民幣花光了,而中國沒有花俄羅斯的盧布,現在三年到期了,中國把互換來的8150億盧布歸還給俄羅斯,俄羅斯卻沒有人民幣還給中國怎麼辦?


這個時候,

俄羅斯只能拿自己的東西賣給中國賺人民幣,然後還給中國,這樣人民幣就成了俄羅斯的結算貨幣!


當然了,按照約定,如果在協議簽訂期內,俄羅斯用了中國的人民幣,那麼還是要給中國利息的(不用就不給利息)——那個不是給你白用的。


也就是說,通過貨幣互換,在缺少美元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對方的貨幣,避免發生經濟危機或因為缺少美元無法購買生活必須的生活用品而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


現在大家知道貨幣互換的意義有多重要了吧!


一個國家想要生存必須要用的有:能源、中低端製造和高端製造。


俄羅斯有能源,缺少中低端製造和高端製造;中國有中低端製造,缺少能源和高端製造;日韓有中高端製造,缺少能源和中低端製造——這三者是完全互補的啊。


假設俄羅斯沒有美元了,他想買日本的高端製造怎麼辦?


沒有美元,日本不賣給他啊!


但是俄羅斯有人民幣啊,他可以拿著人民幣到中國央行換美元,然後再拿著美元到日本買高端製造啊——這就等於即使俄羅斯沒有美元也可以通過人民幣為中介和日本進行了貿易!


這樣,中、日、俄、韓之間通過人民幣形成了一個紐帶,如果中國的人民幣能夠控制貶值速度,那麼日、韓、俄就會儲備人民幣,然後拿著人民幣直接到對方國家購買東西,而不需要那麼麻煩的再拿著人民幣兌換成美元中轉了——人民幣就成了中日俄韓的「國際貨幣」了。


目前,中國已經和超過30個國家達成了貨幣互換協議,合計最高金額超過3.53萬億元人民幣(約合5300億美元)。



與中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國家分布關係圖


同樣的道理,只要人民幣足夠堅挺,那麼這些和中國進行貨幣互換的國家都可以拿著人民幣進行貿易,那麼慢慢的人民幣就成為這些國家的「國際貨幣」。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相信大家知道貨幣互換的重要意義了,我們給大家總結下,

貨幣互換協議有三層意義:


第一,現階段任何和中國開展貨幣互換協議的國家都可以共享對方的美元的儲備。


比如現在土耳其沒有美元外匯了,那麼它可以拿著從中國互換到的人民幣到中國央行里換美元,然後到沙特購買石油;中國沒有美元儲備了,那麼可以拿著從日本互換來的日元到日本的央行里兌換美元,然後到沙特購買石油——這樣就保證了一些國家即使在缺少美元儲備的時候也不至於發生經濟危機。


第二,可以加強彼此之間的貿易合作。


比如

土耳其沒有美元外匯了,它可以拿著從中國互換到的人民幣到中國央行里換美元,然後到沙特購買了石油。它把從中國互換去的人民幣花光了,協議到期後沒有人民幣還中國了,那麼它只能賣東西給中國賺取人民幣還中國——中土之間的貿易加強了。


第三,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


下面我們來看看2017年各國GDP排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7年GDP為13.2萬億美元;

日本是第三大經濟體,

GDP為4.3萬億美元;韓國為1.5萬億美元;俄羅斯為1.3萬億美元。

合計20.4萬億美元,超過了美國。


2017年世界主要國家GDP排名



2017年中國和日本的貿易額達到了3000億美元,中國和韓國的貿易額為2800億美元,中國和俄羅斯貿易額840億美元。合計就是6640億美元。


一旦中日韓之間的貿易不用美元結算了,那麼會給中國和日本、韓國、俄羅斯省下多少美元?


一旦中日韓自貿區達成,那麼彼此之間的貿易額會增加的更多,那時又能省下多少美元?


……


持有的美元越少,就越不用擔心因為缺少美元而發生經濟動蕩;持有的美元越少,就越不用擔心美國的經濟制裁;

持有的美元越少,就越不用擔心美國大量印鈔而貶值……


所以,中日開展貨幣互換協議,有利於削弱美元霸權的影響力。


事實上,早在2002年的時候中國就提出建立「中日韓自貿區」的建議,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由於受美國影響,

這些年來,中日韓三國關係一直起起落落。


2015年中國和韓國簽訂了中韓自貿區協定,

2017年中國和韓國發生了「薩德事件」,

中國從大局出發,韓國也頂住了美國的壓力,雙方續簽了貨幣互換協議。



相比於韓國,日本沒有能夠頂住美國的壓力。


2012年日本製造了「釣魚島事件」後,中日貨幣協議到期後就一直沒有續簽,而中日韓自貿區也因為日本而遲遲沒有進展。


現在,安倍訪華,並且和中國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這是中日關係轉好的一個重要標誌,我相信後續還會有「中日韓自貿區」的更好消息。


中日韓相鄰,幾千年來年,大多數的時間內中國都是東亞的主導者,將來也會如此!


希望日本能夠看清歷史發展的大勢,與中國一起努力,共同打破美國霸權,然後與西方一決高下,奪回亞洲已經丟失了200多年的世界中心的位置。


歷史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榜 的精彩文章:

全球僱傭兵的禁地:天價都無法讓他們前往,有命去沒命回!
【點兵846】終於曝光!殲20飛行員換裝最新頭盔 可能比F35的更先進

TAG:軍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