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西方擁抱毒品的背後:讓我們看看清朝是如何被鴉片打敗的

西方擁抱毒品的背後:讓我們看看清朝是如何被鴉片打敗的


10月17日,楓葉國加拿大開始實施大麻合法化,成為了世界首個將大麻變成快銷品的工業化國家。





新聞一出,加拿大所有大麻店全部售罄,店家紛紛貼上「已售完」的公告。




看到這一幕,不少網友想起了林則徐,不是他,可能中國遭受鴉片毒害的歷史還要延續幾十年。




然而,歷史書告訴你林則徐是禁毒先鋒,是

民族英雄,但是歷史書卻不會告訴你晚年的他也曾說過

「吸洋煙不如吸土煙」

,鼓勵政府種植鴉片,最終導致中國全境遍地煙土的事實。



所以,在今天西方國家相繼開啟歷史倒車,擁抱毒品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掀開那層歷史迷霧,好好看清當年的中國為什麼會被小小的鴉片而拖垮。




清朝的墮落




皇帝的精明算盤




1782年的9月,大清帝國迎來了它的第八位皇帝——道光。




道光帝最大的特別就是精於算計,說的不好聽的就是摳門。




早在嘉慶時期,身為皇子的道光隨父親去瀋陽故宮祭祖,在清寧宮東暖閣看到先祖努爾哈赤、皇太極用過的那些簡陋的糠燈、烏拉、拐杖,遙想先祖當年的艱苦奮鬥,立志節儉律己。





道光皇帝



回京後,道光馬上與妻子商量,兩人一拍即合,聲稱要在皇宮繼續發揚先輩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於是乎,他們房間的一切貴重物品悉數搬空,只留下必要的桌椅床鋪。在吃的方面,更是極其節約,每天下午四點吩咐太監出宮買燒餅,美其名曰:

「與民共甘苦!」




嘉慶皇帝一看,道光不錯啊!大清國就交給你了!

(玩笑話別當真)




於是,道光順利登上皇位。




登上皇位後的道光也不讓人省心,為了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甚至還要全朝文武百官都要跟著學。



比如,道光喜歡穿打補丁的衣服,最見不得的就是官員穿新衣服上朝,一旦看見誰穿漂亮衣服,就很不高興,甚至規定旗員六品以下,不得穿著綢緞,一律布衣布靴。




據《清宣宗實錄》記載,道光十四年(1834年)冬天,道光檢閱京城的禁衛軍,看到官兵都穿著樸素的衣服,高興地說:

「一洗過去的惡習,崇實務本,不失滿洲舊風,將幾位主管官員各提升一級。」




學習皇帝好榜樣,穿舊衣服能陞官,於是乎,滿朝大臣個個衣衫襤褸。整個朝堂望去,知道的是大清朝道光皇帝在早朝呢,不知道以為是丐幫幫主在開晨會訓話呢。




然而諷刺的是,儘管道光帝一生節儉,可影響的也只是他自己。放眼紫禁城之外,官場生活依然故我,梨園聲色,飲食男女,變本加厲,官員、鹽商生活豪奢,是道光想都想不到的。






節儉一生的道光帝想不到,清王朝的沒落也正是從他的算計開始。




1838年,由於鴉片橫行,帝國朝堂之上關於「禁煙」的問題展開了一場論戰。




主要分兩派,一派主張嚴禁,手段要硬要狠,以林則徐為代表;另一派主張馳禁,認為不能太極端,甚至認為可以通過鴉片貿易合法化來增加稅收。




兩種觀點激烈交鋒,久久相持不下,最終道光皇帝一拍桌子決定採納少數派意見,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嚴查廣東等地鴉片。




決定是果斷的,結果是喜人的。在林則徐的雷霆手段下,總重量超過237.6萬斤的走私鴉片幾乎全部銷毀,百姓一片歡呼,道光皇帝也是龍顏大悅。



然而,皇帝是高興了,但英國女皇就不高興了。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表演剛剛結束,英國艦隊立馬來襲,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打仗是要死人的,而且也花費銀子,中國歷史上多次戰爭經驗告訴我們不是原則性問題盡量不要動粗。




但英國人可不管這些,鴉片就是他們的印鈔機,鴉片就是他們藏寶庫。整個鴉片戰爭,英國出動了16艘主力戰艦、500多門艦載炮以及區區數千人的陸軍,而清朝呢,整整20多萬人。




隨著戰爭的不斷推進,道光皇帝越來越著急,因為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前方戰事一開,後方要錢的奏摺就如雪花般飛向道光皇帝的案頭。




這場仗到底還打不打得下去?這是當時的道光帝最常想的一個問題。




但是很快,這個問題就有了答案,那就是不打!




為什麼?因為英國人說可以賠款啊!




當時道光皇帝算了一筆賬,鴉片戰爭至今已經燒掉了總共7000萬兩銀子,而國庫一年的財政收入只有3700餘萬兩。如果再繼續燒下去,說不定1萬萬兩銀子都搞不定啊!


偏偏這時候,前方負責談判的耆英傳來消息說,英國人同意我們只賠償1470萬兩白銀,打了整整7折啊!




道光皇帝一聽,這還說啥?簽!馬上籤!




於是,中英兩國一拍即合,順利簽下條約,英國人得了香港島外加1470兩銀子,道光則省下來幾千兩白銀成功的為帝國續上了命。




當道光帝還在為自己的「精打細算」沾沾自喜時,殊不知整個中國已經進入到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



官員的鴉片生意





「上面忙著算賬,下面搶著發財」

,這句話正是清朝末年真實的寫照。




鴉片戰爭雖然爆發在道光年間,但鴉片傳入中國早在乾隆時期就已經有了。




有人問了,乾隆不是閉關鎖國嗎,鴉片怎麼還能進來?




答案很簡單,

走私!




當時的中國只開放廣州一個口岸,所以鴉片貿易基本都是在廣州進行的。




廣州的各級官員表面上奉行皇帝的禁煙政策,但背地裡卻利用禁煙政策大撈一筆。只要英國人給賄賂,這些大吏們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英國商人為了賺錢當然也樂意,雖然被坑得很慘。於是廣州的大吏們趁機勒索一把,談好了價錢,就放鴉片進來。





工人們正在將鴉片打包




所以,在當時如果誰當上了廣州的總督、提督、海關監督,那絕對是祖墳冒青煙的大好事兒!




道光十五年,鄧廷楨出任兩廣總督,上面是專門派他來禁煙的。結果剛一到任,鄧總督便將禁煙的工作交給水師副將韓肇慶。




而韓肇慶又是誰呢?

廣東鴉片走私的頭號保護傘,

每年上萬箱的鴉片貿易都要過他的手。




韓肇慶很聰明,剛一接到任務,立馬便對鴉片販子說:你看,現在皇帝又要禁煙了,剛到的新總督你們也看到了,這次是真的要來硬的。所以,你們看著辦,以後每萬箱鴉片多上交百箱給我,我也好交差,這樣大家都好過。




鴉片販子干不幹呢?當然干!一箱鴉片的成本不過40兩,而運到中國後的賣價則高達400兩,接近十倍的利潤,還有什麼生意能比鴉片值錢?




韓肇慶是摸准了鴉片販子的心理,所以才敢獅子大開口,不然早就被人趕走了。





官員跟英國鴉片販子討價




諷刺的是,韓肇慶後來並沒有被鄧廷楨打掉,反而官運亨通,大發橫財,賞戴孔雀花翎。而廣東水師的全體官兵,基本上人人發財,鴉片的進口數漲到了每年四五萬箱。




當然,賺的最多肯定還是我們的兩廣總督鄧大人。據記載,鄧廷楨在擔任兩廣總督的五年里,

收受的鴉片賄賂多達八十萬兩,是他薪水的61倍!




當時的英國海軍軍官賓漢在他的《英軍在華作戰記》里說:「鄧廷楨禁煙,僅僅是禁止別的船做鴉片生意,他自己有4隻水師船,專門用來走私鴉片。」




鄧大人這種發財方式,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悶聲發大財!而這種人在當時清朝的官僚體系中,遍地都是,用《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里的話說就是:

「一個荒淫而腐敗的朝廷,一個無組織而貪污的政府。」




另外,還有一個細節分享給大家。這位鄧大人後來還跟我們的民族英雄林則徐一起禁過煙,當時林則徐準備法辦韓肇慶,可是偏偏這時候鄧大人跑去林則徐府衙里「敘舊」,這一敘就是半個多時辰。




後來,鄧大人成功保住了烏紗帽,成了林則徐的禁毒幹將,而韓肇慶就沒那麼好運,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籍其家,累巨萬,官民大服」








在今天,我們不能因為林則徐的「仁慈」而去苛責他。因為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他已經做到了自己能夠做到的極限,用今天的話講,就是

官場的平衡術





對於已經盛行近千年的官場潛規則、制度化的腐敗,別說欽差大臣,就連皇帝本身,也是不能改變的。




百姓的救命稻草




關於清朝末年民間禁煙,鳳凰網主筆

劉三解曾講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話說當時貴州下面一個縣查獲了一起特大販毒案,涉案人員達39人,鴉片煙土16挑,合計17000餘兩,不僅如此,參與押運的陸家鵬等12人,竟然帶著銅炮、鳥槍、刀桿等武器,這惡劣程度快趕上今天毒販裝備武裝直升機了。




但奇怪的是,除了首犯龔益計被判死刑外,其餘38名從犯輕則杖責一百,重則發配邊疆。




而龔益計之所以被判死刑,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吸食鴉片。刑罰上,販毒的不如吸毒的重,這還真是一件怪事。




但這還不止,由於清朝法律的規定,凡是判處死刑必須由皇帝批准,而這些判例送到皇帝手中後,大都又因為君主的「仁慈」而被放過,換句話說,這些死刑犯基本死不了。




那到底是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呢?

因為窮!




老鐵手中有組數據,

在鴉片戰爭爆發的前二十年里,中國一共外流白銀約合

1億兩

。在道光年間,英國每年向中國銷售鴉片的收入正好等於清政府每年的田賦收入。




那時,清政府財政收入才只有4000萬兩白銀。也就是說,鴉片導致的白銀外流佔到了清政府財政收入的75%。再加上兩次鴉片戰爭失敗,清政府還要向英國繳納大量賠款,可見,清王朝已經瀕臨破產。




政府如此,民間只有更慘。




由於白銀外流,導致銅幣迅速貶值,通貨膨脹極其嚴重。

乾隆年間一兩白銀可以換300顆雞蛋,到了道光年間,一顆雞蛋就要三四文

。就連中國歷史上最富饒的江南一帶,不少大戶人家也只是外表光鮮,其實內部早已腹中空。







政府要生存,百姓要活命,最後的救命稻草就只能靠鴉片!




為什麼是鴉片?因為暴利!鴉片的暴利究竟有多大?




在《籌辦夷務始末》中有明確記載,

「種植罌粟花,取漿熬煙,其利十倍於種稻」

。種鴉片竟然比種糧食高10倍的利潤。




具體有人測算髮現,通常種植一畝罌粟,可以熬取50兩鴉片,50兩鴉片總價值約為50洋元,而這50洋元如果買大米的話,可以買2000斤。也就是說,一畝地可以生產2000斤大米。如果按這個數據測算,還達不到10倍的利潤,因為畝產水稻怎麼也有300斤,也就是七倍的差距。但不管怎麼說,種植鴉片都比種糧食划算。




最開始,上層官僚們還比較顧面子,畢竟種植鴉片是件很不光彩的事,不敢公開下旨推廣,只能由下面自己偷偷干。





有了朝廷的默許,加上鴉片的巨額利潤,鴉片種植很快就在全國推廣開來。最早的雲南、貴州,後來發展到四川,隨後迅速推廣至全國。全國18省無一落後,幾乎都將種植鴉片都成了支柱產業。




罌粟花紅遍全國,神州處處有鴉片。







史書記載,有人瀏覽昆明,「出南門,繞過金馬碧雞坊,過迎恩堂,時暮春天氣,罌粟盛開,滿野繽紛,目遇成色」,跟今天人們踏青看油菜花差不多。




然而這也不是沒有弊端,由於全國範圍內大面積種植鴉片,導致糧食產量驟減,後來全國各地的大饑荒,主要原因就是

廣泛種植的鴉片煙,

當然,這是後話。




種了這麼多的鴉片,賣給誰?當然還是中國人。




《劍橋中國晚清史》一書說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國國內鴉片的產量開始與進口鴉片數量持平,而後逐年下降,直到90年末,中國國產鴉片已經基本取代進口鴉片。




此時英國對鴉片貿易本就稀缺的負疚感更可以被稀釋,到英國人終於可以用數據證明,

是中國人自己決心要自我毒害的




鴉片的消失




現在我們再來想想這個問題——為什麼清朝禁不了煙?




當鴉片關係到國家運轉的生命線;


當鴉片關係到政府官僚的錢袋子;


當鴉片關係到底層百姓的命根子;




那麼,結果就是

政府的道德感徹底喪失,民眾的覺醒意識徹底放棄




在清王朝最後時日里,百姓與政府最重要也是唯一的紐帶就是

鴉片

,鴉片的巨大利益成功的讓底層百姓與政府官僚再次結盟,演變成了全新的、變異的「利益共同體」。




而這種「利益共同體」絕沒有向上攀爬的可能,唯一的選擇就是不斷墮落。在這種新型的利益共同體之下,百姓與官僚就如同一根繩子上的螞蚱,誰都不想主動掏出自己身後的刀。




正是這種上到政府,下到百姓的全體自絕,最終導致了清王朝最後的覆滅。




更不幸的是,鴉片並沒有因為清王朝的覆滅而消失。在長達幾十年的革命歷史中,鴉片從未退出過歷史舞台並且仍扮演者重要角色。比如,國民黨當年就是靠賣鴉片致富的。




中國真正的禁止鴉片,還是要從新中國建立開始。




當無產階級專政的方式將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基層的複雜關係徹底打通,接著又靠

「土地革命+公私合營」

這套凌厲的組合拳將中國經濟一舉盤活。如此這般,一個擁有強權屬性又兼具經濟活力的國家自然有將留存在中國近百年的餘毒掃清乾淨的可能性。




在1950年的春節,新中國展開了一場雷厲風行的禁毒行動,在西南大區,僅1950年就繳獲毒品94.8萬兩,煙具22萬件,查封煙館5400家,查獲相關罪犯1萬多名。







短短三年時問,新中國就基本禁絕了為患百餘年的鴉片煙毒,創造了舉世公認的奇蹟。至此,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我國以「無毒國」享譽世界近三十年。




所以,當英國人抗議中國將販毒走私的阿克毛判處死刑時,中國人都會一臉傲慢的甩給他們一句: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榜 的精彩文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這群「社會人」把中國軍隊的傳統玩壞了!
「誰要是能活著,就給犧牲的掃墓!」死生契闊,老兵永遠不會被遺忘

TAG:軍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