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國產發動機難關攻破 配備矢量噴管的殲10B飛抵珠海航展現場

國產發動機難關攻破 配備矢量噴管的殲10B飛抵珠海航展現場

原標題:國產發動機難關攻破 配備矢量噴管的殲10B飛抵珠海航展現場


珠海航展開展臨近,參展裝備陸續抵達。今天,有攝影愛好者拍到一架與眾不同的殲-10B戰鬥機飛抵珠海金灣機場,這架殲-10B安裝了矢量噴管,這是殲-10B矢量推力試驗機首次公開亮相。這架能飛超機動的飛機將在珠海航展的飛行表演帶來震撼。


殲10B的矢量噴管為全向噴管


推力矢量發動機在世界上有不少成熟的型號在應用,從三代戰機的蘇-30MKI,三代半的蘇-35,到最先進的四代隱身戰機蘇-57和美國的F-22,他們在航空表演中都展示過極其精彩的超機動飛行動作。


矢量推力的應用,使飛機超越了氣動操作面的限制,飛機可以在氣動控制面失效的情況下,做出直接力控制的飛行控制動作,大幅提高了飛機的控制姿態控制能力。在低速大迎角的狀態下,通過矢量控制,飛機依然可以保持控制能力,這在空戰格鬥時非常有用,使飛機發射導彈的機會更多,還能通過快速轉變飛行姿態來擺脫對手的跟蹤,還可以避免因失速引起的尾旋。在實戰中具有相當的意義。


F22的二元矢量噴管,只能俯仰


由於推力矢量噴管在工作時要承受高溫高流速的燃氣衝擊,發動機的機構還受到噴口扭轉帶來的一系列變形扭力的影響,對發動機的結構要求比普通發動機更高,而且發動機的可靠性也要更強。


我國在航空發動機的發展中受技術水平的限制,發動機水平距離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尤其是渦輪風扇發動機,飛機一直受「心臟病」影響。我國從80年代開始奮力直追,研製了大推力的「太行」渦扇發動機,裝備殲-11B戰鬥機。但是發動機技術需要研製的經驗和生產、使用的時間積累,「太行」發動機在定型10年後才逐步成熟,這是客觀事物發展的必然途徑。



蘇35使用的全向矢量噴管,體積比殲10B的略大

以往,「太行」只裝備在雙發的殲-11B上,這是因為單發飛機對發動機的可靠性要求更高,一旦發動機出現問題無法工作,飛機就有可能摔掉。在近幾年,作為單發的殲-10B開始了安裝「太行」發動機的飛行試驗,為今後國產單發殲擊機裝備國產動力進行準備。


如今,殲-10B安裝了矢量噴管進行試飛,還能飛抵珠海進行公開表演飛行,這說明我國在航空發動機技術上已經取得了新的突破,因為只有在基本發動機平台成熟了,才會有底氣在這個基礎上玩新的花樣。


相比普通發動機,矢量噴管的應用,發動機的工作狀態更惡劣,可靠性要求更高。而且使用矢量噴管後,飛機的飛控系統也要重新設計控制率以適應新的控制模式,在飛控技術上,我們也取得了突破。單發機在矢量控制的控制率上也比雙發要求高,雙發機可以通過兩個噴管軸向差完成的動作,在單發飛機上就只能通過單個噴管控制,對飛控技術要求完全不同,我們也沒法通過引進的蘇-35進行參考,都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技術難題。



雖然,我們在矢量控制應用上比國外晚了很多年,但是在殲-10B使用的全向矢量噴管技術上卻一點也不差,在整個噴管的體積上比俄羅斯的蘇-35要小,結構更加精巧、緊湊,由於矢量控制裝置增加的重量較少,減少了推重比的損失。這也是後發的優勢。

殲-10B的矢量型發動機公開,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在新一代發動機的研製路程上出現的曙光,我們珠海看到這架殲-10B的精彩表演時,我們也應該想到,安裝矢量噴管的新殲-20改型也許已經不用多長時間了。


圖片:感謝原作者@bassman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烽火軍事 的精彩文章:

英國SAS特種作戰部隊可以招女兵?反對者稱這會破壞內部團結
美軍玩了30年近海支援才發現走錯路?下代核潛艇重新向海狼看齊

TAG:烽火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