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著名主持人李詠因癌症在美國去世,為什麼癌症偏偏找上我?

著名主持人李詠因癌症在美國去世,為什麼癌症偏偏找上我?

著名主持人李詠因癌症在美國去世 哈文:永失我愛

主持人李詠因癌症在美國去世,妻子哈文發文:在美國,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永失我愛

不幸得了癌症,很多人第一反應是:為什麼是我?為什麼癌症偏偏找上我?

是啊,癌症到底是怎麼來的?!怎麼就找上門了?

一、癌症是省出來的!

1. 食物發霉不捨得扔,省出肝癌。

花生、玉米、豆類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一旦霉變,最好扔掉。因為澱粉在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下會滋生導致肝癌的黃曲霉菌,而黃曲霉素,多種研究表明,它是最強的化學致癌物,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

如果發現有一顆花生壞了,那一碗花生米,或者是存放的一袋花生米都得扔掉!

2. 不捨得吃新鮮蔬果,使患癌風險增加。

不要覺得水果可有可無,也不要嫌貴,每天要吃200-350克的新鮮水果。

二、癌症是懶出來的!

1. 懶得運動:13種癌症風險上升

工作忙,家務多,就不運動了?這麼懶,癌症風險會增加。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現,與運動最少的一成人相比,運動最多的一成人平均患癌幾率降低7%。

運動最多的人平均每天快走超過1小時,

他們患食道癌的幾率少42%,

肝癌幾率少27%,

腎癌幾率少23%。

再忙不能忘了運動,再懶也別懶得運動。

2. 懶得體檢:錯過癌症最早發現期

很多癌症患者拖到晚期癥狀出現才去醫院,這時往往為時已晚,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記住:健康人群每年定期體檢,有癌症家族史、有危險因素人群還要每年定期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如

肺癌高危人群可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

25歲以上女性定期做乳腺彩超等。

三、癌症是吃出來的!

1. 常吃太燙食物:增加食道癌風險

飲用65攝氏度以上的熱飲,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這是因為吃的太燙會灼傷食管黏膜,增加癌變風險。

不要吃比自己體溫高的食物,剛出鍋的飯菜先放置一段時間,感覺不燙嘴再吃。

2. 常吃肉類、燒烤油炸:增加腸癌風險

吃油類、肉類多,粗糧蔬菜少,加上運動太少,會導致腸胃蠕動速度減緩,同時多吃高脂肪食物還會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對腸道黏膜形成刺激和損害。久而久之,就會增加腸癌風險。

肉類適量吃,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粗糧最好佔主食的三分之一。

3. 吃糖過多:增加胰腺癌風險

吃糖過多,攝入過量甜食會增加胰腺癌發病幾率。吃糖會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胰島功能受到損傷,而這是引起胰腺癌的潛在因素之一。

除了胰腺癌,較高的空腹及餐後血糖水平還可以明顯增加患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和黑色素瘤的風險。

甜飲料、烘焙麵包等隱形糖也是含糖大戶。

四、癌症是熬出來的!

長期熬夜是腫瘤高發的一個誘因。因為熬夜會導致內分泌激素水平的紊亂,使得細胞代謝異常,影響人體細胞正常分裂,導致細胞突變,提高患癌風險。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也早已認定,夜班是強烈的致癌因素,與朝九晚五的人群相比,

夜班族晚期腫瘤風險增加24%

早期腫瘤風險增加49%。

別再熬夜、熬生命了!晚上11點前睡,保證7個小時的睡眠。

五、癌症是氣出來的!

你是什麼樣的性格,也會影響到腫瘤發病。

有種性格叫作癌症性格,這種性格的人,一般比較內向、不擅長與人交流,常常愛生悶氣,長時間如此,會影響免疫功能,使癌症有可乘之機。

1. 生氣,可能氣出食道癌。

調查發現,個性急躁、易怒的人容易患食道癌。臨床中也證實了這一

點,得食道癌的患者十有八九都是固執、急性子的人。

2. 生氣,可能氣出肺癌。

肺癌最怕什麼?怕三霾!

霧霾:室外大氣污染。

煙霾:室內空氣污染,包括廚房油煙、二手煙和裝修造成的空氣污染。

陰霾:心理污染,也就是生悶氣。

3. 生氣,可能氣出乳腺癌

心情不好是乳房養生的大忌。據乳腺癌流行病學調查,愛生氣、喜怒無常、焦慮抑鬱的人比較容易患乳腺癌,乳房增生性疾病也會更多見。

長期從事腫瘤研究和腫瘤臨床工作的專家們發現,癌症確診前都有早期信號,稱為「早期徵兆」或「警告」。這些信號往往提示了某種疾病的性質和預後,如果及時了解這些信號,就可以掌握疾病發生的規律特徵,就有可能早期發現癌症,早期檢查癌症,早期治療癌症,從而提高癌症的治癒率和患者的生存率。癌症的早期發現,除了政府的重視,醫務人員進行普查外,還有賴於病人提高警惕,學會自我檢査,自我發現。癌症有哪些早期信號?腫瘤專家們歸納有以下方面應引起人們警惕和重視。

(1)人體任何部位(尤其頸部、腋窩、腹股溝、乳房等)出現逐漸和迅速增大的無痛性邊緣不規則、質硬的腫塊,久治不愈的傷口和潰瘍。

(2)體表皮膚及粘膜上的瘢痕、疣或黑痣突然增大原有的毛髮脫落、顏色改變、瘙癢、燒熱、疼痛或破潰、出血。

(3)頭痛、嘔吐多發生在早晨或晚上,常以前額、後枕部及兩側明顯者,或伴有視覺障礙等。

(4)鼻塞、鼻堵、鼻咽分泌物帶血或伴有耳鳴頭痛(特別是單側頭痛)、鼻血尤為單側性逐漸加重者,甚至視物模糊、有重影或伴噁心、嘔吐。

(5)口腔或牙齦等處有長期不愈的白斑、潰瘍或結節。

(6)久治不愈的持續性咳嗽、原因不明的乾咳或嗆咳、痰中帶血或有胸痛、肩臂痛、關節痛者。

(7)進行性的吞咽食物不暢或有哽噎、異物感、胸骨後疼痛不適、悶脹不適、背沉曖氣和耳疼,甚至食後嘔吐者。

(8)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食欲不振、體重下降上腹飽脹不適、疼痛或伴嘔吐(食物或咖啡樣物)及黑便者。

(9)上腹不適、噁心、打嗝及食後下腹脹滿、長期腹痛、下墜、腹瀉或大便變細或粘液便、血便者。

(10)無痛性血尿。

(11)長期不明原因的發熱、消瘦、貧血等。

(12)乳房腳塊或乳頭排出血性液體。

(13)月經期外或絕經期後的不規則陰道出血,特別是接觸性出血。婦女白帶增多或呈水樣有臭味或粉紅色。

(14)持續性聲音嘶啞

人們如遇上述癥狀,既不要粗心大意,也不要緊張恐懼,應及時到腫瘤專科醫院或城市大醫院就診並作相應檢查,以免貽誤病情,失去治療機會,造成終生遺憾。必須強調指出,上述癥狀中的任何一項,都不是癌腫所專有的。有了這些項目中的一項甚至幾項,也並不能說明此人就是患了癌腫。例如,乳腺的血絲蟲性肉芽腫和漿細胞性乳腺炎,就可引起極似乳癌的腫塊和皮膚變化;下肢的慢性潰瘍(俗稱老爛腿)病程長達數年,但卻非癌症;中年婦女常見的子宮內膜增殖症的陰道黴菌感染,亦可導致月經大出血和白帶增多;食管炎和食管憩室也可引起進食時胸骨後悶脹、不適和灼痛等感覺;在引起血痰的原因中,肺結核似更為常見;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常有消化不良及食慾減退等癥狀;潰瘍性結腸炎及腸息肉也可引起便血;鼻息肉和偏頭痛也可引起單側鼻塞及頭痛;在血絲蟲流行區,也可因血絲蟲病而引起乳糜血尿,等等。

總之,有上述警號或癥狀中的一至幾項,不一定就是患了癌腫。不能把這些徵兆看成是確診癌腫的依據,並因為有至幾個徵兆,就惶恐萬狀,舉家不安。但是,上述的警號和癥狀,又確實可能屬於某些癌腫的早期徵兆,如果掉以輕心,往往造成延誤診斷和治療。

來源|健康時報、人民日報、清北讀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物理 的精彩文章:

衡中鬼才班主任:只教學生8個方法,班上人人拿滿分!

TAG:環球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