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海,失去的三十年

上海,失去的三十年

上海一直是中國大陸GDP最高的城市。

從我收集的近三十年的數據來看,上海毋庸置疑是中國大陸經濟第一城。從其他各類歷史統計來看,上海在100年的歷史尺度上也是中國最強盛的城市。民國時期,稱為東方巴黎的上海甚至堪比紐約倫敦。

中國城市之間有各種對手,具體到地方又有市縣之間的對手。最近二十餘年最出名的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上海-深圳。

如果說這幾個城市之間是屬於同等經濟體量的對抗,那最近在網路上熱炒的上海-杭州之間的比較,則幾乎是完全不同量級之間的挑釁。畢竟到去年,杭州的GDP只相當於0.4個上海。

這種城市之間的較量主要存在於多經濟中心的大國。比如美國的紐約,洛杉磯,舊金山之間成天要一決雌雄。

而頭部城市經濟集中度高的國家,則由於缺少同體量的對手,這種對抗幾乎消聲匿跡。比如日本的東京,英國的倫敦。由於第二名的城市和第一名差距過大,所以這個國家的第一大城市幾乎就代表整個國家的經濟。


上海和香港的權力交接

一個國家是單中心還是多中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中國目前所謂新一線城市有十多個,頗具規模的城市群也有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是一個多經濟中心的國家。

但在二三十年前,則是香港一家獨大。以下圖是我自己製作的,1988-1998年香港和其他主要城市的GDP對比。

上海,失去的三十年

頂部藍色的線是香港,可以看到香港在20-30年前是統治級的戰力。

在1988年,也就是現在三十歲的人出生的那年。香港的GDP是現在的一線四霸主北上廣深,加上兩直轄天津重慶,加上省會四傑成都武漢杭州南京,再加上計劃單列市小強寧波 ,總和的將近4倍。當時的香港是帶著無限手套的滅霸,復仇者聯盟全加起來,也是被秒的節奏。

不過本文的主角是上海,香港之後會在系列文章中再表。我們來看下面這個圖,是上海和香港的權力交接。

上海,失去的三十年

這個圖表現了以下信息:

  • 過去三十年上海GDP增長遠快過香港
  • 上海在2009-2010年左右超過香港,權力交接,成為中國第一城

這個圖在我看來傳達的視覺信息不夠強烈。特別是一個信息沒有表達:優等生香港到底是以怎樣的速度被落後生超過的。這裡面應該體現一種差距被不斷縮小直到超越的無奈。

因此我做了以下這個圖,在三十年的尺度上,將上海和香港兩個城市中,GDP數值最大的城市始終設置為單位1。另一個城市的GDP和最大值相比,得到一個比值。

上海,失去的三十年

這個圖就表現了更強的視覺信息:

  • 如果把GDP比作滿分為100分的試卷,在2010年之前,香港始終是滿分,而上海最開始幾乎是0分
  • 到了2009年作用,上海的GDP考試滿分了,成了GDP的老大,權力交接
  • 此後,香港逐步走低,到2017年,只剩下0.8個上海。

這個圖表現出的是,香港的GDP雖然繼續增長,但相對發展程度其實已經在下降。這種城市發展難以進步的無力感和相對發展程度在退步的衰敗感,才是殘酷的現實。


但上海真的穩坐中國經濟權力的霸主了嗎?

這是2013年上海建立中國第一個自貿區時,騰訊新聞出的《上海,自由榮光》一文中的配圖。滿目金燦燦的畫面,代表著上海四處洋溢的繁榮。

上海,失去的三十年

當時的輿論背景是上文提到的上海-深圳之間的城市對抗。當時唱衰上海的聲音不斷,深圳民營企業的崛起和上海外企的沒落,形成鮮明對比。

當時的許多報道代表了一派聲音:你大爺還是你大爺,老大哥上海依然強大,並將繼續強大。

從GDP的增長來看,上海在2013年是21800億,深圳是14500億。深圳GDP是上海GDP的66%。

上海,失去的三十年

到了2017年,上海GDP是30000億,深圳是22200億。雖然絕對值的差距沒有什麼變化,但是深圳GDP已經達到了上海的74%。下圖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識,是不是和上海與香港GDP相對發展程度那張圖如出一轍?

上海,失去的三十年

2013年的時候,上海也許在擔憂深圳的追趕。但是一定不會想到4、5年之後,和自己差距極大的杭州,竟然在媒體上忽然跳躍起來,一度出現《上海不相信互聯網》等文章。甚至《致上海——你將淪為環杭州城市,還是勇當眾城之神?》將上海比作杭州的小弟。

回頭看2013年,那時候杭州的阿里巴巴剛從香港退市不久。也許很多年輕一代的互聯網人都不知道阿里巴巴還在香港上過市並且還踉蹌退市。

2012年阿里巴巴從香港上市的時候市值才大約720億港幣,而現在已經4500億美元,最高點突破5000億美元。2013年的騰訊,已經接近萬億港幣的市值。

如果2013年的時候,媒體拿深圳和上海比如果是情理之中,那2018年拿杭州和上海比,則是意料之外了。


一線城市之間的GDP差距在快速縮小

下圖是北上廣深1988年到2017年的GDP趨勢,這張圖上無法明顯看出一線城市之間的差距變化,甚至還感覺一線城市之間的絕對值在拉大。

上海,失去的三十年

依然沿用比值的形式,我們可以看到,北廣深占上海GDP的比值在加速縮小,特別是北京,幾乎從上海之前的一半到了和上海相差無幾!

上海,失去的三十年

也許有人會說,絕對值的差距才是差距,比值的差距不算真的差距。這種想法恰恰大錯特錯。

我來找個形象的對比。

上海,失去的三十年

把上圖的計算單位億去掉,全部改為元。內容改為你和同學的工資。你在1988年深圳搬磚的時候87元一個月,上海的金領小徐是648元。到2017年,你搬磚努力工資達到了22286元,而金領小徐的收入是30133元,你們絕對值差距從原來的561元擴大到7847元。

但是你覺得你們的差距是擴大還是縮小了?你是希望生活在1988還是2018?反正我是寧可收入絕對差距擴大,比例差距縮小。

上海,失去的三十年

在城市GDP,也就是城市收入這個事上,絕對值差距沒有什麼意義,比例才代表一切!

北上廣深的差距在不斷縮小,而且最終會上演上海和香港之間的歷史,就是一線城市GDP基本接近趨同。


頭部城市的差距都在不斷縮小

這是除去香港之後,中國部分頭部城市的GDP趨勢。總體全部快速上漲。

上海,失去的三十年

從GDP的比值來看,不只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以上海為標準的情況下,幾乎所有城市和上海的差距都在縮小。有幾個具體的細節值得注意:

  • 省會城市四傑,即武漢,南京,杭州,成都和上海之間的差距依然較大
  • 過去三十年真正打破格局,逆天改命的城市只有深圳,其他的城市的相對位置基本不變
  • 寧波在縮小差距的趨勢上似乎特別慢

上海,失去的三十年

去年上海成為超過中國第一個GDP超過3萬億的城市,似乎是對唱衰上海的有力回擊。之前將上海和深圳相比,基本的邏輯是深圳的民營企業崛起,上海的外企衰落。這次將上海和杭州相比,是認為上海沒有抓住互聯網的機會。而上海的回應方式主要是其全國第一的GDP。

通過本文分析,我認為上海在GDP上其實同樣乏善可陳。雖然在2010年前後超過香港,一時風頭無二,但其實上海的發展只是和中國GDP發展同一個步調而已,並沒有以引領的速度在發展。反而北京和深圳才是真正超過平均水平的發展。

上海雖然頂著中國GDP最高的帽子,但可以明確的說,在這三十年時間基本上失去了霸主地位。大部分90後讀者應該都無法想像90年代上海的GDP竟然幾乎是兩個北京,畢竟最近幾年的印象都是北京和上海齊名。

步入互聯網時代,北京在各種經濟維度上都可以和上海直接抗衡。而另外兩個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體量達到了上海的七成,也足以在諸多維度上和上海掰一掰手腕。

其他城市的GDP在絕對值上雖然有較大的差距,但和上海之間基本上呈現縮小的關係。杭州就是從1988年相當於0.24個上海進步到了2017年0.42個上海。

通過GDP這個完全數值化的指標我個人觀點如下:

  • 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內部的相對差距會越來越小,北上廣深以後會基本達到同等的體量,上海的絕對老大地位已經喪失殆盡
  • 原來的強二線,或者新一線城市在快速崛起,並且和一線城市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
  • 頭部城市的經濟聚集程度都在明顯加快,但除了頭部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如何,非常值得分析

上海,失去的三十年

剛才提的都是一二線城市,寧波是我特意留下一個引子,我認為寧波更像是一個三線城市。我們看上圖寧波這個計劃單列市。其發展趨勢和其他城市相比很緩慢,是一個特例。在後續文章中我會來討論三線城市和一二線城市之間的差距。

ps:作者喜歡研究各類互聯網和經濟數據,歡迎來約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