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降壓茶,最簡單的降壓法寶!

降壓茶,最簡單的降壓法寶!

小編導讀

高血壓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常見病症,很多人除了苦尋降壓藥之外,也在極力尋找降壓茶,茶療,在這種快節奏的生活模式下,對於現代人而言,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恰巧找到一眾高血壓茶療方,或能給「降壓」事業添磚加瓦!

降壓茶,最簡單的降壓法寶!



1.單味茶

各類茶多可防治高血壓,單味應用有效。此外,可預防高血壓的併發症中風。

2.茶加藥

(1)梔子茶(《本草綱目》)

芽茶30克,梔子30克。上兩味加水煎服。具有瀉火清肝,涼血降壓的功效。主治高血壓、頭痛、頭暈等。

(2)菊槐茶(《民間驗方》)

菊花、槐花、綠茶各3克。將上三味放入瓷杯中,以沸水沖泡頻飲。具有平肝祛風,清火降壓的功效。主治高血壓頭痛、頭脹、眩暈等。

(3)天麻茶(《養生治病茶療方》)

天麻6克,綠茶3克,蜂蜜適量。先將天麻加水一大碗,煎沸20分鐘,加入綠茶,少沸片刻,即可。取汁,調入蜂蜜。每日1劑,分兩次溫服。具有平肝潛陽,疏風止痛的功效。主治高血壓,頭痛、頭暈等。

(4)杜仲茶(《茶葉實用知識》)

杜仲葉、優質綠茶各等分,共研粗末,混勻分裝,每袋6克。日1~2次,每次1袋,沸水沖服。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主治高血壓合併心臟病及腰痛腰酸等症。

(5)降壓茶(《常見病驗方選編》)

夏枯草18克,茺蔚子18克,草決明30克,生石膏60克,黃芩、茶葉、槐角、鉤藤各15克。①上藥加水適量,煎沸20分鐘取汁,即可。可先後煎兩次,合併煎液而飲用。②上藥共研末,以沸水沖泡,加蓋浸泡15分鐘,即可。③上藥共熬,取汁,加蜜收成膏。每日1劑,分早、中、晚3次飲服,具清肝瀉火,降壓的作用。主治高血壓,頭痛、頭暈、目眩等。

(6)高血壓方(《茶酒治百病》)

烏龍茶(或龍井茶)3克,杭菊花10克。開水泡茶飲用。此方對肝陽上亢或陰虛陽亢型高血壓適用。此茶不宜太濃,以免引起失眠及心跳加快。

降壓茶,最簡單的降壓法寶!

3.代茶

(1)羅布麻降壓茶(《中藥製劑彙編》)

羅布麻葉500克,乾燥,加入少量鮮茉莉花同置於密閉容器內,熏24小時,將茉莉花棄去,低溫(50℃~60℃)烘乾。分裝每袋4.5克,日取1袋以沸水沖飲。具有平肝降壓,安神利尿功效。主治高血壓。

(2)降壓茶(《全國中成藥產品集》)

決明子,茺蔚子。茶劑,包裝規格30克。有涼血、降壓作用。主治高血壓。

(3)山楂荷葉茶(《營養世界》)

山楂15克,荷葉12克。將上兩味共切細,加水煎或以沸水沖泡,取濃汁代茶飲。具有消脂化津,降壓減肥的功效。主治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症。

(4)葛根茶(《中國藥茶》)

葛根30克,槐米15克,茺蔚子15克,煎湯或沖泡代茶飲服。可治療高血壓病。

(5)菊花茶(《中國藥茶》)

菊花、銀花各24~30克,用沸水沖飲。具有抗菌消炎、明目,降壓作用。主治高血壓、冠心病。

(6)蓮心茶(《中國藥茶》)

蓮心3~5克,生甘草5克,沸水沖泡。主治高血壓。

(7)柿葉茶(《中國葯條》)

新鮮嫩柿葉30克(或干柿葉15克),開水泡服。具有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治多種疾病的功效。主治高血壓及冠心病。

(8)桑寄生茶(《中國藥茶》)。

桑寄生。沖劑,每包相當於生葯40克,日服兩次,每次半包。可治冠心病,心絞痛。或用桑寄生煎湯代茶,有益於高血壓患者的輔助治療。

(9)平肝清熱茶(《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龍膽草、醋柴胡、川芎各1.8克,甘菊、細生地各3克。將上藥混勻,搗碎成粉末,水煎代茶。有清熱平肝,滋陰活血作用。對早期高血壓病有治療作用。

(10)苦丁茶(《中級醫刊》)

苦丁茶、菊花、桑葉、白茅根、鉤藤各6克。煎湯代茶飲。有清熱降壓作用,可治療高血壓。

(11)石楠葉茶(《現代實用中藥》)

石楠葉10克,川芎3克,白芷、天麻各5克,女貞子6克。用上藥5倍劑量共研細末,混勻。每日取葯末30克布包,置保溫瓶中,用開水適量沖泡,蓋悶30分鐘後分次代茶飲用,1日內飲完。有祛風通絡鎮痛功效,主治①高血壓性頭痛,頭暈等。②偏頭痛,或眉棱骨痛,在左側或在右側,或痛連齒頰、時作時止,可因焦急、情緒緊張而誘發或加重,如神經性頭痛之類。脾胃虛寒者慎服。

好 書 推 薦


降壓茶,最簡單的降壓法寶!


《中國茶療》

林乾良1932年生於福建福州。1955年畢業於浙江大學醫學院,留院任外科醫師。近50年來,在中西醫結合上成就恢宏,得部級獎1項,省市級獎多項。發表論文兩百多篇,醫學專著30多種。任全國主編者如中醫專科統編教材《中藥學》以及《養生方集成》、《中藥成人教育系列教材》等。在國外出版者如《葯對》[美]、《不老寶典》[日]、《長壽皇朝》[加]等。浙江中醫學院教授、中藥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國醫史學會、中國葯史學會理事;浙江醫史學會主任委員、浙江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副會長。 上世紀70年代末,由於對中藥、本草、養生、食療等研究均及於茶學,遂立志深入探討。1983年,以《茶葉藥用之研究》及《茶史片甲》兩文參加全國茶文化學術會議,並提「茶療」構思。經數年努力,在發表數十篇論文之基礎上,於1998年出版《中國茶療》。曾兩度赴日講學。又因自幼喜翰墨好篆刻,老而彌篤,造詣較深。今為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協會員及中、美5家印社之名譽社長。近年又致力於以書法、篆刻創作茶文化,頗得海內外讚賞。(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林乾良醫學叢書:中國茶療(2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林乾良,陳小憶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