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贗品展?還是指真為假?草間彌生中國展糾紛

贗品展?還是指真為假?草間彌生中國展糾紛

(導讀:歐美藝術品市場越來越疲軟,中國藝術品市場舉足輕重,越來越重要了。歐美和日本藝術家對中國藝術市場虎視眈眈,如果歐美和日本藝術家在中國的展覽過於頻繁,將強烈衝擊歐美代理畫廊的利益,國際藝術糾紛或許會越來越頻繁。)

(國際藝術大師草間彌生)

贗品展?

還是指真為假?

草間彌生中國展糾紛

最近,關於草間彌生在中國的藝術展疑似「贗品」的報道鋪天蓋地,也引發了藝術圈內關於藝術作品著作權和物權的爭議。

草間彌生質疑展覽作品疑似「贗品」,收藏機構則回應:展覽作品持有收藏授權書,作品通過合法渠道收藏,收藏品的展覽不必要經過藝術家授權,也不受藝術家的約束。

草間彌生中國展究竟是贗品展?還是草間彌生指真為假?或者是藝術品著作權和物權的糾紛呢?

2年前,中央美術學院的「基弗在中國」展覽也引發過類似的爭議。收藏家疑似在中國傾銷基弗的作品,「基弗在中國」展覽或衝擊基弗代理畫廊的利益,就此引發糾紛。

草間彌生在中國的藝術展所引發的糾紛,或與「基弗在中國」展覽所引發的利益糾紛類似。

法律上,藝術作品的著作權和物權是分離的,唯一的一件藝術品,它的著作權和物權則歸屬於不同的2個人,如果是限量版藝術品,它的著作權和物權甚至歸屬不同的很多個人。

所以,藝術品的著作權和物權就很容易引發糾紛。草間彌生在中國的藝術展所引發的糾紛,或許就是藝術品著作權和物權的糾紛。

藝術品的著作權和物權分離,很容易產生如下的各種糾紛:

(國際藝術大師草間彌生)

糾紛一:

收藏家辦展覽

需要藝術家同意嗎?

如果收藏家辦展覽需要藝術家同意,那麼,收藏家不認識藝術家怎麼辦?藝術家死了怎麼辦?

我們首先清楚一個知識點:國內藝術品的藝術展有兩大類型。一種是個人作品展,另一種則是藏品展。個人作品展是藝術家參與策展的,以草間彌生為例,國內唯一的一次草間彌生個展,是在2013年,在上海主辦。

而藏品展,指擁有藝術品所有權,或者經收藏機構/收藏家授權做的展出。(註:所有權指的是物權,非著作權。物權包含但不僅限於作品展覽權、銷售權等)。藏品展約於2016年開始在上海推開。

如果是藏品展(注意是已經擁有藝術品所有權或展覽權的展出哦),有沒有必要告知藝術家一聲「嘿,我要做你的展了呢」?

法律告訴我們,是沒必要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18條的規定,美術作品原件所有權轉移後,作品原件的展覽權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故美術作品原件所有人授權即可展覽作品原件,無需作品作者授權同意。此外,儘管此次展覽適用中國法律,其實草間彌生、村上隆所在的日本國著作權法也有同樣的規定,美術作品的所有人或其授權人可以公開展示作品原件。如果著作權人可以任意阻止展覽,則會對作品所有人行使其權利並獲得收益造成妨礙。

舉個栗子會更加清晰,2016年11月19日,「基弗在中國」展覽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這是基弗在中國的首個展覽,受到極大關注。但在開幕前一天,某網站發布了分別來自於安塞姆·基弗唯一授權與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授權發表的聲明。

在基弗的聲明中,基弗表示:展覽此前並未徵詢過我的意見,我既沒有參與也沒有同意,對此我深感失望。基弗同時表示,他已經向組織方書面要求取消本次展覽。

而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發表的聲明說,「基弗在中國」的所有展品都得到了收藏家及收藏機構的授權,這一展覽符合相關的法律規定。鑒於這個展覽作品的合法性,我們從法律角度沒有理由中止與德方主辦機構的合作。

也就是說,這些作品的所有權是私人收藏和機構,而不是基弗本人,就法律意義來講,這個展本身就是合法的。說到這裡,是不是覺得與此次事件有點雷同?

糾紛二:

跨國藝術品流通

著作權和物權難處理

據了解,通常國外作品流入國內的路徑是作品物權轉賣或授權給該國的藝術機構或藏家,由該國藝術機構代理該作品的處理權,藝術機構的處理方式就是轉賣。

有人會問,經過二、三手的東西,糾紛很正常。確實,但這玩意兒就跟身份證一樣,都是有唯一版號的。而經過合法渠道獲得的作品,是有畫廊或藝術家官方出具收藏證書的,可以追溯作品上個來源。

只要是通過合理渠道獲取的國外藝術作品,或持有相關機構的收藏授權書,該展出的藏品,隨便你怎麼展。並不需要藝術家同意,因為這種跨國藝術品流通的情況,收藏家大多都不認識藝術家。

其實這點和前面一點的內容息息相關,在藝術作品上一般存在兩項分離的權利,即物權和著作權。

簡單來說,物權是指作品原件所有權,控制的是作品有體物的流通,包括對作品原件的佔有、使用、處分與收益。

而著作權是法律賦予作者對作品內容使用的控制權,由一系列專有權利構成,每一項專有權利,所針對的是使用作品的某項特定行為。

所以作品作者擁有著作權,而作品所有權方,擁有物權,享有展覽權和銷售權是正常的。

其實說到底,藏家或者收藏機構購買美術作品,一方面可以滿足審美與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作品增值獲得經濟回報。公開展覽或出售,都是屬於作品所有者基於物權享有的處分作品以及獲得收益的權利。

糾紛三:

藝術家不知道的展覽

就是非官方的假展覽嗎?

舉個例子說明這種糾紛:

2016年7月,亞洲當代藝術非常有代表性的領軍人物,奈良美智先生的作品收藏體驗展,在上海新晉界藝術空間展出。

但因有媒體報道指出該展並無官方新聞稿授權,並在報道中大量引用了非本次展覽展出作品圖片,招致了奈良美智先生的誤解,因擔心侵害其作品著作權,奈良美智先生在推特上憤怒回應。

事發之後,收藏機構第一時間與奈良美智先生取得聯繫,說明原委,解釋展覽不會有侵權行為發生,奈良美智先生次日也在其Twitter上發文表示肯定展覽的合法性,但同時表示了對媒體不實報道的擔憂。

翻譯:謝謝,Thank you,對轉發的各位表示感謝。對收藏家收藏的作品進行展示是沒有問題的。不過,有問題的是對於展覽的宣傳。看了之前的HP中就會知道,出現了複製商品以及許多未經允許刊登的作品。(備註:奈良美智先生文中提到的HP的文章,即是該媒體的不實報道)

奈良美智的糾紛、「基弗在中國」展覽糾紛、草間彌生在中國的藝術展所引發的糾紛,都是類似,大多就是藝術品著作權和物權分離所引發的糾紛。

特別是現在,中國國力強盛,成為世界第2大國,歐美藝術品市場越來越疲軟,中國藝術品市場舉足輕重,越來越重要了。

歐美和日本藝術家對中國藝術市場虎視眈眈,如果歐美藝術家在中國的展覽過於頻繁,或許會衝擊歐美藝術家代理畫廊的利益,國際藝術糾紛或許會越來越頻繁。

來源:搜狐文化

註:本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更多名家書畫特賣

將畫廊置頂後,您可以第一時間獲取畫廊的信息和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畫廊 的精彩文章:

一代宗師石濤最經典書畫作品集錦,速速收藏!
宋畫作為一種美學基因,早已植入進中國人的文化傳統

TAG:畫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