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你好,卡瓦諾大法官

你好,卡瓦諾大法官

這是選·美的第1033篇文章

本文作者孫競超,北大法學院法學理論專業在讀博士生。文章原載於雅理讀書。

圖為剛剛就職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卡瓦諾大法官

你好

卡瓦諾大法官

作者簡介

孫競超,北大法學院法學理論專業在讀博士生,主要研究興趣為美國憲法、美國兩黨制。

美國東部時間10月6日,國會參議院以「50比48票」正式確認布萊特·卡瓦諾(Brett Kavanaugh)出任美國第114位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諾本人隨即到最高法院宣誓就職。為期近三個月的卡瓦諾提名確認程序因與中期選舉、「#MeToo」運動及法院的立場轉向等諸多複雜的政治因素髮生關聯而備受矚目,卡瓦諾大法官的最終確認也成為了美國政治的歷史性時刻。然而這位大法官幾乎是「神兵天降」,突然就闖進了人們的視野:卡瓦諾大法官究竟何許人,有何過人之處?確認程序反映出美國當前怎樣複雜的政治生態?新晉大法官將給美國最高法院帶來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立即成了我們關注的焦點。

卡瓦諾2006年宣誓就任華盛頓上訴巡迴法院法官

卡瓦諾其人其司法哲學

布萊特·卡瓦諾,1965年2月12日生於馬里蘭州,現年53周歲,是兩個女兒的父親,眾多孩子的籃球教練,業餘馬拉松愛好者,天主教慈善機構志願者,新晉最高法院大法官。他與特朗普總統任命的另一大法官戈薩奇一樣,曾就讀於喬治城預備學校。本科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卡瓦諾進入耶魯法學院繼續學習,與現任大法官托馬斯、索托馬約爾和阿利托成為院友。

1993年,卡瓦諾曾為剛剛從最高院退休的肯尼迪大法官擔任法官助理,在成為華盛頓一家律所合伙人以前,他曾為肯尼斯·斯塔爾(Kenneth Starr)的團隊擔任副法律顧問,參與起草彈劾柯林頓的報告。卡瓦諾也深受小布希總統賞識,在其任上不僅立了業,還成了家(註:他的夫人阿什利曾是布希的私人秘書,二者於9/11的前一晚第一次約會)。他曾在2000年大選中為布希助攻,幫其團隊處理風險極高的「布希訴戈爾案」的相關法律問題。2001年至2006年間,他曾為布希總統服務,後者在2006年提名他出任素有「全國第二庭」(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court)之稱的華盛頓特區上訴巡迴法院(註:首席大法官羅伯茨、托馬斯大法官、金斯伯格大法官在進入最高院以前也曾供職於此,在卡瓦諾的任職宣誓儀式上,他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小布希總統、肯尼迪大法官及夫人阿什利——的協助下完成了整個宣誓過程)法官時,他一度表達過對是否可以指控在任總統問題的懷疑,相關觀點被批過於「政治化」,但其觀點據說對近期針對特朗普的「通俄門」調查產生了重要影響。卡瓦諾在9/11期間及其後七年內在白宮擔任幕僚,為政府大範圍監控活動提供辯護。因其曾經在職業生涯中經歷過太多戲劇性事件,卡瓦諾在華府圈中得了一個「共和黨政治的變色龍或阿甘」的諢名。

卡瓦

諾在共和党參議員的支持下通過提名

從最初的25人名單到最後的「5人熱門名單」,卡瓦諾憑藉其保守的司法哲學脫穎而出,然而在美國人普遍關注的核心議題方面,卡瓦諾似乎總是在扮演著「異議者」的角色,面對聽證會上尖銳的問題時,他往往能夠嫻熟地「打著太極」,拒絕正面回答問題。例如關於「羅伊案」及墮胎權問題,他就曾經表示要尊重該重要先例,但不保證在未來不會投票推翻它,在2017年的一個案子中,他就曾經發表異議意見支持特朗普政府反對墮胎的政策。在第一修正案相關案件中,卡瓦諾一邊主張保護宗教團體的權益,另一邊則在異議意見中認為基於奧巴馬時代的網路中立性原則的規制違憲。在第二修正案問題上,卡瓦諾則以遵循先例的名義強烈反對特區關於半自動步槍的禁令。在涉及隱私與國家安全的第四修正案問題上,卡瓦諾曾在2015年發表法庭意見,為美國政府頗具爭議的元數據收集計劃的合憲性辯護。或許更能體現其保守派立場的觀點集中於總統權及政府專門機構的權力規制問題(註:這也是他擅長的領域)之上,卡瓦諾大體上嚴格秉承美國憲法「三權分立」原則,關於前者,卡瓦諾在聽證會上拒絕予以正面回應,然而在其於2009年發表在《明尼蘇達法律評論》上的文章中,卡瓦諾曾明確表示,除非總統做了窮凶極惡之事,國會或許可以考慮給予在任總統法定豁免權;關於後者,卡瓦諾則強調「以法律為準繩」的重要性,即有明文聯邦法律規定時遵循規定,規定模糊或無規定時,應對專門機構超越於法律之外的解釋持謹慎態度。

有擔任聯邦法官經驗的大法官在最高法院任職期間的意識形態變化情況

根據馬丁—奎因意識形態積分表的統計,擁有在聯邦機構擔任公職經歷的大法官在進入最高院後意識形態的變化相對不那麼明顯,由此或可從上述人事中推知卡瓦諾入職後的判案走向。然而最偉大的大法官往往會在那個法院中涅槃重生,誰又能斷定卡瓦諾不會如此呢?

確認過程:一場並發性政治混亂

確認過眼神,卡瓦諾最終成了那個「對的人」,然而回顧整個過程便會發現,自始至終,這就是一場在各個層面展開的,混亂而殘酷的政治災難。

原生性混亂來自於程序本身。根據美國憲法,聯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總統提名、參議院確認,並且行為良好得繼續任職——這樣的程序簡潔卻不甚明了,賦予總統和參議院極大的權力,卻沒有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選任標準,無法保證選出的大法官一定勝任解釋憲法的工作。悖論則在於,一旦當選,大法官行為良好得終身任職,想要通過啟動彈劾程序罷免一位最高院大法官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美國歷史上尚無成功先例(註:僅有蔡斯一例,以失敗告終)。具體到卡瓦諾的確認和聽證程序上,我們可以看到,白宮在總統提名結束以後,並沒有止步於僅僅聲援這位令他極為滿意的年輕有為的保守派法官(註:特朗普甚至在密西西比州的選民集會上公開嘲笑指控卡瓦諾性侵的福特博士),反而是介入到了參議院的聽證程序之中,盡己所能地助推卡瓦諾。最突出的一點體現在對卡瓦諾先前工作涉及文件的審核上,白宮堅稱自己有權動用總統特權避免公眾接觸到敏感文件,並且一再拖延提供文件的時間,以致直到聽證會開始前幾小時,白宮才將「委員會保密」級別的42000頁文件移交給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同時宣布不提供額外的101921頁文件,即便如此,在一夜之間讀完這些文件也成了民主党參議員艾米·克羅布查(Amy Klobuchar, D-Minn.)口中「無論喝多少咖啡」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再者便是由總統指定FBI針對卡瓦納「性不當行為」指控而開展的為期一周的快速調查,亦是突破了許多FBI調查的常規:由白宮及共和黨領導人授權嚴格限定採訪對象,只在民主黨議員抗議後才稍有放寬,即便如此,民主黨司法委員會高級成員丹妮·費因斯坦(Dianne Feinstein)依然指責白宮不允許FBI採訪卡瓦諾或福特本人的舉動,質疑報告的範圍及可信度;同樣在白宮授意下,此次調查內容嚴格向公眾保密,僅有包括100名參議員、委員會多數黨及少數黨各4名職員和1名委員會書記員在內的109人有權在保密室中瀏覽相關報告。

此次FBI調查報告的使用規則

或許程序上的混亂皆因遇到了「非常之事」——卡瓦諾的聽證會被拖入了美國「#MeToo」政治文化運動的泥潭,也因此增添了些許的戲劇性。時間上看,福特女士致信給她的國會眾議院代表確是發生在特朗普總統正式提名卡瓦諾之前(7月6日),而從她寫信向費因斯坦控訴被騷擾經過(7月30日)到通過《華盛頓郵報》正式公開控訴(9月16日)整整過去了一個半月的時間,期間究竟發生何事總令外人浮想聯翩,隨後又有另兩位女士站出來指控卡瓦諾酒後失德、品行有失,於是卡瓦諾的任職聽證會便在雙方指控、作證與否認中演變成了一場鬧劇,卡瓦諾本人甚至拿出1982年的日曆來證明自己的清白,聽證會場內充滿了憤怒、悲傷、委屈,而場外則聚集了大量「#MeToo」運動支持者以及性侵的受害者,抗議聲不絕於耳。然而當指控者們將該議題引入聽證程序時,真正關心這一政治文化運動者的擔憂便不無道理,卡瓦諾事件給「#MeToo」帶來了最大的挑戰: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政治舞台上,人們被迫根據極為有限的證據在「相信男人還是相信女人」之間做出抉擇,「#MeToo」運動所體現的基於個體及證據支持勇敢者伸張正義的精神可能會演變成帶有報復性的政治指控手段,而黨派標準則會長期妨礙運動本身的生命力。在該運動一周年之際發生的鬧劇,就像曾經的「羅伊案」一樣,案情的事實究竟如何已經不重要了,美國社會卻再次真實上演了男人與女人、右派與左派、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似乎已難以彌合的尖銳對立。

共和党參議員領導人召開記者會,力挺卡瓦諾

又或許上述種種皆為表相,一條貫穿亂局始終的線索是且僅是政黨政治——卡瓦諾大法官的提名過程堪稱美國兩黨政治鬥爭的教科書式案例,共和黨以「50對48票」贏得了這場不容有失的戰役,民主黨則不甘失敗,蓄勢以待反撲。或許在我們這些外行人看來,這場博弈僅僅是兩黨領導人進行的精密數學計算,然而背後所展現的則是兩黨極盡所能的每票必爭,要知道,在一個紀律鬆散的政黨體制下統一全體黨員的意志並非易事。早在提名宣布之初,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就已經開始動員所屬黨的參議員採取一致行動,在FBI報告出爐之際,更是與其餘五位共和党參議院領導人一道,在記者會上為卡瓦諾全力辯護。民主黨方面,參議院領導人舒默則早早發誓要不惜一切代價延遲甚至阻止提名。事實上,雙方爭奪的焦點集中於與中期改選密切相關的五位議員,而最終的投票結果也幾乎和參議院兩黨的「楚河漢界」相重合,共和黨的蘇珊·科林斯(Susan Collins)投票支持卡瓦諾鎖定勝局,同時兩黨也各出了一位「叛徒」,面對特朗普在2016年大選中握有二倍優勢的選舉連任壓力,喬·曼基(Joe Manchin)選擇倒向共和黨陣營支持卡瓦諾,而儘管在最終投票中只投了「在場票」,麗薩·穆爾科斯基(Lisa Murkowski)在限期結束辯論時投出的反對票已經被共和黨人視為一種背叛,她本人也在投票結束後的第一時間收到了特朗普總統不支持其2020年連任選舉活動的警告,政治生涯岌岌可危。

限期結束辯論投票(cloture vote)結果

儘管事後的媒體報道中無不在顯示共和黨內部分享勝利的喜悅和驕傲,以及本黨繼續執政的信心,也無不在表明民主黨要「化悲憤為選票」,發動更多選民出來投票,在接下來的眾議院選舉中爭取取得更多席位的決心,若將卡瓦諾大法官的確認過程視為接下來中期選舉之爭的預言,可以想見,一場並發性的政治災難將在美國持續上演,且極有可能愈演愈烈。總而言之,一場聽證,幾波鬧劇,民主黨人輸得不甘,共和黨人也贏得不美。

最高法院的未來

從「法官」(Judge)變成了「大法官」(Justice),卡瓦諾的提名程序可謂一波三折,創下多項歷史記錄:被三名女性站出來公開指控性侵和性醜聞,FBI則啟動違背常規的程序,在白宮的諸多限制下展開了效果令人生疑的調查;全美2400多名法律教授聯署公開信反對確認,而退休最高院保守派大法官史蒂文森則臨陣反水,不情願地表示卡瓦諾無法勝任工作;美國律協致信參議院,要求延遲確認,並在確認結束後重啟對卡瓦諾的評估,此舉聞所未聞;確認結束後,《華盛頓郵報》公開發表社論予以反對,這在1987年反對羅伯特·伯克(Robert H. Bork)被提名後尚屬首次;確認過程引起民憤,抗議群眾從全美各地湧向國會,針對大法官提名的抗議人數和規模,以及被逮捕人數都為歷屆之最;新官還未上任,眾議院里的民主黨人更是將針對卡瓦諾的性侵指控和偽證罪調查當成了中期勝選的選民承諾,甚至引發了民主黨重新奪回總統寶座後效仿羅斯福「填充法院」的熱議;卡瓦諾本人則在聽證會過程中情緒激動,指責民主黨陰謀論,並史無前例地上電視專訪及在《華爾街日報》上刊登公開信為自己辯護。

上圖為最高院可信度危機

下圖為卡瓦諾的正式確認投票結果

走完確認程序,一切似乎都應當回歸常態,然而帶著這樣的「記錄」進入最高院,卡瓦諾的前程不甚光明。最高法院無疑會因卡瓦諾的加入而變得更加保守——幾乎是投票結果一出,自由派的陣營即刻哀鴻遍野。儘管有卡瓦諾曾在聽證會上做出的保證,自由派人士仍不禁為「羅伊案」的未來擔心,更對新晉大法官在移民問題及總統權力問題上的態度時刻保持著警惕。改變或許還不僅在於一時,自肯尼迪大法官走後,最高法院失去了最重要的「搖擺票」,加之法院中自由派大法官的年齡偏大(註:最年輕的卡根大法官也有58周歲),在共和黨把控的政府下遲遲無法實現新老交替,這也使得最高院的自由派們在可預見的未來中會長期處於被動地位。作為法官,卡瓦諾本人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因其提名造成的政治餘波尚未平息,一旦繼續針對他展開調查,最終達至彈劾最高法院大法官或「填充法院」的地步,勢必會影響作為整體的最高法院的司法權威。一波未定,一波又起:自由派創造的司法遺產會在何時、以怎樣的方式被推翻?法院中年邁的自由派們是否會長期處於異見者的地位,法院的少壯派中會不會產生新的「搖擺票」?建國時期蔡斯大法官式的彈劾是否會再次上演,會給最高法院這座位於東國會大道上的眾神殿帶來怎樣的影響?這位「最不得人心被提名大法官」的到來著實為美國最高法院的未來增添了許多不確定因素。

不管怎樣,面對最高法院德高望重的同事們,卡瓦諾又從那個叱吒政法兩界多年的「老師傅」變回了職場中的「愣頭青」。前塵莫提,只爭朝夕,擱筆之前,僅送上一句祝福的話:卡瓦諾大法官,升職快樂,願你從此站上巔峰,為世界播撒正義。

抗議者對確認表示不滿,呼籲更多選民參與中期投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選美 的精彩文章:

選美|美言者:美國競選資金制度
審美觀特輯:新「鐵幕」降臨 中美關係將走向何方?

TAG:選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