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星連發 民營衛星如何與國家隊競爭?

四星連發 民營衛星如何與國家隊競爭?


▲2018年5月17日,重慶零壹空間自主研發的OS-X火箭點火升空。

▲2018年5月17日,重慶零壹空間自主研發的OS-X火箭點火升空。


  來源:獨角鯨科技

  國家隊的市場是什麼?有民營衛星公司營收增3倍,火箭發射被提前帶火。


  作者 | 陸一夫 編輯 | 趙澤 陳詩怡


  10月29日,民營衛星公司天儀研究院自主研製的四顆衛星搭載長征二號丙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這是天儀研究院今年的第二次發射任務,天儀研究院CEO 楊峰此前在接受新京報獨角鯨科技採訪時表示,預計公司今年有望發射超過10 顆小衛星。與此同時,國內另一家民營衛星公司九天微星亦有發射計劃。

  據了解,其將於今年底以一箭七星的方式發射「瓢蟲系列」,實現物聯網系統級驗證。明年,九天微星還將發射一箭四星,啟動物聯網星座的部署和商用。


  雖然同屬商業航天領域,但民營衛星與火箭有諸多不同之處:一方面國內的衛星市場龐大,包括遙感、通信、科研等多個領域可以誕生不同賽道的玩家;另一方面,面對國家隊,民營衛星已做好差異化市場定位,避免與國家隊競爭。


  民營衛星「四星齊發」


  「5,4,3,2,1,點火!」10月29 日8 點43 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搭載著天儀研究院自研的四顆立方星,啟程送往太陽同步軌道,開始新一輪太空之旅。


  這可能是天儀研究院CEO 楊峰今年最緊張的時刻——雖然公司今年已經成功發射過兩顆衛星,但一箭四星還是第一次。

  對於這家成立僅成立兩年時間的民營衛星公司而言,今年將是自研衛星密集上天的重要時期。楊峰此前在接受新京報獨角鯨科技採訪時表示,12 月還將有3 顆衛星發射,公司預計今年有望發射超過10 顆小衛星。


  微小衛星成為行業新趨勢並不是偶然。政策層面上,軍民融合的推動讓民營衛星有了更多空間。行業層面來看,近年來,衛星的製造成本和發射成本大幅降低,越來越多的私營企業和科研機構涉足這一領域。目前國內較知名的民營衛星公司有天儀研究院、九天微星、千尋位置等,國外則有Space X、Facebook 等巨頭進場。


  「其實低軌的太空環境更好,高軌道衛星必須用宇航級的器械才能保證它的壽命,而低軌衛星只要工業級材料即可。工業級和宇航級器械的差距是1 和100,甚至更大。」楊峰說。


  過去衛星通常發射至地球同步軌道,如今微小衛星只需發射至離地面1000 公里左右高度的低地球軌道,這不僅降低了發射成本,也讓衛星通信的傳輸損耗更小、延時更短。


  利用通信衛星覆蓋那些尚未接入互聯網服務的地區已經成為一門新興的生意。去年Space X 副總裁Patri?cia Cooper曾透露,公司計劃在6 年內發射4425 顆衛星組網,屆時Space X將不僅是火箭發射公司,同時亦是一家寬頻衛星互聯網運營商。

  「錯位競爭」,對手不是國家隊


  在天儀研究院、九天微星等民營衛星公司出現前,國內的衛星市場一直都國家隊主導。例如從2000 年開始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今年開始進入高密度組網發射任務期,以每月一次兩星的速度加速實施組網,有望在2020 年左右實現全球覆蓋。


  在北斗面前,民營衛星公司的機遇何在?天儀研究院和九天微星均表示,與國家隊不是競爭關係。楊峰向記者坦承,天儀研究院不會參與政府部門的衛星招標,「因為這是國家隊的市場」。但他強調,天儀仍有參與政府部門訂單的機會,主要是科研衛星市場。由於科研衛星的價格不高,國家隊在這一方面的關注度不高,天儀研究院能搶下這一塊市場蛋糕。


  研製、發射和運營衛星的成本不菲,天儀的策略是不賣產品,轉而向政府和企業提供服務。「例如政府部門希望對局部海域進行環境監測,這可能不需要每天拍,只需要半個月或者一個月拍一次就行,政府部門就沒必要專門發射一顆衛星,只需要向天儀購買衛星拍照服務即可。」

  事實上,民營衛星公司所面臨的競爭來自傳統行業的對手。例如,矽谷通信衛


  星運營商One Web,其計劃在6 年內發射總數高達882 顆低軌衛星,組成覆蓋


  全球多地的衛星通信「 天網」,一旦組網完成將顛覆現今主流的地面通訊網路。天奇阿米巴資本領投了國內衛星公司九天微星的A輪融資,其管理合伙人魏武揮在接受新京報獨角鯨科技採訪時表示,他們所關心的是衛星定位帶來的物聯網。GPS 定位衛星的市場預期很大,除了北斗之外仍有其他細分機會。


  九天微星戰略發展部總監董路向新京報獨角鯨科技介紹,公司啟動的物聯網星座部署有著非常明確的定位和目標。區別於One Web,九天微星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大型企業,其物聯網星座可以為鑽井平台、運輸車輛甚至是無人機等提供全球範圍內的數據採集和物體狀態監控服務。


  有公司營收3倍速增長


  根據《2018 年微納衛星市場預測報告》,去年全球有超過300 顆微納衛星發射升空,預計未來五年仍將發射2600 顆,超過70%用於商業衛星運營,包括對地觀測、遙感衛星和通信衛星將快速增長。


  楊峰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公司主要負責科學實驗衛星的研發,但預計今年營收有望達到6000 萬元,近年營收增長一直保持在三倍左右。他表示,未來公司不排除往遙感、通信等市場更大的領域布局。


  除了上述用途外,電商企業也開始利用衛星開展營銷活動。今年雙十一前夕,阿里和蘇寧各自啟動相關的衛星計劃,利用衛星與消費者進行互動。


  據新京報獨角鯨科技了解到,阿里的「宇宙告白衛星」是一顆3U結構的立方體納衛星,由九天微星設計研製,計劃今年底搭載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九天微星方面透露,該衛星屆時將被發射到距離地表500多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軌道周期約為94分鐘,每天會有2至3次機會經過同一地點。


  火箭市場被提前帶火


  民營衛星還帶火了民營火箭市場。出於對衛星市場的看好,民營火箭行業在三年前已經率先入場。自2015年以來,零壹空間、藍箭航天、星際榮耀等民營火箭公司陸續成立,它們將目標瞄向衛星發射生意。


  多位接受採訪的民營火箭企業人士表示,由於國家隊的任務繁重,一般情況下商業衛星通常以「搭便車」的方式發射,難以滿足商業衛星的發射需求。例如本次天儀發射的四顆商業衛星,搭載的長征二號丙型運載火箭實際上主要任務是送中法海洋衛星入軌。


  藍箭航天CEO 張昌武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衛星市場是一個供給側推動的市場。「如果說運載火箭不往前去邁進,不往前去突破,這個市場不會有一個很快的增長。」他認為,只有更多的運載火箭可供應後,才能有更多的衛星上天,才能談得上有更多的數據服務於後端衛星的運用。值得注意的是,10月27日,藍箭航天發射中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失利,「朱雀一號」成功發射卻未能把其運載衛星送入軌道。


  藍箭航天方面向新京報獨角鯨科技表示,「朱雀一號」發射後飛行正常,一二級工作正常,整流罩分離正常,三級出現異常,具體的原因仍有待數據詳細分析。


  對於此次發射失利,商業航天圈內普遍持鼓勵態度。零壹空間CEO 舒暢在朋友圈中表示,這是中國商業航天事業上有特殊意義的一天,專業團隊的一次偉大嘗試,探索永無止境。「此次發射不可能對我國的民營航天事業造成打擊。」


  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向記者表示,藍箭航天這次發射雖然衛星未能入軌,但「朱雀一號」檢驗了發動機的性能,鍛煉了技術隊伍,找到了問題,為今後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吞噬"鄰居"讓自己變大:迄今最小「食人族」星系現形
生活越來越好,過敏卻越來越多,莫非少這位「老朋友」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