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動態】F-35B成功完成在「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上的夜間著艦試驗

【動態】F-35B成功完成在「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上的夜間著艦試驗

原標題:【動態】F-35B成功完成在「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上的夜間著艦試驗


F-35B成功完成在「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上的夜間著艦試驗


日前,F-35B「閃電」艦載機在英國海軍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上完成首次夜間著艦,實現了又一里程碑。



圖1 F-35B正在進行夜間著艦試驗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目前正在美國東海岸海域進行艦載機飛行試驗,其中一個項目就是戰機的夜間著艦訓練。這些測試分別在有、無夜視技術輔助的情況下進行,飛行員和飛機調運操作員均成功地在甲板上完成著艦作業。飛行員最初只藉助環境光線和航母甲板上的燈光進行著艦,之後則使用頭盔上的夜視設備作為輔助進行著艦。


「伊麗莎白女王」號的航空指揮官詹姆斯·布萊克默表示:「夜間飛行對我們來說並不困難。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在F-35的視角下,『伊麗莎白女王』號新安裝的燈光在夜間條件下是什麼樣子。我們已經在今年早些時候用旋翼機進行了這項測試,但現在我們必須知道航母上的燈光在夜間是否適合F-35。最初的跡象表明,無論是在有夜視技術輔助和沒有輔助的情況下,這些燈光的排列都非常合適。」



圖2 「伊麗莎白女王」號上進行的夜間測試


負責對飛行試驗進行分析的綜合試驗部門首席測試工程師安德魯·馬克補充道:「白天有一些線索能告訴飛行員飛機和母艦之間的相對運動。而在夜晚,尤其是非常漆黑的夜晚,所有這些線索都會消失,你只能依賴燈光的確切位置以及這些燈光的樣子進行判斷。你的大腦無法對這些條件進行預處理,這些信息只有在看到的時候你才能知道。而夜視技術也並非總能降低著艦的難度,因為即使是最小的燈,通過專業設備觀看時也會變得異常明亮。」


此次在美國東海岸進行的F-35B艦載機試驗主要包括兩個發展性測試階段(DT-01和DT-02),每個測試階段持續約3~4周。在為期11周的海上飛行試驗期間,兩架F-35B測試飛機(BF-04 和BF-05)預計將進行500次起飛和著陸試驗。F-35艦載機上周首次在「伊麗莎白女王」號上進行了起飛測試。海軍指揮官內森·格雷和英國空軍中隊指揮安迪·埃奇爾是第一批降落在「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甲板上的飛行員。隨後,格雷第一次使用該艦的滑躍坡道進行了起飛測試。現在,飛行試驗已經進入包括夜間飛行在內的第二階段,這些工作在此之前都只是在模擬器或地面進行過測試。



圖3 F-35B與「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


「伊麗莎白女王」號於2018年8月駛離朴茨茅斯港,穿越大西洋以進行飛行試驗,並與美海軍進行共同訓練。在部署期間,已有1400多名艦員、飛行機組人員和海軍陸戰隊員在航母上工作過。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是英國海軍最強大的艦船,由巴布科克公司、泰利斯公司、BAE系統公司和英國國防部負責建造,於2014年7月下水,2017年12月7日正式服役。該艦滿載排水量65500噸,長282.9米,寬38.8米,吃水11米,飛行甲板長277米,寬73米;航速26節,續航力7000海里/12節,艦員733人,航空聯隊853人,另有旗艦參謀人員95人。該艦最多能搭載40架戰機,其中以F-35B「閃電II」艦載機為主。該級航母耗資約78億美元,採用雙艦島結構,優點在於:增加了飛行甲板的面積,減少了飛行甲板上空的氣旋,提高了下層甲板空間布置的靈活性

美海軍增購三艘近海戰鬥艦


近日,美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正式下達增購三艘近海戰鬥艦的修改合同。其中,向洛·馬公司增購「自由」級近海戰鬥艦的LCS-29;向澳大利亞奧斯塔集團美國分部莫比爾造船廠(Austal USA)增購「獨立」級近海戰鬥艦的LCS-32和LCS-34,其中LCS-29將在義大利芬坎蒂尼集團美國分部馬里內特造船廠(Fincantieri Marinette)進行建造。


隨後,美海軍公布了新確定的兩艘近海戰鬥艦艦名,其中,「自由」級近海戰鬥艦15號艦LCS-29被命名為「伯洛伊特」號(USS Beloit),「獨立」級近海戰鬥艦16號艦LCS-32被命名為「聖塔芭芭拉」號(USS Santa Barbara)。LCS-34艦名尚未公布。



圖4 LCS-29「伯洛伊特」號(USS Beloit)和LCS-32「聖塔芭芭拉」號(USS Santa Barbara)


至此,美海軍近海戰鬥艦總數已達到32艘,其中已正式接收16艘,10艘正在建造當中(LCS 15,17,19~26),另有6艘正在簽訂合同(LCS 27~30,32,34)。9月22日,第22艘近海戰鬥艦——「獨立」級近海戰鬥艦的「堪薩斯城」號(LCS 22)在奧斯塔造船廠美國分部舉行命名儀式,該艦將於近期擇日正式下水。海上系統司令部近海戰鬥艦項目負責人邁克·泰勒上校透露,這些合同是向海軍艦隊交付關鍵作戰能力的重要步驟,在2019年還將至少再下撥3艘,使得近海戰鬥艦總數達到35艘。但由於洛·馬和芬坎蒂尼聯盟的造船產能問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獨立」級近海戰鬥艦將比「自由」級數量要多。



圖5 「自由」級(左)和「獨立」級(右)近海戰鬥艦


美海軍近海戰鬥艦共有兩型,分別為「自由」級和「獨立」級,「自由」級(奇數船體,例如LCS 1)採用單體船型,由洛·馬公司領導設計建造,母港設在大西洋沿岸的梅波特海軍基地;「獨立」級(偶數船體,例如LCS 2)採用三體船型,由美國奧斯塔公司領導設計建造,母港設在太平洋沿岸的聖迭戈海軍基地。LCS是一種模塊化的、可重構的艦船,其設計目的是在近海區域滿足水面作戰、反潛戰和反水雷任務的需求。每艘近海戰鬥艦都有一個可替換任務包,並為各戰區提供主要任務系統。該系列戰艦採用開放式結構設計、配備模塊化武器系統、感測器系統及各種有人機和無人機,用以鞏固可擴大其沿海海上霸權地位,並為美聯合部隊進入關鍵戰區提供支持。


來源:《艦船動態周報》2018年第39期 | 國防科技信息網等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BMT


CSC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艦船研究 的精彩文章:

【動態】印度首艘國產航母將於2020年開始試航
【海洋防務快訊】美F-35C在亞伯拉罕·林肯號航母上進行測試

TAG:中國艦船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