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土耳其領土變化

土耳其領土變化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為土耳其人建立的一個帝國,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奧斯曼人初從屬於羅姆蘇丹國,後在小亞細亞獨立建國,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東南歐、巴爾幹半島、中東西部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阿爾及利亞,東抵美索不達米亞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匈牙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

土耳其領土變化

話說奧斯曼或許是人類歷史上名聲最響的帝王了,他的名字成為土耳其帝國的國號延續了600多年,這個龐大的帝國地跨三大洲,扼住大陸交通的咽喉,曾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最繁榮的帝國之一。據說其曾經和女兒瑪爾哈頓結婚,然後事業飛黃騰達。

土耳其領土變化

13~14世紀的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突厥人由於蒙古人的入侵迫使他們遷移。到奧斯曼(1258~1326年)繼位。繼其父擔任部落首領,1299年,奧斯曼趁塞爾柱羅姆蘇丹國分裂,正式宣布獨立,稱號「加齊」,奠定了奧斯曼國家的雛形。在隨後的幾個繼承人的努力下相繼攻佔西色雷斯、馬其頓、索菲亞、薩洛尼卡和整個希臘北部,迫使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統治者稱臣納貢。並多次打敗西歐聯軍。

土耳其領土變化

15世紀奧斯曼帝國的擴張

但就在此時,中亞的突厥人帖木兒強大起來,並開始向小亞細亞擴張。1402年,在安卡拉戰役中,帖木兒軍大敗奧斯曼軍,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被俘。

蘇丹穆罕默德一世結束分裂局面,收復帖木兒征戰時喪失的領土。1444年,穆拉德二世在瓦爾納戰役打退了歐洲基督教王國的反撲。

1453年,21歲的穆罕默德二世繼位不到兩年,親率八萬大軍進攻君士坦丁堡,鏖戰53天終於攻克,並遷都於此,拜占庭帝國滅亡。

奧斯曼帝國塞利姆一世在位時,於1514年查爾迪蘭戰役擊敗了塔赫瑪斯普一世治下的波斯薩法維帝國,取得了亞塞拜然的部分地區。1517年,奧斯曼帝國消滅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其海軍勢力亦擴至紅海。此後,奧斯曼帝國及葡萄牙帝國成為了地區最具支配地位的勢力。

繼後的蘇萊曼一世1521年,奧斯曼帝國攻陷貝爾格萊德,其後征服了匈牙利王國;1526年,土耳其人在第一次摩哈赤戰役得勝,1543年,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者斐迪南一世在1547年正式承認奧斯曼帝國對匈牙利的宗主權。

土耳其領土變化

6~17世紀的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對阿拉伯國家的征戰,一直繼續到塞利姆一世的繼承者蘇里曼大帝時期(1520~1566),1520年,奧斯曼帝國海盜海雷丁,綽號為巴巴羅薩(紅鬍子),宣稱自己是奧斯曼帝國蘇丹的時候,征服了阿爾及利亞。1534年,土耳其人擊敗了西班牙人,完全佔領了突尼西亞。土耳其侵佔的黎波里(今利比亞)約在1551年左右。

奧斯曼帝國的擴張也波及到了阿拉伯半島,1547年,奧斯曼帝國佔領葉門,1550年佔領巴林,1557年在阿曼馬斯喀特擊敗葡萄牙人,並控制阿曼。不久,土耳其人征服了紅海沿岸的厄利垂亞與索馬利亞。接著,摩蘇爾成了奧斯曼帝國向伊拉克推進的新的出發點。奧斯曼帝國與波斯爭奪伊拉克的百年之爭,以奧斯曼帝國的勝利而告終。繼伊拉克之後,土耳其人又征服了波斯灣沿岸的哈薩。

土耳其領土變化

蘇萊曼一世逝世後,奧斯曼帝國的領土擴張逐漸放緩。西歐海事力量的增長、發展由歐洲前往亞洲的海路及新大陸破壞了奧斯曼帝國的經濟發展。

1571年焚燒位於東歐平原上的莫斯科後,奧斯曼帝國支持的克里米亞可汗道拉特.格萊一世,計劃征服沙皇俄國。翌年,克里米亞軍在摩洛迪戰役被擊敗。

在南歐,腓力二世領導的天主教聯盟在地中海挑戰奧斯曼的海軍,他們在勒班陀戰役擊敗奧斯曼艦隊,對於奧斯曼海軍不敗的姿態造成打擊。

科普律魯家族重奪特蘭西瓦尼亞、1669年征服克里特及1676年擴張至烏克蘭南部,佔領科丁、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及波多利亞地區。

1683年5月,奧斯曼帝國軍被波蘭國王約翰三世領導的哈布斯堡王朝、德國及波蘭聯軍擊敗。

土耳其領土變化

在滯止期,帝國的許多巴爾幹屬地落入奧地利帝國手中,而名義上歸奧斯曼帝國的管治的埃及、的黎波里塔尼亞(今利比亞)、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實際上已經獲得獨立,後來淪為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的殖民地。在18世紀,中央政府給予地方統治者及領導不同程度的地區自治。在17世紀至19世紀間,興起於歐洲東部地區沙皇俄國與昔日興起於亞洲西部、後向歐洲東南部和非洲北部擴張的奧斯曼帝國爆發了一系列爭奪領土、屬地和霸權的戰爭。

1829年,在英、法、俄三國的干涉下,希臘在19世紀30年代的希臘獨立戰爭後宣布獨立。改革未能抑制多瑙河大公國及大塞爾維亞主義興起,兩地已處於半獨立狀態。1875年,塞爾維亞、黑山、瓦拉幾亞及摩爾多瓦宣布脫離帝國獨立。

土耳其領土變化

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戰爭正式確立了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黑山及保加利亞的獨立。波斯尼亞被奧匈帝國佔據,巴爾幹其他地區仍舊置於奧斯曼帝國的控制。

在1798年被拿破崙一世佔領的埃及在1801年由奧斯曼及英國聯軍奪還,1882年,英軍以整頓治安為借口佔據埃及,在法律上,埃及和蘇丹仍是奧斯曼帝國在北非地區的省份,直到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英國隨即吞併埃及和蘇丹。在1830年至1912年間,奧斯曼帝國在北非的省份盡失,即阿爾及利亞(1830年被法國佔領)、突尼西亞(1881年被法國佔領)及利比亞(1912年被義大利佔領)。

土耳其領土變化

奧斯曼帝國非洲屬地的喪失

接下來的奧斯曼帝國要解體啦,

土耳其革命(1908年)及蘇丹宣布復行1876年憲法、恢複議會後,奧斯曼帝國踏入二次立憲時期,對奧斯曼帝國的解體有重要的作用。在這時期,政務被聯合進步委員會掌控。奧匈帝國乘奧斯曼帝國陷於國內鬥爭在1908年吞併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在1911年的意土戰爭中,奧斯曼帝國戰敗,失去了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隨著東南歐國家民族主義的崛起,巴爾幹同盟於1912年末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戰爭里失去了除了東色雷斯及埃迪爾內以外的巴爾幹領地。

1918年,葉門和麥地那是奧斯曼帝國在阿拉伯半島僅存的領地,《穆德洛斯停戰協定》簽訂後,奧斯曼帝國被迫交出葉門和麥地那,而在1917年俄國革命後奧斯曼帝國奪取的喬治亞、亞美尼亞及亞塞拜然都須一併交出。《色佛爾條約》的條約確立了奧斯曼帝國的分裂。現時,在奧斯曼帝國土地上建立起來的新國家達40個(包括備受爭議的北塞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戰後安那托利亞地區的農民僅及戰前的四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帝國的傷亡重大。

土耳其領土變化

協約國瓜分奧斯曼帝國的《色佛爾條約》

佔領伊斯坦布爾及佔領伊茲密爾激使土耳其國民運動的成立,國民運動在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領導下在土耳其獨立戰爭獲勝。1922年11月1日,蘇丹制被廢除,最後一任蘇丹穆罕默德六世於11月17日離開土耳其。新成立的土耳其大國民議會在1923年簽訂的《洛桑條約》得到國際承認。1923年10月29日,大國民議會宣布土耳其共和國成立。1924年3月3日,哈里發制被廢除。奧斯曼皇室被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且被驅逐出境。50年後的1974年,大國民議會才准許奧斯曼皇室的後裔獲取土耳其公民身份。

土耳其領土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廣角 的精彩文章:

中國各少數民族人口佔比較高的縣(市)
國民政府時期的行政區劃和現行行政區劃對比

TAG:地理廣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