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古玉雕工(5)

古玉雕工(5)

第四道「坎」——雕工

中國玉器的雕琢不外乎陰雕、陽雕、浮雕、圓雕、鏤雕。顧名思義,陰刻就是凹線條;浮雕是浮在器表的;圓雕是立體的;鏤雕就是將器物挖空等等。這些技法早在紅山文化的玉器中已運用得十分成熟。但是同樣是這些技法,在各個朝代,又各有自己的個性。如新石器時期的玉器鑽孔,由於工具的限制,薄玉器上的小孔都是一頭大一頭小,呈喇叭狀,被稱為「喇叭孔」。大的玉璧,多為兩面對鑽,往往對的不準,中間會出現「台痕」。而商代玉器喜歡採用「壓地隱起雕法」,是將外層與內層之間的「地子」琢低,使內層有突出感,而實際並未高出器物表面。還有種「減地雕法」,是把地子均勻的磨低,留出陽紋線,是商代最常用的技法之一。另外,商周時期還流行一種「勾撤法」,又稱「一面坡」,是將紋飾琢成大斜坡狀,不僅富有立體感,而且還使紋飾增添了美與力的韻味。「出廓雕法」則盛行於戰國和漢代,多在玉璧上出現。「遊絲毛雕」是戰國和漢代的特有雕法。而「漢八刀」和高浮雕則是漢代大量採用的一種雕琢技法。唐代喜歡用短細陰線裝飾人物、花卉。宋代玉器則受木雕的影響喜歡用深層立體雕,花瓣與花葉都深深地凹進去,有很強的立體感。元代則對宋代雕工有所發展,只是更加粗獷,連鑽痕都留在器物上,且大多拋光不足。明代大多器物雕琢十分粗枝大葉,被稱之為「粗大明」。而清代乾隆年間的玉器,從構思、雕琢到拋光任何一處都一絲不苟,地子平滑,直線筆直,曲線圓潤,達到了玉器雕琢的頂峰,被稱為「乾隆工」。

對以上各個時期玉器雕工的特點,只要能認真掌握,爛熟於心.往往一上手,就可以基本斷定是什麼時候的雕工,再結合材料、器形、紋飾綜合鑒定一般就不會出現鑒定上的錯誤。

1、崧澤文化·玉璧 深淺不一的弧線切割痕,似用繩子之類的軟性器物蘸解玉砂切割而成。

古玉雕工(5)

2、戰國早期·玉龍形佩 切割痕平直,似用硬物切割而成。

古玉雕工(5)

3、喇叭孔齊家文化·玉璧 喇叭孔,為早期玉器鑽孔的特徵。

古玉雕工(5)

4、喇叭孔 西周·玉魚

古玉雕工(5)

5、管鑽痕 商·玉飾

管鑽痕,可見雙面鑽孔對接不準及鑽頭前進時留下的痕迹。

古玉雕工(5)

6、鑽孔與鏤空技術的差異 良諸文化·玉牌飾

古玉雕工(5)

7、平面打窪 紅山文化·勾雲形器

古玉雕工(5)

平面打窪,在器表面琢磨出與形制相應的淺凹槽,為紅山文化玉器特有的加工方法。

8、壓地隱起 商·嵌飾

壓地隱起,將外層與內層之間的「地子」琢低,使內層有突出感,而實際並未高出器物表面。這種雕法始於商而盛行於西周。

古玉雕工(5)

9、減地雕法 商·玉□ 減地雕法,把「地子」均勻地磨低,留出陽線紋,是商代最常用的雕琢手法之一。

古玉雕工(5)

10、勾撤雕法 西周·鳳鳥佩

勾撤雕法,又稱「一面坡」,特徵是將紋飾琢成大斜坡狀。

古玉雕工(5)

11、減地雕法 春秋 ·玉環

古玉雕工(5)

12、精細陰線雕 春秋· 玉飾(殘件)

精細陰線雕,用兩條陰線並排雕琢留出細陽線,線條宛轉,毫無滯跡,是典型的春秋雕法。

古玉雕工(5)

13、出廓雕法 戰國·玉璧

出廓雕法盛行於戰國和漢代,多在玉璧上出現,後世不常用。宋代以後有仿古玉用此法。

古玉雕工(5)

14、高浮雕漢·劍□

高浮雕,是漢代大量採用的一種雕琢技法,這種技法多用在劍飾上。

古玉雕工(5)

15、漢八刀 東漢·握豬

漢八刀,是典型的漢代雕工,漢八刀雕琢的器物多為蟬、豬,是陪葬用的玉器。

古玉雕工(5)

16、遊絲毛雕 漢·□形佩

遊絲毛雕,是流行於戰國晚期到漢代的著名雕法,彎曲有度,若斷若續,在它的兩端或轉角處往往有細毛剌逸出。

古玉雕工(5)

17、短細陰線雕 唐·玉梳背

短細陰線雕,用細陰線來表現人物、動物或花卉的細部,是唐代特有的技法之一。

古玉雕工(5)

18、唐·玉梳背拓片

古玉雕工(5)

19、深層立體雕 宋·蓮花茨菇佩

深層立體雕,花瓣及花葉都凹入很多,有很強的立體感。

古玉雕工(5)

20、留皮雕 金·秋山飾

古玉雕工(5)

21、減地平□雕 金元·秋山飾(局部)

減地平□雕,鑽頭似在溝槽內能移動,極類現在的銑床加工方法。

古玉雕工(5)

22、粗大明 明·玉帶板

古玉雕工(5)

23、多層鏤空雕 明·玉帶板

多層鏤空雕,在片狀玉飾中能分作兩層或多層,分別雕琢,互相映襯,達到美化的效果。

古玉雕工(5)

24、乾隆工 清·板指

乾隆工,從構思、雕琢到拋光,任何細部都一絲不苟,地子平滑,直線筆直,曲線圓潤,達到了玉雕工藝的頂峰。

古玉雕工(5)

25、清·板指拓片

古玉雕工(5)

26、乾隆工 清·玉管

古玉雕工(5)

27、清·玉管拓片

古玉雕工(5)

28、清·玉飾 同樣為清代玉雕,此件卻粗劣不堪。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即使是同一時代,工藝、技術的發展有著較大的差距。

古玉雕工(5)

29、象鼻穿 紅山文化·玉

古玉雕工(5)

30、橫穿孔 漢·琥珀瑞獸

橫穿孔,這種穿孔方法。到宋代尚在使用,後代少見。

古玉雕工(5)

31、天地穿長方孔 宋·玉鹿

天地穿長方孔,這種鑽孔方法常見於唐宋時期的玉器。

古玉雕工(5)

32、線槽中逸出的毛刺 商·形佩(局部)

古玉雕工(5)

33、雕琢時逸出的毛刺 漢·玉璧(局部)

古玉雕工(5)

34、雕琢時逸出的毛刺 漢·玉舞人(局部)

雕琢時逸出的毛刺,可以看出舞人身上的陰刻線,不是用砣具砣出的,從中能了解到技術水平發展的不平衡性,或者是古人有其他考慮。

古玉雕工(5)

35、單面打孔出現的崩裂 漢·玉舞人(局部)

古玉雕工(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