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孔子曾想拜漁夫為師,為何我們紀念的還是孔子?

孔子曾想拜漁夫為師,為何我們紀念的還是孔子?

有 時 候 還 是 想 寬 點 吧 !

《莊子》中有不少和儒家爭鋒相對的內容,在《漁夫》一篇中孔子很慘很慘。

那時孔子已六十有九,雖然近古稀之年但喜愛郊遊,學生也跟著一起,孔子更是彈琴助興,就這樣一幅美美的秋遊美景,被一漁夫打斷了!

這漁夫以卑賤之身指著孔子問子路「這人是誰啊?」子路這時脾氣應該收了不少,沒直接打人,想告訴漁夫這是我們魯國的著名賢士,言下之意是你給我放尊重點!好比今天大哥和小弟出去,有人冒犯大哥了,小弟跳出來說「你知道這條街老大是xxx嗎?」

結果漁夫不依不撓的問了幾個問題,大笑得出結論「仁則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 勞形以危其真。嗚呼!遠哉,其分於道也。」簡單來說就是就得孔子是仁,但是這樣危害自身,耗費心志不說,還要危害形體,已經遠離大道了。

子路聽後沒打人,先回去稟告孔子,結果子曰「這是聖人吧!」然後孔子就跑過去請教這個釣魚的漁夫。

大家請記住,此時孔子年近古稀,漁夫年齡不知,但應該不算老,不然怎麼當得了漁夫?而孔子是在漁夫停下釣竿後連續作揖以示禮貌,漁夫則是不還禮直接問你找我啥事?

後來漁夫和孔子說了一通大道理,又講了一通道理,孔子聽後直欲拜其為師,漁夫則是甩頭就走。後來孔子還教導子路說這人得道高人,你啊!不慈悲,早晚要有大禍。

這就是《漁夫》的故事了,按照常理來看,孔子都說漁夫是得道高人了,而且能說治國修身的大道理,為什麼漁夫無名無姓,孔子千古流傳了?

這篇文章雖自古以來被視為道家詆毀儒家之做,但從別外一個角度看,卻是在盛讚儒家,儒家之所以興盛,儒者之所以在中國古代牢牢把握話語權,成為統治階級,成為無數人的信仰,和這篇文章中孔子表現出的特質是分不開的。

一 漁夫就算說了治國的道理?孔子也認同了,但是請問,漁夫可曾推行?如同今日如何成功人人都可以談幾句?有幾個真的去做了?

二 漁夫用很現實的語調抨擊孔子,但是請問孔子此時高壽?都快七十了啊!我們大家都可以想想自己是什麼時候認清現實的?就是發現自己不是主角的時候,但在這之後有些人會努力,但是發現努力也改變不了多少,於是沒幾個人努力了;還在努力的人則相信就算是改變一點我也要堅持,孔聖人則正是這種人,在知道現實的殘酷後依舊保留信仰和理想,並堅持推行。

三 孔子是真正的在堅持自己的主張,不管是不恥下問,還是求知若渴,這一切孔子都在堅持!都做的很自然很開心,以至於道家想抨擊孔子,也不能在這些方面下手。請問有幾人能做到。

而孔子能堅持這三點,所以不管漁夫的境界再高,能力再強,他也永遠只是一個漁夫,人們在談論孔子時可能想起他,但不會因為他想起孔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真道士梁興揚 的精彩文章:

行兇被反殺的龍哥紋的是什麼神?紋什麼可以有好運?
傳統文化變得沒用,是從只顧解讀開始的

TAG:全真道士梁興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