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輕機槍抗戰時國內步兵的火力輸出支柱

輕機槍抗戰時國內步兵的火力輸出支柱

原標題:輕機槍抗戰時國內步兵的火力輸出支柱


從1931年9月日軍侵佔東三省開始,國內抗戰歷經14年時間,遠早於1939年9月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參與反侵略戰爭的國內軍隊總人數達到了1千萬人,直接或間接參與戰爭的民眾達到了2億人,抗日戰爭真的可歌可泣。


抗戰時期,國內除了中央軍等作戰能力較強的正規軍以外,地方軍閥極少配備重機槍,一般連級以下作戰單位火力輸出單元,都以捷克ZB-26輕機槍為主。



儘管國內有口徑7.92毫米、射速每分鐘600發、採用250發彈帶供彈的仿製勃朗寧的卅節式水冷重機槍;仿製德國MG08式重達將近50公斤的二十四式水冷馬克沁重機槍等少數品種的重機槍。


但由於重機槍笨重,不便機動靈活作戰,參戰部隊的重機槍成了日軍步兵炮和擲彈筒重點打擊的目標,所以參戰的重機槍大都消耗殆盡。


子彈能與國內中正式步槍通用的捷克ZB-26輕機槍,是一款性能十分優秀的機槍,在實戰中其火力往往能蓋住日本軍隊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即著名的日軍制式槍械歪把子輕機槍,成了抗日戰爭中,國內軍隊步兵槍械的中流砥柱。



捷克ZB-26輕機槍,採用氣冷式槍管,口徑7.92毫米,全槍長1.1米,槍重10公斤,初速每秒700米,有效射程1000米,射速每分鐘500發,採用20發直彈匣供彈。


此槍具備較高的射擊精度,槍手可以進行二、三發精準點射,且可更換槍管,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火力的持續輸出,因此深受前線官兵的歡迎。



國內採購了3萬餘挺捷克ZB-26輕機槍,軍工廠和各陸軍閥仿造的數量遠超10萬餘挺,加上向蘇聯採購或援助的1萬4千挺機槍,因此輕機槍數量巨大,成了二戰時期缺乏衝鋒槍等自動武器的國內步兵班排連級戰鬥單位的絕對火力支撐。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平軍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日軍不與美軍拼刺刀原因
國產航母第二次海試會起降艦載機嗎

TAG:國平軍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