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麼多國家都聲稱是麵條的發源地,中國卻拿出了一個鐵證

這麼多國家都聲稱是麵條的發源地,中國卻拿出了一個鐵證

麵條是一種世界性的食物,製作起來又相對簡單,而且味道鮮美,在各地都有不同的味道,有的甚至代表了一個地方的文化。光在中國,就有不計其數的麵條品種,遍及各地,成為當地的特色。其實在國外,麵條的歷史也很悠久,甚至於義大利、阿拉伯、法國等地都曾經聲稱是苗條的發源地。

麵條是怎麼被發明的呢?人類的食物使用,大致有一條脈絡規律。在最開始的時候,都是茹毛飲血,吃的是未經加熱的生食物,既不衛生,也不好吃。後來發明火之後,人類便開始將採集的果實,打獵的動物放在火上烤熟食用。

當然,後來人們發現,將果實搗碎了成粉後,在放入沸水中煮熟吃,別有一番風味。一開始的時候,這種粉末都是捏成一塊一塊的,應該叫做麵餅,後來有靈巧的人將它搓成細條狀,這就是麵條了。

作為文明古國,再加上麵條確實源遠流長,我國自然也提出了麵條發源地的主張。根據文字記載,東漢劉熙的《釋名》中已經提出了「蒸餅、湯餅、蠍餅、髓餅、金餅、索餅」等餅類,其中的「湯餅」、「索餅」就是當時的麵條,這也是我國甚至世界上最早的麵條文字記錄。

根據《後漢書》的記載,大將軍梁冀飛揚跋扈,狂悖無禮,根本不將8歲的漢質帝劉纘放在眼中。小皇帝曾經當著眾大臣的面,指著梁冀說「此跋扈將軍也」。解恨是解恨,卻引起了梁冀的憤怒。後來,梁冀就是在劉纘食用的湯餅即麵條中下毒,弒君亂政。

後來,中國古代繼續管麵條叫做「湯餅」,直到晉朝才有所改變。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張岱編寫的百科全書類著作《夜航船》:「魏作湯餅,晉作不託。」在宋代的時候,麵條這個名字正式出世,成為我們最熟悉的食物之一,宋代高承在《事物紀原》記載:

束皙《餅賦》曰:「朝事之籩,煮麥為面。」則面之名,蓋自此而出也。魏世食湯餅,晉以來有「不託」之號,意「不託」之作,緣湯餅而務簡矣。今訛為「餺飥,亦直曰面也。」

在宋代,經濟高度繁榮發達,《東京夢華錄》中麵條都有很多種了,元代的時候,更是進一步出現了挂面。按理說,這些文字的記錄,自成體系又一脈相承,有根有據還合情合理,應該能將麵條發源地這塊招牌爭回來了吧?

然而,在國際上的學術討論時,卻很難說服別的國家。特別是義大利人,他們對於麵條有著異乎尋常的鐘愛,意粉也是世界知名的食物之一。其實,很多人認為,麵條還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回義大利的,但當中國學者拿出文字記錄出來的時候,他們就將義大利古老壁畫拿出來反駁。

在考古界,實物、遺迹、文物的可靠性高於文字記錄,這是約定俗成的,光靠史書中的記載,別的國家不肯接受也很正常。然而,麵條又不像別的東西,到哪去弄來最早的麵條呢?出人意料地是,一樁意外的考古,卻讓這場爭論暫時畫上了句號。

原來,在2002年10月,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新石器遺址上,中國社科院的專家們有了驚人的發現。他們發現了一個倒扣的碗,而在碗的底部,竟然有一團鮮黃色的線狀物。經過鑒定,這就是用小米粉做成的麵條,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

原來,在4000多年前,此處發生了一場地震。很多先民們就在這場地震中罹難,而這碗沒有來得及吃完的麵條,便迅速被密封在地下。由於特殊的地質和環境,這碗麵條並沒有完全腐敗,被保留了下來,也就成為了我國成為麵條發源地的最有力證據。此物一出,所有爭議都平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商隱臨死前的遺作,很多人誤會是艷情詩,誰能讀懂他的孤獨
她的家族世代為皇家效力,她侍奉嘉慶,卻在丈夫繼位前夕去世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