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都知道德國的「閃電戰」,那麼同為軸心國的日軍有沒有效仿過?

都知道德國的「閃電戰」,那麼同為軸心國的日軍有沒有效仿過?

二戰對於人類而言是一場巨大的災難,給全人類帶來了令人無法想的災難,在這個過程中也是湧現出無數的優秀將領的,但是相對於這些將領而言,但一些新奇的戰術卻更加的讓人記憶深刻,這裡面尤其是德國的閃電戰最能夠被後人們接受,而德國也是憑藉著這樣的戰術才能橫掃歐洲,而這個戰術的主體也就是坦克。

二戰時期德軍將閃電戰發揮到了極致,一路橫掃歐洲,就連蘇聯一開始也是一敗塗地,如果不是國土遼闊,也肯定失敗了。所謂閃電戰的核心就是在主要突擊方向上,集中兵力兵器的巨大優勢,尤其是裝甲兵和航空兵,利用行動的突然性和快速性,達成決定性的突破,然後向縱深發展,不斷的快速突進迫使對方無法及時集中兵力反擊和建立新的防線,最終分割和圍殲敵軍集團。

德軍坦克裝甲洪流淹沒歐洲之前,日本可以說沒意識到閃電戰的威力。問題是41年以後,白痴都應該意識到日本應該儘快解決所謂的"支那問題",儘快將自己從戰爭的泥潭中解脫出來。而德軍的閃電戰顯然是很好的參考,為什麼鬼子還那麼蠢仍然把大量鋼鐵石油浪費在軍艦和航母上?

日本在二戰也在東南亞以及中國進行了大規模陸戰,日軍是否跟德軍一樣有閃電戰的能力?雖然閃電戰很強大,但是背後支撐閃電戰體系的裝備以及地形需求,日軍十分缺乏。其實日本不出動坦克更大的原因是來自於他們的內部,他們的坦克都是一些輕型坦克,也就是這些坦克的噸位是非常小的,但是就是這樣他們所有的坦克也就是幾百輛而已,為什麼他們不能夠像德國一樣大量的發展坦克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國內的資源是非常少的,而且他們的工業基礎相對於美國和德國這些國家而言,還是非常薄弱的。

閃電戰的核心,是摩托化兵團的快速穿插,但是其基礎不光是有相當數量的裝甲車輛,還要有龐大的後勤車隊。否則摩托化兵團快速前進的勢頭很難維持,相反可能因為補給斷絕而陷入絕境。日軍在中國戰場上最早也比較成功的摩托化作戰是1933年的熱河戰役,關東軍的川原挺進隊在4天內前進210千米。這一戰背後是當時關東軍緊急徵調的13個汽車中隊。

日本國內有著優先發展海軍的傳統,所以這些資源的絕對大部分都是分配給了海軍了,這也就是導致路軍能夠分配到的資源也就是非常少的,在加上這個坦克是非常消耗鋼鐵資源的,對於日本而言,炮彈都是能夠佔據他們的巨大部分資源了,所以能夠利用這些有限的資源製造出這些坦克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所以不是他們不想擁有坦克,而是他們沒有那麼多的資源。

日本在戰爭末期的時候發動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閃電戰,日軍在一號作戰(豫湘桂戰役)中集中了200多輛坦克對河南地區進行快速穿插,直接將湯恩伯部的12,13,85軍圍住,迫使湯恩伯撤出戰鬥,最後還是由於後勤的問題,無法繼續前進,就跟前面所提到的摩托化部隊的問題一樣,缺乏補給。所以總體來說,日軍是無法進行像德國那樣的閃擊戰的,像德國那樣的閃擊戰,背後是大半個歐陸的汽車工業以及司機,日軍可做不到這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二次方 的精彩文章:

倆戰艦南海對峙相距僅41米,中華神盾顯神威,歷史性驅離宙斯盾
96單元垂直發射系統,排水量近萬噸,美驅逐艦性能遠超052D

TAG:軍武二次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