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臨死前,給康熙提了什麼建議,康熙立刻下定決心除掉鰲拜
原標題:索尼臨死前,給康熙提了什麼建議,康熙立刻下定決心除掉鰲拜
索尼臨死前做出的決定,就是由他帶頭提出來,讓康熙親政。
那麼,索尼的這個舉動,為什麼就讓康熙下定決心除掉鰲拜呢?
(康熙除鰲拜)
索尼是順治皇帝給年少的康熙安排的四大輔臣之首(另外三大輔臣是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順治去世前,由於康熙年幼,又由於順治不想讓之前親王們爭皇位的悲劇再次重演,因此給康熙選擇了他最信任的四位大臣。
但是在康熙漸漸長大以後,這四位輔政大臣卻成了康熙親政道路上的障礙,尤其是處在第四位的鰲拜,此人性格倔強,獨斷專行。不僅不把其他三位輔政大臣放在眼裡,也不把康熙放在眼裡。整個朝廷,成了他的一言堂。
康熙對鰲拜忍無可忍,多次在朝堂上與鰲拜爭執,但是最後都不得不屈服於鰲拜的意志。在其他輔政大臣中,與鰲拜爭執最大的,要算排在第二位的蘇克薩哈。不過,蘇克薩哈顯然不是鰲拜的對手,很快就敗陣下來。蘇克薩哈在敗陣下來之前,也像索尼一樣,提出了還政於康熙,自己前去給先帝守陵的主意。但是,康熙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也沒有下定決心除掉鰲拜。而且此後,當鰲拜要置蘇克薩哈於死地的時候,康熙最後還是屈服於鰲拜,把蘇克薩哈賜死。
同樣是提出還政給康熙,為什麼索尼一提出,康熙就決定除掉鰲拜呢?
(四大輔臣)
第一,鰲拜成了孤家寡人。
為什麼說當索尼提出還政於康熙的時候,鰲拜就成了孤家寡人了呢?
一是蘇克薩哈已經被殺。其實我們可能會覺得很奇怪。蘇克薩哈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罪,他那些所謂的「罪」,都是鰲拜捏造的,並不存在。甚至他究竟犯了什麼罪,歷史上都沒有留下來,只是簡單地說了,鰲拜給他羅列二十四大罪。康熙既然知道這些罪都是捏造的,他為何不派人調查?最後就屈服於鰲拜呢?我覺得康熙當時至少有兩個考慮:其一是借鰲拜的手,殺掉蘇克薩哈,也為他自己除掉一個親政路上的障礙。其二是正因為鰲拜殺掉羅織罪名殺掉蘇克薩哈,從而才把鰲拜推向了所有人的對立面。
二是正黃旗支持康熙。蘇克薩哈被殺後,蘇克薩哈的正白旗,實際上因此聽從於康熙的調令。而當索尼表示還政於康熙的時候,索尼所代表的正黃旗也聽從康熙的調令。這樣一來,八旗中就只有鰲拜和遏必隆的鑲黃旗不服調令。而遏必隆是一個唯唯諾諾的人,是一個哪邊強勢就往哪邊倒的人。這樣一來,實際上就只有鰲拜一個勢力在對抗康熙。
(索尼劇照)
第二,康熙有了抓手。
康熙其實早就想除掉鰲拜,但是沒有抓手。親王們不可靠。如果聯合親王們除掉鰲拜,這樣一來,這些親王們勢必做大,清朝前期親王干政的悲劇又可能發生。如果聯合大臣幹掉鰲拜,實在又沒有可聯合的人。索尼雖然避免與鰲拜爭鋒,但是其態度含糊,康熙也摸不清楚他的心思。而當索尼向康熙提出還政的時候,康熙一下就找到了抓手,這就是索尼的兒子索額圖。
雖然歷史並不記載,但是可以肯定,索尼和康熙有一次深談的。而在這次深談中,索尼的兒子索額圖最後成了康熙最可倚靠和親近的人。康熙因此依靠索額圖,扳倒鰲拜。
第三,康熙有充足的理由。
康熙想要扳倒鰲拜,必須要有說服力。事實上,鰲拜除了獨斷專行外,也並沒有什麼大罪。要想把權力從鰲拜身上解除,必須要有過硬的理由。
由於先前蘇克薩哈提出還政,索尼又提出還政,雖然康熙都沒有答應。但是,這種情況下,大臣必須做出還政的姿態。可是鰲拜並沒有這樣的姿態,反而更加專斷。所以,這樣一來,康熙除掉鰲拜,也就順理成章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
※用「美人計」選太子,宋高宗明知會被人笑話,為什麼還要實施
※此將曾擔任四鎮節度使,如果唐玄宗不罷免他,安史之亂還會爆發嗎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