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早已被我們遺忘的李詠,卻是她的摯愛

早已被我們遺忘的李詠,卻是她的摯愛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我會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靜靜地待著,我不會有道歉,也不會有離別,更不會有抱怨。

我只會有感謝。

我要感謝能和你們再次相聚。

五年前,李詠在《超級演說家》的舞台上這樣描述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天」。

五年後,幾乎完全應驗。

關於他的離開,我們只知道「抗癌失敗」,「已經下葬」。

什麼癌?什麼時候開始的?

一無所知。

媒體爭相去採訪他的摯友、同事和所有可能知道內幕的人。

但得到的答覆都是「震驚」,「完全不知道」。

他真的如自己所說,在生命最後一天,「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靜靜待著」。

太突然。

但與其說突然,不如承認他早被我們忘記。

不屬於我們的李詠

Sir對李詠最後的印象,是在2016年的《中國新歌聲》。

李詠代替華少作為節目主持人。

出場就吸引不少眼球——

偽裝成選手,在台上獻唱了四位導師的成名曲。

導師驚訝的樣子,為新節目帶來了第一波話題。

李詠唱了四首歌:汪峰的《春天裡》,哈林的《情非得已》,那英的《征服》,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

前三首,現場幾乎可以用「尷尬」來形容。

緊張到跑調,聲音明顯顫抖,導師們表情都僵住了……

但Sir印象很深刻,唱到第四首,狀態瞬間切換。

他把《聽媽媽的話》的歌詞,改成自己對女兒說的話:

聽爸爸的話,別讓你受傷

你快快長大,才能保護我

眼神帶著寵溺,肢體變得活潑,嘴角逐漸上揚。

唱別人的歌,說自己的話,兩種狀態,一眼看穿。

從未在公開場合演唱過的李詠,為了女兒,放下身份,笨拙地做著自己不擅長的事。

還樂在其中。

這一幕,基本是李詠離開大眾視線後的寫照。

回歸家庭,犧牲自我。

李詠離開央視的決定,鬧得沸沸揚揚。

有人說他出走為了更好地撈錢,也有人猜測他與高層不和。

最後他公開的理由很簡單:想多陪女兒。

儘管離開央視後,他依然在主持著各種節目。

但他的主持,不再是為了自己的「事業」,而是一份為了家人的「工作」:

那年自己有一顆叛逆的心,別人想要圓的,他偏要做一個方的出來,「但現在我不會了,你需要什麼形狀我就是什麼形狀。」

——摘自2016年《新京報》李詠專訪

甚至,他早已經向大眾作了告別。

在自傳《詠遠有李》中,他半調侃式地寫下過一段「遺言」:

歡迎大家光臨我的告別儀式,勞累各位了,你們也都挺忙。今天來的都是我的親朋好友,既然不是外人,我也沒跟你們客氣,走之前都說好了,今兒來送我,就別送花了,給我送話筒吧。我希望我身邊擺滿了話筒。人生幾十年,一晃就過,我李詠這輩子就好說個話,所以臨了,都走到這一程了,還在這兒說話。沒嚇著你們吧?

這是對我們的告別。

也是另一個「李詠」宣告重新開始。

而這個李詠,早就不屬於我們。

屬於我們的詠哥

李詠從哪來?

誰都能搶答,《幸運52》。

但它長什麼樣,你可能已經忘了。

讓Sir幫你回憶回憶......

這使用贊助商商標的計分方式,你肯定印象深刻的。

這樣大批量的廣告植入,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比起瘋狂地打廣告,當時的李詠才是離經叛道。

在主持人都要一本正經的時代,李詠一身華麗禮服,一頭彎曲捲髮,走到了觀眾面前。

沖著鏡頭飛手卡、右手用力砸拳、和最原始的「6+1」手勢......這些標誌性動作都是他的專屬招牌。

......「砸拳」,就是這樣一個動作,在當時也是沒有先例的,哪有主持人對著鏡頭這樣的啊。被認為很不規範,導演組也有疑義,但是我堅持,我需要節奏,整個節目是需要有控制節奏的。

——《三聯生活周刊》2005年37期

誇張、熱情但不失瀟洒的颱風,會拿參賽選手開涮,也會大方地自嘲,從不端著一副主持人架子。

嬉皮笑臉中,帶著親切和真實。

在央視主持中脫穎而出的他,收穫了觀眾的「特別禮遇」:

不叫他李詠,叫他「詠哥」。

這樣的殊榮,央視里除了他和「畢姥爺」還又有誰呢......

我們心中的李詠,不止親切這一個標籤。

當下最火的是什麼詞?

想來,是起死回生的「錦鯉」。

各式各樣的轉發抽獎,讓每個人都想試一把手氣。

而那時電視上的李詠,手握答題卡,掄著木槌,有說有笑地滿足著一個又一個小夢想。

用現在的話來說——

李詠,就是錦鯉本人。

他代言著生活中甜蜜的意外驚喜。

《幸運52》就是一檔全民參與的得獎類節目,參賽的目的,就是收穫獎品。

從日用百貨,到家用電器,或是摩托車......在當時,還是有不少的吸引力。

尤其是詠哥一聲令下,幕布拉開,解說詞搭配時髦女郎的花式展示。

儘管知道自己得不到,也總會覺得甜蜜。

這樣的好運,沒準離我不遠。

就像《幸運52》的口號:每個人都有機會。

實際上,這承諾只是給了「每個人做白日夢的機會」。

但在娛樂節目相對匱乏的當初,能歡快地做一小時白日夢,也是無比甜蜜。

到了《非常6+1》,也一樣如此。

儘管主要的節目內容你肯定記不清了。

但「砸金蛋」,你絕對忘不了。

這一環節,正是李詠要求加入的:在錄製現場向觀眾打出電話,完成你說出的家庭夢想。

只要抽中你,獎品任你提。

但凡「金花四濺」,電視機前的我們也跟著傻樂。

在當時,只要給《非常6+1》發過簡訊,絕不願錯過任何一通來自北京的電話。

都希望電話那頭是這樣的——

喂,你好,這裡是中央電視台《非常6+1》

我是李詠,你好嗎?

在一句句激動的「詠哥,是你嗎?」之後。

李詠,便像一位瀟洒的聖誕老人,詢問著每一個小小的家庭夢想。

就算你不記得怎麼「砸金蛋」,也肯定收到過「來自《6+1》節目組」的獲獎簡訊。

現在回憶回憶,《6+1》似乎是這種信息詐騙的「始作俑者」。

剛收到一條簡訊,說我被《非常6+1》節目組抽中為幸運觀眾

竟然還有人堅持用《非常6+1》騙錢,這不是品牌忠誠度是什麼?

騙子有多瘋狂,《6+1》就有多火爆。

這種普通人參與,以獲得獎品為主要內容的娛樂節目,歐美、港台也一度盛行。也誕生過很多名嘴。

在中國,它開始得比較晚,結束也快。

卻足足佔據了90後一代人的回憶。

而這回憶的中心,只有李詠一人。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看《非常6+1》了呢?

Sir問公司里的一個90後編輯,他印象最清晰的是這麼一回:

連線接通,當李詠詢問他家庭夢想時,電話那頭說了:「家庭影院。」

話音未落,全場就笑了起來。

當時的家庭影院通常要幾千,動輒上萬,而規則是每一份獎勵最高價值2500元。

這錢說多,不多;

說少,它真的越來越少......

還記得,一貫應對自如的李詠表情捎帶尷尬:「2500也是能買到不錯的音響的

......」

原本聖誕老人一樣有求必應的詠哥,第一次面露難色。

於是,詠哥在大家的記憶中逐漸斷更。

一周一見,變成了一月一見。

一月一見,變成了一年一見。

後來在春晚的舞台上,他還是最搶眼的一個。

但也只能站在最邊緣。

李詠的噩耗傳出後,知乎網友展開了討論。

有一條回答被頂到最高,只有寥寥幾字:

「九零後開始失去了……」

那個屬於我們的詠哥,早已離開。

而今天我們企圖告別這個不屬於我們的李詠,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在生命的最後一天「再次相聚」,對於家人,是「永失我愛」的噩耗;

而對於我們,是一次提醒。

提醒我們接受失去。

提醒我們感謝相聚。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註:毒舌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O電影 的精彩文章:

一半中國人愛它,另一半恨
午飯毒聞:《龍貓》30年周年重映,內地有望引進

TAG:DO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