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認為動物的乳、血大補,但什麼人應該喝、怎麼喝有講究

古人認為動物的乳、血大補,但什麼人應該喝、怎麼喝有講究

中國古代的液體保健品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央視男主持李詠因患癌症去世,僅50歲,很令人意外。這再一次說明,健康,對人來說比什麼都珍貴,活著才是硬道理!

中國人自古就重視養生、講究保健,所謂「秋冬進補」,就是古人總結出來的。進補,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風尚,秦漢時,人們看重長生不老,「不老葯」一類的丹石之物流行。這類丹藥,其實並不能保證長壽,有的甚至危害健康。

古人認為動物的乳、血大補,但什麼人應該喝、怎麼喝有講究

(講究養生的宋朝人)

到了宋元時期,中國人食用的保健品才逐漸合乎現代營養學,液體保健補品成為主流——動物的乳汁、血液受到青睞。

這種趨勢,其實在唐末即已出現,當時稱為「飲子」,即現代所說的飲料。五代王仁裕《玉堂閑話》里,便提到當時的都城長安(今西安)西市上,有一家飲子店生意做得特別好,所售飲子能治療「千種之疾」,就是一種保健飲料,「百文售一服」。

古人認為動物的乳、血大補,但什麼人應該喝、怎麼喝有講究

(唐朝人聚會場景,敦煌壁畫描摹)

乳品,在宋元時已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當時,動物乳的來源十分豐富,除了現代人日常喝的牛奶外,還有馬乳、驢乳、羊乳,甚至狗乳。

為什麼大家對喝奶有興趣?時人認為有「補」的功效,將之當成了補品。北宋醫學家唐慎微在《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中,對各種乳品的保健作用有詳細記述,反映了時人對乳品的認識:

牛乳、羊乳,「實為補潤,故北人皆多肥健」;

羊乳,「溫,補寒冷虛乏」;

馬,「味甘,治熱,性冷利」。

古人認為動物的乳、血大補,但什麼人應該喝、怎麼喝有講究

(擠牛奶)

對現代人日常喝的牛乳,北宋藥物學家蘇頌在《本草圖經》也有類似的看法,認為——

「水牛乳涼,榛牛乳溫,其肉皆寒也」;「……馬乳、驢乳、羊乳,大抵功用相近。而驢、馬乳冷利,羊乳溫補,馬乳作酪彌佳耳。」

當時人們將牛奶作為老人的最佳補品。北宋人陳直在《養老奉親書》一書中,特別提到了這一點,書中「老人益氣牛乳方」條稱——

古人認為動物的乳、血大補,但什麼人應該喝、怎麼喝有講究

(以牛奶奉親)

「牛乳最宜老人,平補血脈,益氣長肌肉,令人身體康強潤澤,面目光悅,志不衰,故為人子者,常須供之以為常食,或為乳餅,或作斷乳等,恆使恣意充足為度,此物勝肉遠矣。」

動物的血液,是中國古人迷信的又一種液體保健品。

牛奶只是宋朝小康之家的補品,而真正的有錢人、貴族,盛行喝鹿血。

古人認為動物的乳、血大補,但什麼人應該喝、怎麼喝有講究

(現代養鹿場)

《本草圖經·獸禽部》(卷十三)「鹿茸」記下了時人的保健風尚:「近世有服鹿血酒,雲得於射生者,因采捕人山失道,數日饑渴,將委頓,惟獲一生鹿,刺血數升飲之,饑渴頓除,及歸,遂覺血氣充盛異常。人有效其服餌,刺鹿頭角間血,酒和飲之,更佳。」

當時,有的人家乾脆自己養鹿,以保證需要。

周煇的《清波雜誌》中,記載了不少宋朝名人軼事,卷三中的「乳羊」條,便提到了時人為喝鹿血而養鹿的事情:「士大夫求恣嗜欲,有養巨鹿,日刺其血,和酒以飲。」

古人認為動物的乳、血大補,但什麼人應該喝、怎麼喝有講究

(清波雜誌)

有的人家養鹿多達百上千頭,由此可見時人對鹿血保健功能的迷信,硬需強勁。

據說喝鹿血後會全身發熱,渾身有勁。喝鹿血這種保健風俗,到清代也未見衰退,至今流行。從東北走出來的滿清人,對鹿的食用和藥用價值,似比宋人更痴迷,認為鹿全身都是寶,乃大補之品。

滿清皇家特別青睞鹿血,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曾生喝過鹿血,並將喝鹿血作為皇家保健的常規手段。

古人認為動物的乳、血大補,但什麼人應該喝、怎麼喝有講究

(電視劇《紅樓夢》中的宴會場景)

在清朝,京城高級宴會上,鹿鞭、鹿尾這類鹿產品都是上等菜肴。如《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史湘雲和賈寶玉興緻來了,便曾商議要吃生鹿肉,反映的便是清代的進補風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樹下戲鳳凰 的精彩文章:

打井打到古墓,往下挖發現「墳上墳」,傳下面埋皇帝,盜墓者來了
中國古代帝王陵有一座最為盜墓者所惦記,裡面藏寶無數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