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些山頭,留給志願軍和美軍士兵們,刻骨銘心的記憶

這些山頭,留給志願軍和美軍士兵們,刻骨銘心的記憶

原標題:這些山頭,留給志願軍和美軍士兵們,刻骨銘心的記憶



這張圖中的山頭是老一輩中國人比較熟悉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圖中黑色實線就是半島的軍事分界線。



(丁字山戰鬥中繳獲的美軍武器)


最上方T型的就是著名的丁字山。1952年底,遠東美軍總司令克拉克上將試圖展示一下他的水平,他認為憑藉美軍優勢裝備和高效的協同作戰能力,完全可以打敗當面的志願軍贏得戰爭勝利。經過與美國空軍協商,決定在戰線上進行一次空、坦、炮、步協同作戰。美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受領了任務,把任務交給了美軍第7步兵師31團,也就是北極熊團來完成。此時當面的志願軍守軍僅為1個排,於是為了做好宣傳工作,充分展示美軍的強大威力,美國軍方特意邀請了多名記者前來參觀。結果,1個營的美軍在付出150人的巨大傷亡代價後,行動失敗了。志願軍僅11人傷亡。現場記者在目睹消耗了數不清的彈藥,美軍依然敗下陣來的悲劇之後,加油添醋完成了對美軍的報道,自然充滿了冷嘲熱諷,此事在美國國內引起了輿論嘩然,讓美國軍方丟盡了臉。具體故事會有專文介紹。

丁字山下面一點的就是190.8高地。這個高地也沒什麼稀奇,泰國僧兵們曾在此地被志願軍暴揍。不過相比泰國武僧的遭遇,此高地是打臉美軍和國內跪舔一族的絕好教材。在跪舔一族的嘴裡,美國爹爹說什麼都對。在190.8高地的某次戰鬥中,美軍宣稱負傷4人就贏得了勝利,這讓跪舔一族歡欣不已。可是《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卻白紙黑字寫著「第180步兵團損失了8個步槍連的人員」。在此,我建議有些軍史研究者不要把美國人說的話當做天條,不可觸犯。美國佬撒謊成性,他說啥就啥了啊?具體故事會有專文介紹。



(美國電影《豬排山》劇照)


在190.8高地西南的就是豬排山,我們叫石峴洞北山。美國電影《豬排山》就是取材於此山的某次戰鬥。不過那部電影是美國的「正能量」電影,宣揚的是美軍的英勇無畏,可是歷史事實恰恰相反。這裡可能是志願軍最愛的一座山頭了,美軍在此只有一個字,慘。具體內容已另成一篇文章,詳細介紹此山的戰鬥情況,文章交給瞭望智庫首發,這裡就不簡短介紹了。


在豬排山的西南就是赫赫有名的老禿山了,我們叫上浦防東山無名高地。這座山因為雙方反覆爭奪,猛烈的炮火把山上的植被全部摧毀,山頭都被削平。范佛里特看了後,把它叫做OLD BALDY(老禿山),於是就有了老禿山這個名字。具體故事也會有專文介紹。

老禿山再往西南是一個叫魚積里的村子,以前說過,朝鮮半島的大村子叫里,小村子叫洞,魚積里就是大魚積村的意思。在魚積里南山的戰鬥中,志願軍以2個連攻擊美軍1個營,戰而勝之,創造了志願軍戰史上以劣勢兵力主動攻擊優勢美軍並戰勝的範例。


魚積里再往西南就是正洞,用我們的話說叫小正村。正洞西山反擊戰是被寫進我軍事科學院授課教材的範例,是我軍首次步、坦、炮協同作戰。美軍騎兵1師此戰傷亡2496人,戰後被迫撤回日本休整。



(六十四軍反擊馬良山戰鬥一幕)


從正洞跨過臨津江就是馬良山了。此地是英軍的傷心地,也是美軍和韓軍的傷心地。與上述正洞西山同時進行的馬良山反擊戰,共同分享了我軍首次步、坦、炮協同作戰的殊榮,這就不必說了。後來志願軍頭號王牌116師來到馬良山鎮守,主動進攻作戰122次,獲勝116次,戰勝率高達百分之95,敵我傷亡比例高達4比1。一反進攻方傷亡必大於防禦方的常態,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無愧為我軍頭號主力師。

那麼在丁字山到馬良山這一線以西,還有天德山、夜月山、346、347等高地,這片地區是志願軍第四十七軍浴血奮戰的地方,這支以黑山阻擊戰一戰成名的部隊在此與美軍第一軍激戰數月。四十七軍中4位一級戰鬥英雄、模範中有3人,12位二級戰鬥英雄、模範中有11人在這裡獲得了戰鬥英雄的殊榮。可是我們可以在圖中看到,當年四十七軍浴血奮戰的土地,現在都屬於韓國這一側。那麼四十七軍在這裡是不是打了敗仗?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下一篇文章我們就要來講這段歷史。


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戰爭 的精彩文章:

這一仗沒想到敵人竟敢拼刺刀,解放軍傷亡500隻殲敵600
最具震撼力的騎兵,幾十萬大軍一聽他們到來,直接逃跑

TAG:這才是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