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充分利用大氣數據分析研究新粒子的形成

充分利用大氣數據分析研究新粒子的形成

大氣中新粒子的形成提供了雲形成所需要的成核中心,使其成為理解氣候的一個重要過程。研究導致新粒子形成的化學和物理的複雜平衡的努力已經導致獲得非常大的數據集。包括金澤大學在內的一些研究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相互信息的方法來解釋在芬蘭Hyytiala的塗抹II站收集了18年的大氣數據。

這項研究是先前在同一站進行的數據挖掘工作的擴展,使用了另外10年的數據,預計將提高結果的可靠性和結論的準確性。與以往基於聚類和分類的數據挖掘方法相比,新方法著眼於觀察到的新粒子形成事件與各種測量變數之間的相互信息。該方法功能強大,計算量小,突出了其作為有用工具的潛力。「使用我們的分析得出的結論與之前的發現一致;然而,這項分析是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完成的,不需要對物理學有深入的了解。「之前的研究需要涉及領域、實驗室和理論工作,因此能夠通過數據分析達到我們的目標,對於未來的研究來說是非常積極的一步。」

研究表明,新粒子的形成與含水量、硫酸濃度以及溫度、相對濕度、凝結匯(分子和小粒子凝聚到現有粒子上的速度)和輻射等因素密切相關。「我們希望這種方法將為分析大氣數據集提供一個可靠的第一選擇,」Foster說。「我們的目標是將我們的方法擴展到其他污跡監測站的數據集,並利用它來調查不同的現象及其影響。」

這些發現有望在大氣科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希望其他變數如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氣溶膠顆粒在3nm以下的影響可以用報道的方法來評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面手 的精彩文章:

「雲計算」對科學家來說有了新的意義
1500萬年前北美開花樹木的化石證據

TAG:多面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