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神秘的村莊,出土的文物可以買下半個香港!

這個神秘的村莊,出土的文物可以買下半個香港!

江湖中有這樣一個戲言:

「一個何家村,可以買下半個香港!」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豪言壯語?

讓我們來算一筆賬,

作為「20世紀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何家村考古發現的寶藏,

僅黃金、白銀和玉帶就值3830萬錢,

什麼概念?據專家推算,

相當於15萬男丁一年向唐朝政府交納的租栗。

而這些價值連城的文物,

自1970年在這個神奇的村莊出土後,

將近30年悄無聲息,

基本上藏之高閣,秘不示人。

直到30多年後的2004年,

終於在國家文物局的批准下

集體在北大展覽。

如此神奇的村莊!如此重磅的發現!真叫人咂舌!

「何家村」,相信不少人聽到這個名字都會以為只是個尋常的村落。千萬別被這個樸實的名字騙了!何家村,古時候是唐朝長安城的興化坊,靠近皇城附近,是當時王族貴戚和達官顯要居住的黃金地段。

1970年10月5日,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個基建工地上正在進行一項施工,挖地基的時候,挖到深約0.8米處,有一個民工的鐵鍬突然碰到硬物,扒開土層一看,原來是一個陶瓮,一開始大家也沒在意,畢竟這是「地下皆文物」的西安啊!

鑲金獸首瑪瑙杯

可是打開陶瓮一看,大家驚呆了,裡面裝了滿滿的金杯銀碗,在陶瓮的不遠處,還有一個銀罐,裡面也全是金銀器。隨後的繼續挖掘,又發現了第二個陶瓮,和第一個大小相同,同樣裝滿了金銀器物,其中還有一件鑲金獸首瑪瑙杯。

經後續的考古發掘統計,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金銀器皿271件,銀鋌8件,銀餅22件,銀板60件,金、銀、銅錢幣466枚,瑪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帶10幅,玉臂環1對,金飾品13件,另有金箔、玉材、寶石等。其中被定為國寶級文物的有3件,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有數十件。

窖藏錢幣中年代最早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節墨之法化」銅刀幣,這是齊國的鑄幣。

出土錢幣中所發現的30枚金開元通寶是目前考古發現中唯一的一次,唐代的金、 銀開元通寶不用於市場流通,專用於賞賜。

這個瑪瑙盆與獸首瑪瑙杯的材質貌似相同,這塊以深紅色、淡紅色為主調的紅瑪瑙,中間竟夾有一層淡白,如此神奇自然的變化,如此鮮潤可愛的色澤,使這塊紅瑪瑙成為世間稀有的俏色玉材。

鑲金玉臂環

這批出土文物中,數量龐大的金銀器顯然是最引人注目的。經實測,何家村唐代窖藏金器總重達298兩(唐大兩,合今45克),銀器總重3700多兩(唐大兩),再外加十副玉帶,它們的總價值在唐代大約摺合黃金900~1000兩,銅錢3830萬錢。

這些龐大的數字不得不使後人震驚!當你知曉唐代金銀器是多麼的難得一見後就明白了。

赤金走龍

自古以來,金銀就被視為珍貴財富的象徵,金銀器製作最成熟和繁榮的時期在唐代。當時的宮廷金銀器主要出自中央金銀作坊院。它和一般的作坊是不一樣的,只要做得好,不計成本。加之,唐代金銀器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因為唐朝把它作為一種等級的象徵,三品以下不得以金銀為食器,這實際把金銀賦予了社會等級化的內涵。尋常人哪兒那麼容易見著啊,幾千年後的今天,一下子見著這麼多,怎能不激動!

除此之外,何家村金銀器使我們對唐代的金屬冶煉、機械設計及加工、焊接、貴金屬製作等都有了直觀、深入的認識。在那個年代,切削、拋光、焊接、鉚、鍍等工藝就已普遍使用;焊接已有大焊小焊、掐絲焊,技巧純熟;在盤、盒、碗等器物上,都有明顯的切削加工痕迹,起刀和落刀點顯著,刀口跳動亦歷歷可見。

何家村窖藏的製作工藝代表了唐代的最高水平。

講到這,不得不佩服古代匠人的智慧,不得不感嘆大唐盛世的繁榮!

過去,人們只能借文人墨客的浪漫描述,來領略大唐盛世的風采。作為唐王朝的都城,西安所能見到的唐代的實物非常有限,而且大部分都是陵墓中出土的陪葬品,地上的東西很少。

何家村遺寶的發現,如同揭開了一位美麗新娘的面紗,她美麗的魅力攝人心脾,雕琢精巧的金銀、潔白溫潤的玉石、充滿異域風情的絲路精品……呈現出一個跌宕起伏、變幻莫測的世界,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唐盛世的蓬勃朝氣。

接下來,話不多說,上圖,一飽眼福吧!

鑲金獸首瑪瑙杯(國寶級)海內外孤品,不允許出境展覽。

金舞馬銜杯紋仿皮囊銀壺(國寶級)不允許出境展覽。

鴛鴦蓮瓣紋金碗(國寶級)不允許出境展覽,這是迄今發現唐代金銀器中最華美的作品,俗稱大唐第一碗!

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國寶級)不允許出境展覽,出土時罐內尚存有半罐水,水上浮著一張極薄的金箔,其上立十二隻精緻纖細的赤金走龍。

赤金走龍(真正的純金製成)伸項闊嘴,雙角,長尾拖卷,作奔走狀,周身飾片狀鱗紋。

金鑲玉玉臂環(鎮館之寶)不是手鐲,金鑲玉工藝,帶在美女胳膊上,新疆和田白玉組成,每節白玉兩端鑲金虎頭。

掐絲團花紋金杯(鎮館之寶),工藝名為「金筐寶鈿」。

領略了何家村遺寶的風采之後,我們自然會問:這批珍寶的主人是誰呢?自遺寶出土後,學界關於遺寶主人的爭論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相關專家學者們在深入查閱文獻後,根據居住地層層排查,認為何家村遺寶的主人是唐代官位顯赫的尚書租庸使——劉震,租庸使的職責之一就是保管朝廷的財物,加上他曾經居住在興化坊附近。所以,何家村遺寶可能是收繳上來的庸調及保管的宮廷珍寶。

據《唐兩京城坊考》記載,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爆發的涇原兵變中,劉震讓人押著「金銀羅錦二十駝」出城外逃,結果城門守衛不允許給朝廷要員開門,劉震只好往自己家的方位跑去。學者推測認為,在無法出城的情況下,劉震只好返回家中把這些珍寶埋藏在地下。

《無雙傳》中還有如下記載,劉震當時做了叛軍的命官,在唐軍收復京城之後,劉震夫婦被問斬。這大概是這批珍寶被埋藏在地下,一直到出土前都無人知道的原因。

之後,又有研究專家指出:就算劉震此人屬實,那麼他作為「尚書、租庸使」,屬於高管,為何《唐書》、《資治通鑒》、《唐會要》、《冊府元龜》一類史書沒有他的任何記載?並且《無雙傳》中記載「街中人皆識,雲是租庸使劉尚書」,連路人都認識劉震,史書怎麼會不記載呢?

因此,何家村遺寶主人再次存疑。

雖然到現在,我們仍然不清楚何家村金銀器究竟是何人、何時所埋。這就是考古的常態,許多人終其一生追尋著一個也許永遠無法知道的答案。但這又何妨,對很多考古學家來說,只要能讓今人靠近過去真相一步,就是他們努力工作的意義所在。

責任編輯:子曰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胡旅遊 的精彩文章:

中國地理複習精講-中國分區地理複習
自從當了老師後,我是怎樣從一個軟妹子變成河東獅的?

TAG:老胡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