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央蘇區防空作戰大揭秘 周恩來臨危受命

中央蘇區防空作戰大揭秘 周恩來臨危受命

原標題:中央蘇區防空作戰大揭秘 周恩來臨危受命

正在練習防空卧倒的紅一方面軍騎兵部隊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博物館裡,陳列著幾支破舊的用於空襲報警的土銃土炮、對空射擊的老式步槍,還有土製的防毒氣口罩、護目鏡及防空防毒文件。在蘇區黨政軍機關舊址及蘇區村鎮老祠堂旁邊,存留著一座座深邃的老式防空洞。這一件件革命文物和遺址,把我們帶回到當年那戰火紛飛的年代,讓我們感悟到老一輩革命家開創人民防空事業的執著和艱辛。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創建了以瑞金為首都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建立了各級地方蘇維埃政權。對此,國民黨蔣介石恐慌不已。為了扼殺紅色革命政權於搖籃之中,蔣介石不惜重金從英、美、德等國購買大量的軍用飛機,在中央蘇區周邊的重要城市修建飛機場,編製組建航空隊,對中央蘇區的重要城市尤其是軍事目標、經濟目標,以及中央機關駐地和城鎮居民區等進行輪番轟炸投毒,新生的紅色政權面臨著嚴峻的生死存亡的考驗。於是,全面開展防空工作,抵禦國民黨飛機空襲,成為中央蘇區戰略防禦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後,逐步建立起各級防空防毒組織,採取了各種行之有效的防空防毒措施,在防空領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最初的實踐經驗,在中國人民防空史上寫下了絢麗的開篇之作。


毛澤東看望被炸傷的赤衛隊員邱林石


1931年7月22日,當紅一方面軍總部抵達於都銀坑時,紅軍官兵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銀坑村福祖廟前的沙丘上到處是橫七豎八的屍體,有的肌肉撕裂,骨頭祼露;有的只剩下半邊面龐;有的面部血肉模糊,淤血從傷口浸出,流到地上結著一攤血痂;有的頭身異地,難覓全屍;有的眼睛鼓著,好像永無休止地張望著黑沉沉的天空,死不瞑目。福祖廟及緊挨著的幾間民房被大火燒成廢墟。房屋一側那條小河,混濁的河水裡泛起一縷縷暗紅色的血污……


這事發生在國民黨對中央紅軍進行第三次「圍剿」期間。國民黨部隊尋找不到紅軍的蹤跡,很是惱火。這時,國民黨飛機突然發現銀坑村外聚集著一大群人,他們判定這是紅軍主力或是赤衛軍,於是投下一顆又一顆炸彈,把這些聚集在福祖廟求神拜佛的無辜群眾炸死了30多人。


8月2日上午,兩架國民黨轟炸機進入寧都縣小布金源村上空,在這個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只有45戶人家的村莊上,一連投下20多顆炸彈,還瘋狂地進行掃射。頓時,整個村莊變成了一片硝煙瀰漫的火海,大人小孩四處奔逃,有的受傷,有的倒在火中呼叫。這時,一個臂戴「赤衛隊」袖章的年輕人奮不顧身地衝進火海。他發現山溝里幾名婦女被炸傷,他馬上替她們包紮,爾後讓能走的立即離開危險地方,不能走的他就一個一個地背。年輕人個子小,加上山路難走,為減少受傷者的疼痛,他背著受傷者在地上爬,膝蓋被磨破流血,他咬著牙將受傷的群眾一個個背送到安全地帶。當年輕人再一次衝進火海時,聽到在一間被濃煙包圍的房子里傳出小孩的哭喊聲。這時,房子已被熊熊的烈火吞噬著,年輕人一頭衝進房去,濃煙嗆得他喘不過氣來,眼睛熏出了眼淚,頭髮眉毛也著火了。年輕人用雙手按在頭上,順著哭喊聲終於摸到了小孩,他一把抱起小孩衝出房門,腳還沒站穩,身後的房屋就轟的一聲倒塌了。當時,他和小孩身上的衣服都著了火。當他剛脫掉小孩的衣服,正要脫自己的衣服時,突然一顆炸彈從空中朝他飛瀉而來。年輕人將小孩迅即按倒在地,一聲巨響,年輕人當即昏厥過去。


這位年輕人名叫邱林石,寧都小布赤衛隊員,當時正在擔任警戒任務。第三次反「圍剿」戰爭勝利結束後,毛澤東特地到紅軍醫院看望了這位已被炸斷左臂、身上多處重傷、從火海中搶救出5名群眾的英雄。


紅軍醫院醫生陳雨雲後來回憶:「毛主席走到邱林石的病床前,緊緊地握住邱林石的右手說,"你很勇敢。一定要好好養傷,養好傷再同敵人戰鬥。敵人有飛機我們不怕,我們會把它打下來。"毛主席要我們醫生精心治療,要把英雄的病治好。」


國民黨飛機的狂轟濫炸,給紅軍帶來嚴重威脅。如何抵禦敵人的空襲,成為蘇區領導人日夜思慮的問題。


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瑞金葉坪召開。為避免敵機轟炸,慶祝「一蘇大會」的紅軍閱兵典禮選在清晨舉行。

太陽出來了,閱兵典禮圓滿結束。人們按預定方案,迅速疏散,紅軍檢閱台也披上了防空偽裝。大約8時許,天空中傳來嗡嗡的聲音。果然,幾架敵機朝瑞金飛來。國民黨南昌行營命令他們轟炸「一蘇大會」會場。敵飛行員瞪大眼睛,向下搜索目標。城內城外,街道村莊,田野樹林,空曠無人,毫無動靜。敵飛行員朝瑞金縣城及附近郊區盲目地扔下幾顆炸彈,爾後朝福建長汀飛去。設在長汀城郊的「一蘇大會」假會場,被炸成一片火海。


敵機走後,毛澤東拍拍身上的泥土,對身旁的朱德、項英說:「這次會議的防空措施是正確的,如有一個會議代表出現問題,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現在,蘇維埃中央政府成立了,防敵空襲的形勢將更加嚴峻,我們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組織準備,堅決反擊敵人的猖狂進攻。」


此後的情況果然被毛澤東言中,敵人對中央蘇區的轟炸更加瘋狂,他們不僅在根據地頻繁地投擲炸彈,還施放毒瓦斯。


臨危受命,周恩來領導開展防空作戰


1931年12月底,周恩來由上海輾轉抵達瑞金,就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32年2月,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會議上,中央軍委主席、紅軍總司令朱德提議認真研究一下防空防毒問題。


「有沒有建立我們的防空機構?」剛來不久的周恩來關切地問。


「目前的防空工作由總參謀部作戰科兼管。」朱德思忖著說:「這種設置顯然是不能適應防空工作的需要了。」


「是啊,首先要把機構組建起來,在我們的紅軍司令部要有專門的防空防毒研究機構,加大培養我們的防空人才,建立相當規模的防空部隊。而更為重要的是必須開展防空防毒知識的宣傳,發動和組織蘇區軍民一起加入到防空隊伍中來,形成全民防空的局面。」周恩來非常嚴肅地說。


周恩來的話,引起與會者的高度注意。在周恩來、朱德、項英等的共同努力下,各級防空組織迅速得到健全。在中革軍委總參謀部設立作戰局,由張雲逸任局長,作戰局下設防空科,王智濤任科長。

為防禦國民黨軍隊毒瓦斯襲擊,在中革軍委總司令部設化學研究室,對國民黨軍隊施用的毒瓦斯種類、性能及防護、消毒、救治的方法進行研究。同時,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紅軍學校、紅軍大學、紅軍特種學校和地方游擊隊幹部學校增設防空課目,大量培訓防空人才。為實現全民防空戰略,在根據地各縣成立防空防毒委員會,設委員5至7人,其任務為指導居民群眾防禦敵人飛機轟炸的各種必要事項,如設立號炮所,構築飛機洞,準備防毒用具等。


1932年7月7日,中央執行委員會發布第六號命令《建立勞動與戰爭委員會》,宣布「特於人民委員會之下,設立勞動與戰爭委員會以計劃並指揮關於革命戰爭的一切軍事上經濟上財政上勞動上的動員事宜,並選任周恩來、項英、朱德、鄧發、鄧子恢等五同志為勞動與戰爭委員會委員,以周恩來同志為主席,自後凡與戰爭動員有關之各項問題,該委員會得指揮人民委員會之下各部委,特此令知,望一體遵行此令」。


勞動與戰爭委員會是中央蘇區建立的領導蘇區軍民開展防空作戰的最高指揮機關。委員會成立後,周恩來重點領導組織了以下幾個方面的防空工作:一是在各級領導機關駐地及城鎮制高點設立對空觀察哨;二是制定和頒布防空報警、疏散隱蔽、警報解除信號;三是規劃布置挖掘防空洞和製作必要的防毒用具;四是組織建立對空射擊防空排;五是廣泛開展防空防毒知識的宣傳教育和防空防毒演習。


1933年8月,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前夕,周恩來召集蘇區各省委、紅軍各軍團宣傳部長和勞動與戰爭委員會委員會議。會上,周恩來異常嚴肅,他說:「這次,蔣介石增派了30架飛機對我根據地實施空襲。我們的當務之急是要讓蘇區軍民把警覺性提高起來,讓他們儘早掌握防空防毒的常識,增強自救能力。我們的宣傳隊、列寧室和報刊一起行動起來開展廣泛地宣傳活動。只有很好地保護自己,我們才能有效地戰勝敵人。」


會後,中革軍委發布《嚴密防空防毒,粉碎敵人五次「圍剿」》的訓令,提出「由防空防毒委員會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各部隊、各機關、各團體和居民作防空防毒的報告、講演會、討論及書面通知、傳單等,並組織流動宣傳隊,務使群眾普遍地深刻了解防空防毒的方法,特別是帝國主義、國民黨慘無人道屠殺群眾的罪惡和揭發敵人的欺騙宣傳」。


11月20日,《紅色中華》報以「加緊防空防毒運動,以最緊張的戰爭動員來回答敵人飛機的炸彈」為通欄大標題,刊載了《催淚毒瓦斯防禦法》、《反對帝國主義國民黨的獸性的白色恐怖》、《加緊戰爭動員加緊防空防毒來回答白色恐怖》等文章。與此同時,蘇區各列寧室、閱覽室組織了一大批防空宣傳文章。防空作戰宣傳隊走村串戶,他們或用歌舞、或用對口詞、或作模擬演示進行表演,使蘇區群眾很快就掌握了簡易的防空自救辦法。


蘇區印發的防空資料,許多群眾到全國解放後還保存完好。1958年,瑞金開展文物普查徵集時,就從群眾手中收到20多份防空處印發的《防空防毒知識》。這份宣傳材料當時發到了每家每戶,內容非常具體:「1、防空最主要的方法是掩蔽與偽裝,因此在住宅附近不要曬曝顏色鮮明的衣物;2、在家中休息的,在田裡耕種的,尤其是在路上走路的,遇到飛機來時,千萬不要亂跑,亂跑要暴露目標給飛機看到(實際上誰都跑不到飛機那樣快),因此只有即刻停止路旁或田邊不動,使飛機不易看到,如人多時就要分散找掩蔽;3、飛機投炸彈時,在屋內有被飛機炸倒房屋連帶炸傷或被倒下的房屋壓傷的危險,最好在田坎里或乾田的凹處伏身躲避,或在大樹林裡面隱藏,或伏在房屋附近空地也可。那樣飛機既看不到,炸彈也不容易打著,如果能挖飛機洞更好;4、每家至少要常備一個太平水桶,放滿水,以便萬一房屋被炸起火時,用來救火;5、各家應挖一個地洞,像番薯洞一樣,是藏身時重要的東西,免被飛機炸毀。」


1933年7月23日凌晨7時,瑞金的城鎮鄉村頓時響起了敲鑼聲,雲集、沙洲、烏石壠、安治、大柏地等地點燃起煙火。頃刻間,中央各機關單位、各鄉村、工廠和列寧小學響起了口哨,男女老幼迅速鑽進防空洞,紅軍大學防空指揮所組織部隊迅速架起機槍實施對空射擊。瑞金赤衛軍架起了土銃土炮。突然,在沙洲壩、九堡、下肖等地上空冒出幾股濃煙,該地軍民在技術人員指導下封閉防空洞口,戴上口罩。半個小時光景,各處響起了悅耳的鐘聲。人們談笑著走出了防空洞。


這是中央蘇區組織的一次規模最大的防空演練。8月19日,《紅色中華》報道了《瑞金舉行防空總演習》的消息。消息說:「7月23日上午7時,舉行了瑞金防空總演習一次。演習中,各機關團體居民聞得警報,均能動作迅速,對空射擊敵機嚴密布置,秩序井然。」


充分發揮蘇區軍民的聰明才智,因陋就簡製作簡易防空用具,是中央蘇區防空作戰的一大創舉。如用果殼、茶殼及杉樟木等燒製成炭,粉碎成黃豆粒頭,與鹼粉一起裝入布袋製成呼吸道防護用的防毒具(炭包)。玻璃瓶去底裝填炭粒,用棉絮密封,含住瓶口可防毒氣進入人體。茶油、花生油加蠟塗於皮膚,可防糜爛性毒氣「伊泊里脫」(芥子氣)。這種土製防毒具(炭包)主要防窒息性毒氣「黑勞爾」(氯氣)和「發斯更」(光氣)。護目鏡主要防催淚瓦斯「黑眼珠」。防空處還指導群眾製作封閉式家庭用門帘,要求每家門口或屋內多放石灰和木炭,遇毒氣來時把石灰撒在地面及房上以吸收毒氣。每人做一個粗布包,長5寸左右,寬4寸左右,內放炭碎炭屑,布包四角縫上布帶,用時把布包掩在鼻上,帶子縛於腦後,可避免中毒氣。如在野外路上沒有帶炭包時,可用手巾、帽子、棉花等放上水或尿掩在鼻上。如見有人中毒,應自己先用濕布或炭包掩住鼻口,然後把他扶起抬到沒有毒氣的樹下或通風的地方,替他換下中毒的衣服,用水替他洗頭和手,使他嘔吐,再給他濃茶喝,重的抬到醫院去醫治,中毒者自己千萬不要走動。染過毒氣的水和食物都不要吃。毒氣彈炸裂的地方,應撒上石灰水和尿來消毒。

1933年3月17日,大人們正趕著牛、扛著鋤下田耕作,孩子們活蹦亂跳地朝列寧小學走去,大娘大媽各自忙著手頭的活計。突然,傳來三聲號炮的震響,葉坪村赤衛隊長謝民生急忙拿起銅鑼一邊敲一邊喊:「敵機來了,疏散隱蔽!」大約9時許,一陣悶雷似的隆隆聲從北方天空滾過來,幾架塗著青天白日標誌的國民黨轟炸機,朝葉坪低空飛來。進入葉坪上空,飛機翅膀一抖,一顆顆炸彈滾落而下。霎時,葉坪村炸彈轟鳴,火光衝天。一陣狂轟濫炸之後,飛機在瑞金縣城又扔下一排炸彈,爾後朝東南方向飛去。


葉坪南排的數十間民房已成一片火海。這時,空中再次飛來兩架敵機,接著又是一陣轟隆轟隆的爆炸聲。過了幾分鐘,終於盼來了警報解除的鐘聲。毛澤東等迅即從古樟樹下的防空洞里鑽出來,毛澤東大喊:「賀處長,趕快派醫生對受傷群眾實施搶救!」


「是!」中革軍委總軍醫處處長賀誠當即帶領醫護人員朝村子飛奔而去。


蘇區赤衛隊長謝民生後來回憶:「這次轟炸是敵人派出飛機最多,持續時間最長,被毀民房最多的一次轟炸。因為組織得好,大家聽到號炮和銅鑼響,加上赤衛隊員的指揮,群眾都能迅速疏散隱蔽。特別是敵機的第二次轟炸,在沒有聽到警報解除時,大家能聽從指揮。所以這次敵人的轟炸,葉坪村僅傷了6人,無一人死亡。」謝民生還說:「1934年5月,敵人在瑞金沙洲壩的老茶亭投擲毒瓦斯,這裡駐有中央教育部、列寧小學,附近還有60多戶群眾。由於這裡挖好了一個可容納200多人的防空洞,加上幹部群眾都能熟練地使用防毒用具,所以無一人中毒死亡。」


事實說明,這個時候蘇區軍民的防空意識和防空自救能力得到較大提升,中央蘇區的防空作戰取得了初步成效。


提出建立空軍部隊的設想


1933年9月,《紅星報》發表《把防空防毒的工作真正建立起來》的社論。社論提出:「我們不僅要挖飛機洞,偽裝隱蔽目標等,而且要積極的布置對空射擊,並可運用空中滿放風箏等辦法(即多做風箏放入空中,敵機與此相遇即被卷而墜地),來繳獲敵人的飛機。」


其實,在此前的1933年3月,中革軍委就從紅軍部隊中抽調了兩挺從國民黨軍隊繳獲來的機槍,加上赤衛軍使用的土銃土炮,組建起對空作戰機動隊,隸屬瑞金衛戍司令部,專門負責後方中央機關的安全。同時,紅一方面軍各部機槍手都有隨時準備殲擊敵機的任務。


1934年1月25日,敵北路第五縱隊羅卓英部4個師進攻黎川和建寧兩縣間的橫村、樟村。國民黨派出12架飛機配合羅卓英部轟炸紅軍的防線。負責陣地防禦的紅五軍團是寧都起義隊伍,有較精良的裝備。這天清晨,當敵機飛抵紅軍防線上空時,軍團長董振堂命令機槍手實施對空射擊。由於射擊及時,火力又猛,敵機不敢低飛,還未接近紅軍陣地就扔掉炸彈倉惶逃離。


這一天的黃昏時分,在打退敵人最後一次衝擊時,陣地上空出現了一幕令人驚心動魄的奇觀:在混沌的黃昏中,烽火硝煙遮蔽的天空驟然一亮,瞬間,天宇間一片輝煌,桔紅色的光輝照亮了整個戰場。緊接著,一聲奇異的爆炸聲裂破了長空,天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火團,暴風驟雨般降下一陣燃燒著的金屬碎片。原來,國民黨一架低空支援步兵衝擊的轟炸機,居然撞上了紅軍發射的低彈道彈丸,頓時爆炸,紛紛墜落的飛機殘骸正好落入敵陣地,原本瘋狂的敵軍迅即退了回去。

這是中央蘇區紅軍在戰鬥中擊落的第一架敵機。


1932年4月,紅軍在漳州戰役中曾繳獲了兩架國民黨飛機,紅軍官兵們高興極了。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當時就提出:「要把飛機開到瑞金去,建立起我們自己的飛行隊伍。」消息傳到瑞金,蘇區軍民在葉坪的沙子崗奮戰了6天,修建了平整開闊的飛機場,等待著紅色飛機的降臨。


據《紅色中華》報1933年5月公布的「紅軍戰績」披露,紅軍在歷次戰鬥中繳獲敵人飛機7架。在這種形勢下,蘇區領導人提出了建立自己的空軍部隊的設想。


早在1931年4月,畢業於廣州航空學校的國民黨空軍飛行員龍文光,駕駛一架德國產「洛克」教練機,從國民黨控制區的河南羅山,飛越武勝關後東轉返航,突然遇上大霧,迷失了航向。直到飛機的汽油耗完,龍文光還無法確定自己飛到了什麼地方。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龍文光將飛機迫降在宣化店東南10公里處的陳家河附近河灘。這是敵我交界處,今屬湖北大悟境內。得到消息的國民黨反動民團試圖將飛機救走,與聞訊而來的當地赤衛隊員展開拼殺。由於赤衛隊員們英勇奮戰,反動民團很快被擊退,龍文光成了紅軍俘虜的第一個國民黨軍隊飛行員。


消息傳到瑞金,中央蘇區領導人倍受鼓舞,增強了建立紅軍空軍部隊的想法。


由於種種原因,在蘇區建立紅軍空軍部隊的設想未能實現,直到1949年11月11日,人民空軍才正式建立。但是,當年蘇區軍民在防空作戰中繳獲敵人的飛機,以及蘇區領導人為建立人民空軍所作的努力,在人民航空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揭秘:周恩來曾因何事向下級道歉檢討?
為官從政切莫「巧言令色」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