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嫌中國地太多,賣一塊地,便宜了鄰國,成它打仗資源主要來源

此人嫌中國地太多,賣一塊地,便宜了鄰國,成它打仗資源主要來源

貝加爾湖一詞最早出現在滿族語言當中,大多數人更習慣於稱呼它為北海,曾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的主要活動地區,後來在一些條約中被迫割讓給了俄國,關於這片美麗的地方曾發生過許多傳奇故事。

西漢年間,匈奴崛起,掌控北方大片區域,"蘇武牧羊"所說的地方就是現在的貝加爾湖附近,在異國他鄉,依靠著對祖國的忠誠和家園的嚮往,隻身一人度過了十九個寒冬,這份堅守最終換來了回報,他如願以償回到了生養自己的地方,而他的名字也因為這樣的傳奇故事永垂不朽。

後來,鮮卑族又得到了這片地域的控制權,十幾年的時間內政權交替,這裡也換了許多名字,隋唐年間,大唐軍隊擊敗突厥,重新將這裡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可見這裡有令人嚮往的魅力,讓眾多勢力擠破頭來搶奪。

到了宋朝時期,貝加爾湖的主人又換成了蒙古人,眾所周知蒙古內部又有許多分支,各個部落輪流看管,雖說經歷了數位主人,不過貝加爾湖畔的居民們卻一直在堅持著自己的生活習慣,從未改變初衷,元朝時期,正式在這裡設置行省制度。

明朝國力強盛,周邊許多小國都甘願俯首稱臣,名義上貝加爾湖也是明朝領地,實際上卻長期處在瓦刺控制之下,到了後來清朝統治者賣地求榮,正式將貝加爾湖拱手讓人,自此徹與中國失去了聯繫。

自從鴉片戰爭開始之後,世界各國都看到了清政府的無能,紛紛前來強奪財物,俄國更是可恥,逼著蒙古獨立,趁機吞併西北大片區域,在尼布楚設立司令部,開始武力入侵,一步一步蠶食中國疆土。

後來雙方達成和解,開啟了雙邊貿易,在京城到處都是俄國商隊,他們用廉價的羊毛強行換取了眾多精美絲織品,將中國的財富通通搬運回去,另一方面也從未放棄過使用武力,他們派出了許多軍隊在邊境肆意搶奪,給清政府施加壓力,面對清廷毫無威懾力的抗議,俄國人怎麼可能會放棄佔便宜的機會。

清朝一怒之下決定關閉商路,禁止俄國人往來貿易,後來忍無可忍的俄國人派使者前來談判,要求重新開啟貿易,康熙卻死咬著不答應,不過卻同意了俄國使者可以在京城活動,哪裡想到這些使者在京城從事「間諜行為」。

康熙駕崩之後,俄國人看到了希望,再一次前來談判,而且提出了新的要求,「貝加爾」地區必須由俄國接手,軟弱無能的清朝最終做出了讓步。

很多人對於這段歷史卻有著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認為清朝崛起之後實力範圍並沒有覆蓋這裡,「貝加爾」一直遊離在清朝統治之外,這裡的居民早就遷回了蒙古,甚至就像香港一樣,在割讓時甚至不知道有這個地方存在,正是這種不在乎,讓中國丟了一塊又一塊的小領土,積少成多最終後果十分嚴重。

還有的人說到當時清政府正忙著對葛爾丹,割地是為了拉攏俄國人,再就是幾千年的農耕文明深入人心,統治階級認為寒冷的貝加爾地區不適合作物生長,同樣也不適合居住,氣候惡劣讓人們從心底沒有重視,畢竟沒有人願意放棄富饒的中原跑到這裡受凍。

俄國人不同,他們長期生活在寒冷環境當中,貝加爾湖一直是他們想要爭取的地方,還有就是當時俄國實力強盛,清政府根本惹不起,從而丟掉了這裡的控制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此女寧死也不從日本,被稱「中國最後的名媛」,現已活過102歲
明明是最早的千古一帝,卻被黑得罪慘,他為中華開拓了大部分疆域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