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阿瑪莉亞·皮卡:無聲

阿瑪莉亞·皮卡:無聲

Cc基金會將首次在中國展出阿瑪莉亞·皮卡(Amalia Pica)題為「無聲」的個展。

展覽名稱借用了她一個由100多件在上街遊行和狂歡時用來敲打、製造噪音的物件,比如擴音器、廚房用具、鼓和鞋子等組成的大型牆上裝置的名稱。但皮卡的這些物品都被石膏繃帶覆蓋,一是抑制了發聲的功能,二是保存了形狀,暗示了一種特意的保存和考訂。

在藝術家跟電影製作人拉費·奧鐵嘉(Rafael Ortega)合作的影像和雕塑裝置「A ∩ B ∩ C ∩ A ∩ B ∩ C」 (∩是數學裡的「交集」符號)里,皮卡探討以數學集合論方式來組建被譯成代碼的、無窮的符號傳譯辭彙。

影像跟雕塑都是根據一個表演而創作的。四位表演者,每人先從一組有色幾何形狀中隨意選擇一個,然後一起搭配成各種集體組合。對表演這個組合唯一的要求就是按照維恩圖原理上的集合論讓幾何板塊重疊,來同時表現和啟發參與者之間合作通過標記暗示含義的可能性。

同一太陽下:今日的拉丁美洲藝術,展覽現場,2014,古根海姆博物館,紐約。圖片由藝術家,倫敦Herald St 畫廊,及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提供。

影像里的聲音是企圖把非語言系統的視覺組合聽覺化:把母音和輔音分配給不同的顏色和形狀。這種把交流密碼化的符號學方式是藝術家植根於對阿根廷70年代黑暗時期的記憶。那時候群眾集會是被嚴格監控的,而學校課程中關於數學表達方式里的集合論和用來說明集合之間關係的維恩圖都被取消了。

交集的紀念物#1,2013。 拍攝者:安迪·凱特。

圖片由藝術家,倫敦 Herald St 畫廊提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皮卡作品裡的幾何形狀也呼應了歷史上即物(concrete)和新即物(neo-concrete)運動時期 (40年代到60年代)的前衛抽象主義和其中隱含的烏托邦理想。那時候,巴西和阿根廷藝術家借用了許多材料和技術去嘗試機械和數學裡的美學。

聚光燈下,展覽現場,2013,美國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

圖片由藝術家,倫敦 Herald St 畫廊,及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提供。

皮卡在她於2011年創作的裝置作品「偷聽者」里更加強調了聽和詮釋的重要性。這件作品把一個喝水用的玻璃杯固定在牆上。聽者把耳朵貼在玻璃杯底希望能偷聽到隔壁的對話或聲音。在眾目睽睽之下,聽者把一個保密監控的方式轉換成一個公共的表演。

展覽「無聲」由尚端組織,於Cc基金會和藝術中心從2018年11月6日展出至2019年2月28日。

關於藝術家

12

阿瑪莉亞·皮卡

阿瑪莉亞·皮卡(Amalia Pica)出生於阿根廷內烏肯省(Neuque?n),是一位目前在倫敦和墨西哥城生活與工作的藝術家。「交流」是皮卡藝術實踐和創作的核心。在阿根廷政府獨裁統治時期的成長經歷,使得皮卡對語言在藝術作品中的作用產生了質疑,她一直通過繪畫、裝置、雕塑、攝影、表演和影像等藝術形式,來探究信息的傳遞與接收。

觀眾經常會被邀請參與到她的公共表演中,通過這種參與形成一種無聲的對話與交流。藝術家還經常使用諸如政府郵票,傢具,鞋子和瓶子等日常物件,對語言學進行一種具有諷刺意味的顛覆。

關於項目組織人

12

尚端

尚端是一名駐洛杉磯的撰稿人,藝術史研究者,和展覽組織人。她的研究方向是全球化、城市翻新、社會變革,以及階級的重新劃分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關於Cc基金會

12

Cc 基金會

Cc基金會成立於香港和上海,由收藏家和企業家周大為先生創辦與支持。位於上海M50藝術園區的非營利空間於2016年11月初正式成立,致力於促進當代文化藝術及教育事業的發展,長期贊助年輕的文化藝術工作者,鼓勵新觀念,推動中國及國際當代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

展覽開幕

ART021線上購票開啟啦!

點擊下方搶購早鳥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主義 的精彩文章:

街頭藝術與塗鴉文化,你真的了解它們嘛?
是時候問「一個嚴肅的問題了」!

TAG:Cc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