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忠臣慘遭誤會,千百年來無人伸冤,網友:這個鍋必須有人背
潘美是陳橋兵變的參與者,並擁戴趙匡胤建立北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潘美是唯一一個未被收回兵權的人,可見趙匡胤是多麼信任他。然而這樣一位良將卻被人們說成是嫉賢妒能、借刀殺人的小人,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宋太宗期間,遼國派十萬大軍南下攻打北宋,北宋則分東、中、西三路大軍迎戰,潘美當時就是西路軍的主將,副將是楊業。這一站楊業戰死沙場成為了萬人敬仰的英雄,而潘美則成為了殘害忠良的小人。
事情是這樣的,西路軍剛開始非常順利,接連攻下遼國四座城池,但是東路軍卻一路慘敗,潘美和楊業奉命掩護東路軍。這時,遼軍開始反擊,是否要與遼軍發起正面交鋒?副將楊業和護軍王冼發表了不同的意見,楊業認為此時遼軍佔優勢不易交戰,而王冼則認為這是臨陣脫逃,有辱大宋形象。
潘美對此也很猶豫,作為一名將領,他知道此時交戰實非明智之舉,但是又礙於王冼的意見,最終決定由楊業帶軍迎戰,王冼退兵陳家谷接應。這裡要說一下王冼的身份,隨軍護軍雖然沒有主將的權利,但是卻是皇帝安插在軍隊的眼線,主要負責直接向皇帝彙報軍情,因此潘美才會如此在意王冼的意見。
然而悲劇就這麼發生了,楊業寡不敵眾慘敗,王冼得知後竟然嚇得落荒而逃,等楊業逃到陳家谷後發現無人接應只得繼續奮戰,最後被俘絕食而亡。
雖然潘美並不是害死楊業的罪魁禍首,但是人們還是將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了他,從此潘美便蒙上了千年的冤屈。
當年回京之後,宋太宗也處罰了他們,潘美被降為檢校太保,王冼則被革職。從處罰的力度來看,這件事的主要責任在於王冼,潘美雖然也有過錯,但絕不至於殘害忠良這麼嚴重,為什麼世人還是不放過潘美呢?
對於這個結果,有人是這樣解釋的,王冼是個小人物,很多人都不認識,因此就把這件事的責任推到家喻戶曉的大將潘美身上,畢竟楊業慘死這個鍋得有人背,才能彰顯楊業的忠義。
如今開封一清一濁兩個湖,還有人說清澈的是楊家湖,渾濁的是潘美湖,可憐的潘美就這樣被世人誤會了千年。


TAG:歷史調茶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