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老字號趣聞多 東西地道才能火

北京老字號趣聞多 東西地道才能火

原標題:北京老字號趣聞多 東西地道才能火


走在北京的大街上,


經常能看到各種老字號商店。


關於它們


您都知道哪些趣聞呢?


小編在這裡挑選了幾家老字號的故事與您分享。


被「遺忘」的美食——王致和臭豆腐


北京的老字號中,一提起王致和臭豆腐,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那麼,這聞著臭吃著香的臭豆腐是怎樣由來的呢?


話說清朝康熙年間,安徽青年王致和進京應試落地後,留在京城做豆腐謀生。可他缺乏經驗。夏季的一天,他所做的豆腐剩下不少,只好用小缸把豆腐切塊腌好。可是他居然忘記了這缸豆腐,等到秋涼時想起來,腌豆腐已然變成了「臭豆腐」。王致和十分懊惱,本想將其扔掉,然而,臭豆腐聞起來雖有股臭味,但是吃起來卻非常香。於是,王致和改行專門做起了臭豆腐,生意越做越大。




直到今天,許多外國友人到了北京,都還要點名品嘗這所謂「中國一絕」的王致和臭豆腐。


老佛爺喜歡 翰林題金匾——天源醬園

天源醬園是百年老字號,創辦於清代同治八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經營歷史。天源醬菜的做工精細,用料考究,很受京城百姓的喜愛。



關於天源醬菜,有一個故事:據說有一次慈禧太后在用膳時,吃到「天源」的桂花糖熟芥時大加讚賞。這一消息很快傳到醬園店老闆那兒,他立即吩咐人把堂內盛放糖熟芥的瓷壇,以紅漆木架裝飾,並標明「上用糖熟芥」字樣。一時間,天源醬園在京城名聲大振,不少豪門官員和富紳慕名而來,成為座上賓。精明的老闆又藉機求當朝翰林題寫了「天源號京醬園」金字牌匾。



經歷百年滄桑的天源,從一個小作坊,成為一個在全國頗有影響的「中華老字號」企業,醬菜還源源不斷地銷往日本、泰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


御膳房佳品——正明齋


談及正宗的京味糕點,那就要數正明齋了。老北京人有一句順口溜,說:「吃點心找正明齋,買茶葉認張一元」。



正明齋之所以經營得好、成為北京有名的餑餑鋪,是因為其糕點取南北葷素之精華,融合漢蒙滿藏之特色,以用料考究,配方嚴格,做工精細著稱。從咸豐元年開始,正明齋糕點一直是清朝宮廷喜、慶、宴、壽御用的食品。慈禧曾用以贈送宮妃賓客。正明齋糕點被列為御膳房佳品。當時許多旗人貴客、社會名流慕名而來,滿意而歸,使得正明齋名聲大震,顧客盈門。


此外,他們對企業管理有方,對待顧客禮貌熱情。正明齋開業一百多年來,深得滿漢各族、官民、工商各界的讚許。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張一元茶莊


張一元是北京著名的老字號,創始人張昌冀,1906年店名開始取名為「張一元」,店名取自「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意。



開了茶莊後,為了使買賣永遠興旺發達,張昌冀根據京城及北方人口味的特點,進行配製,逐漸形成了具有湯清、味濃、入口芳香、回味無窮特色的茉莉花茶。而且,張一元茶莊茶葉品種齊全、質優而價廉,深受老百姓的認可。1992年,以張一元茶莊為主,成立了北京市張一元茶葉公司。公司成立後,使茶莊的傳統風格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弘揚了張一元老字號傳統。



至今,張一元茶莊仍然不斷努力,讓中國的茶文化發揚光大,讓中國的香味飄滿世界。


博採眾長——元長厚茶莊


元長厚茶莊是百年高壽的老字號,創始於1912年,經營方式以自拼自賣為主,創始人叫孫煥文。


據說,當年的老北京城中有眾多的茶莊,為了能讓元長厚茶莊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立住腳,孫煥文潛心研究制茶技術,聽取客戶的意見,還常常派夥計到其他茶莊購買樣品,回來後細心品評研究,了解北京人喝茶的習慣。最後孫煥文博採福建花茶香味濃、安徽茶鮮美甘醇之長,制出具有本店特色的小茶葉,得到了京城人的青睞,很快創出了名聲。



進入新世紀後,「元長厚」依然保持著自采、自製、自銷的經營方式,以其優良的品質,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本期趣說北京就到這裡


您還知道哪些老字號的傳說趣聞


又或者您對哪家老字號感興趣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新浪博客、《老北京的傳說》、網易訂閱等,新丰台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信息有誤,請以官方為準;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丰台 的精彩文章:

TAG:新丰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