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誰把它成功拍成電影,誰就是中國的卡梅隆

誰把它成功拍成電影,誰就是中國的卡梅隆

文 | Nose

要說未來十年,最讓人期待的華語電影,肯定非《封神三部曲》莫屬。

因為,改編小說《封神演義》實在太難了。誰能把它拍成電影並取得成功,差不多就等同於詹姆斯·卡梅隆打造潘多拉星球。把這個電影系列對中國電影工業的意義比作《阿凡達》絕不過分,它將是一次最高技術水平的演練,對行業鏈條的每個環節都提出更高要求。

我們都知道,小說《封神演義》的故事系統極其龐大,它一方面有著歷史的厚重感;另一方面又極其民俗,涉及眾多神怪,可謂是中國神話體系最完善、最流行的代表之一。

神話,其實一直是大量影視化作品構建其初始概念的源頭,比如漫威系列的故事架構,就是取材自北歐神話體系。

《雷神》

對於中國來說,我們龐大的神話體系里,還有很多亟待開發的部分,但是至今為止,真正稱得上在改編中構建了自己神話世界的,寥寥無幾。

但現在,烏爾善不僅要拍小說《封神演義》,還要把它做成中國首部採取三部連拍模式的電影作品。《封神三部曲》,顯然是想要把我們的神話體系版圖,再擴大一部分疆域。

從2014年6月啟動開發,到2016年9月起開始籌備,《封神三部曲》也終於在前不久開機。

影片還發布了他們的首款概念版海報,從這個海報里,我們或許可以窺見這個會延續十年之久的封神世界的冰山一角。

這張海報的名字叫做「陰陽之戰」,明暗兩色的霧靄構成了陰陽太極圖,右上角偏亮色的部分為陽,左下角偏暗色的部分為陰,把「陰陽之戰」的意味又加深了一重。

而這陰陽太極圖中的黑白兩眼,又用了雲霧繚繞和雷暴的效果,做出了一個類似風暴中心的漩渦,這是一個象徵著「元氣」的設計,暗示著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兩者之間可以相互轉換的關係。

《論衡》里寫過,「元氣未分,渾沌為一;萬物之生,皆稟元氣」,說的其實就是中國「元氣是萬物源起」的哲學觀,而在海報中同時展現了「元氣」和「陰陽」的《封神三部曲》,想要傳達的,也就是這種氣分陰陽,接而化生萬物,萬物周流不息的宇宙觀。

這個陰陽,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代表著惡與善,因為封神的故事,雖然是講人與神的傳奇,但歸根到底,說的還是善惡之間的轉化與鬥爭。

海報上這種雲霧籠罩的效果,是從中國古代浮雕藝術中汲取的靈感,在二維畫面上創造出三維的立體感;在這之外,海報中還引入了古代傳統水陸畫對透視和比例關係的處理方式,在簡潔的色調里營造出了豐富的空間感和寫實感。

這些手法在回歸中國古典美學的同時,也正好應和了那個人、仙、妖三界俱行的亂世的神秘氣息。

仔細看,你還能在這些雲霧中發現很多細節,它們都是會在封神的故事裡承擔重要作用的人物。

在「陽」的部分,你能看見拿著乾坤圈的哪吒、手執三尖兩刃刀和哮天犬一起的楊戩,以及騎著四不相的姜子牙、肋生雙翅手執黃金棍的雷震子。

「陰」的部分,有代表邪惡的商紂,還有不少征戰的軍隊,這應該是封神的故事進行到白熱化時候的討伐部分;此外,九尾狐、聞太師、魔家四將、九龍島四聖這些著名的反派人物,也都隱藏在這部分暗色之中。

總之,海報里的信息量實在是太多了,幾乎就是一整個的封神世界。而從這個海報所透露出的「陰陽之戰」的信息里,我們也能夠大概看出一些《封神三部曲》的走向。

《封神三部曲》之所以會選擇三部連拍的方式,是由小說《封神演義》本身的結構決定的,它是章回體,從情節上來看有三個明顯的核心事件,而這三個事件,也就正好是《封神三部曲》三部電影的結構:第一部分是妲己進宮,魅惑紂王,天下無道,諸侯反出朝歌;第二部分是三十六路兵馬伐西岐;第三部分則是武王伐紂。

從這個結構上來看,《封神三部曲》其實以三部電影構成了明顯的三幕劇結構,但是在每一幕里,又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各個故事之間彼此相系,再構建起一個更加完整的世界格局。

為了讓這個三部曲的故事達到最理想的架構,製作團隊也專門找來了曾幫助彼得·傑克遜打造《指環王》三部曲的好萊塢資深製片人巴里·M·奧斯本出任製作顧問。

所以,你其實可以把這三部電影看成一個故事。這也意味著,主創團隊們必須在拍第一部的時候,就已經構想好整個三部曲的故事脈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封神三部曲》,的確開創了華語電影前所未有的史詩創作方式。

烏爾善說過,他想通過《封神三部曲》來做一個中國的神話英雄史詩,去講一個從來沒人講過的關於中國善惡主題的故事,講作為一個人,一個中國的英雄,在善惡上如何去做選擇。

這是會貫穿整個《封神三部曲》的大主題,也是貫穿小說《封神演義》的道教核心精神。

《封神三部曲》演員訓練

小說《封神演義》的故事核心,是周武王討伐紂王,姜子牙主持封神。這是個人仙妖共聚的故事,也有從人到神、從妖到神、從各種身份到神的轉變。

這,其實就回到了非常古典、非常傳統的中華文化核心上來了。

中國傳統文化里的神,其實是非常世俗的,他們很多都是功能性的神,比如送子觀音,比如財神,比如文曲星君。在這個層面上,原本高高在上的神,就與世俗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了。

這,是中國的神話體系,與西方的神話體系非常不同的一點。

《封神三部曲》選景

正是因為中國的神的這種世俗性,所以在《封神三部曲》的故事裡,講述人如何一步步成為神,就顯得尤為重要,也尤其讓我們有代入感。

我們總是聽到那種某某人潛心修鍊,最終成為神仙的故事,這些故事在特殊年代成為人們寄託願景、消除恐懼的代替品;也由此打動人心,而被街頭巷尾傳議。

所以,在中國的文化里,人和神是一體的,甚至說,神就是由人變成的,神是在善惡之間做出了正確選擇之後的人。

這是中國文化里所獨有的神話模式,它既有氣化宇宙的萬物源起,又以陰陽之戰、善惡交鋒為主題,在這宏大的主題之下,又是一個世俗的,打通人、仙、妖三界的故事。

這是中國人自己的英雄神話史詩,與西方的神話模式完全不同,但卻很少被影視化所表現。

導演烏爾善為《封神三部曲》選景

而《封神三部曲》,就是要將這種獨有的文化模式,變成切切實實的影像傳奇。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封神三部曲》並不僅僅要重述這個傳奇的故事,它更多地,是在打造一種屬於中國文化的「封神美學」。

它會不會成為華語神話史詩的拓荒者?別著急,我們有十年時間,讓它慢慢證明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搞半天,胡錫進還是沒明白自己錯在哪裡
影向標:《念念手紀》有點套路

TAG:虹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