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你的陪伴程度,決定著孩子人生的寬度

你的陪伴程度,決定著孩子人生的寬度

作者:南波兔

由 願你與美好不期而遇(txjxlsc)


晚上下樓,又碰到了賢賢媽媽。她和上午一樣,依舊很投入地玩著手機。除非別人跟她打招呼,否則就算與她擦肩而過她也不會主動抬頭看看。

賢賢就在離她不遠處的地方。賢賢是個剛滿6歲的小姑娘,長得很高。在一群同齡孩子里,她足足高出半頭。

但她卻有著超出年紀的安靜,完全不像其他小女孩那樣嬉笑追逐,而是顯得有些不合群,一個人在角落裡玩耍著,時不時抬頭看看媽媽,生怕媽媽會離開一樣。

她的媽媽則在一旁默不作聲,和孩子全程無交流。

這個畫面不禁令我心頭一緊,突然覺得這種殭屍式、零參與的陪伴並不在少數。

很多父母以為只要待在孩子身邊就是陪伴,

以為一邊玩手機一邊心不在焉與孩子聊天是陪伴,

或者以為放下手裡的一切靜靜地看著孩子就算陪伴

……

其實這些都算不上真正的陪伴,甚至可視為無效的陪伴。孩子真正需要的陪伴不光是父母伴其左右,而是要切身參與進來。

1

你的陪伴程度,決定著孩子人生的寬度

賢賢媽媽看似一天都在陪著孩子,但距離真正的陪伴卻差之千里。

賢賢媽媽全職在家,洗衣做飯有保姆來照顧,她只需要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就好。

可她卻將陪伴理解為:全天候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矗立在孩子的某一個方位監控,不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

前一陣子,小區里的孩子們大都跑去參加暑期夏令營了,而賢賢和媽媽還是老樣子。

賢賢獨自玩耍,她媽媽依舊在一旁看手機,氣氛中帶著無聊和無趣。

我非常贊同一個觀點:「短時間的高質量相處,勝過長時間的低質量陪伴」。

的確,與孩子在一起哪怕是眼神的交流,與孩子之前的幾句對話,或是和孩子玩耍片刻,都會給孩子內心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賢賢每天都有媽媽陪著,按理說是個陽光、自信的孩子,但在她身上卻看到了孤獨和消極。


當問起賢賢為什麼不參加夏令營時,

賢賢回答:「人多太亂,我媽怕我走丟。」

當問她為什麼不和媽媽出去玩時,

賢賢回答:「我媽不去,她說出去玩又累又熱,不如在家。」

「那媽媽在家都和你玩什麼呢?」

賢賢的回答讓人心酸:「我愛玩的她不喜歡,我也不愛和她玩。」

一次碰到賢賢和媽媽在電梯間吵嘴。

原因是賢賢想和媽媽去遊樂場,媽媽嫌天熱怕中暑就拒絕了。

賢賢的一番話,讓她媽媽徹底沉默了:「你總是嫌麻煩,跟我說話嫌麻煩,帶我出門嫌麻煩,還說都是為我好,我覺得你也很煩!」

因為孩子愛說話嫌麻煩,不予理睬;因為孩子愛玩的東西自己不喜歡,就放棄參與,讓她獨自玩耍。這種零參與的相處模式,簡直比教育無能還可怕。

更可怕的是孩子會因為得不到足夠的傾聽和關照,造成情感上的缺失。

因為得不到足夠的歸屬感和安全感而患得患失,鬱鬱寡歡,沒有自信,遇事也會消極處理。

2

前段時間,樂嘉發微博記錄帶女兒徒步沙漠76公里的心路歷程。

他的女兒4歲半,平均一天就要走20公里,歷時4天,經歷了身心疲憊、突發濕疹、情緒崩潰,最後終於成功走到了終點。

這場看似不可能的冒險也終究變成了可能。

這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樂嘉作為一個父親的嚴苛和狠心。


他跟女兒約定:

一、不可無理取鬧,不哭的孩子最美。

二、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不可以讓大人抱,要靠自己的力量走完全程。

在女兒不願繼續前行時,他說:

「爸爸這輩子最不願你成為一個不能堅持的孩子,那樣,你長以後會一事無成。我不想你離開這裡以後為今天后悔。」

除了這份近乎無情的嚴厲,打動我的是父親對孩子的愛:期盼、鼓勵、疼愛。

每一次孩子的撒嬌耍脾氣,每一次的不想堅持,樂嘉都耐著性子,想方設法讓孩子重拾信心,繼續前行。

你的陪伴程度,決定著孩子人生的寬度

一組戶外調查報告顯示:

大人和孩子一起徒步,除了是對大人自我內心的一次挑戰,對孩子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鍛煉。每一次參與完活動的孩子,改變非常大,變得獨立性強、做事也非常能堅持。

尤其是長時間陪孩子走完後,和家長之間感情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小姑娘靈兒無疑與爸爸情感大進階,無視外界一片反對聲,全心力挺老爸,還要和老爸繼續走沙漠。


你的陪伴程度,決定著孩子人生的寬度


所以,之前反對樂嘉這種做法,甚至覺得他是在「虐童」的人們,真是多慮了。

因為這段沙漠行,別人只看到的是形式,只有女孩靈兒自己知道這個過程對她來說意味著什麼。

對一個4歲半的孩子來說,她和爸爸的這趟沙漠行無疑打開了她的視野,讓她看到世界的另一種美。

多年後,她也許會感謝這個狠心的爸爸,感謝兒時自己的咬牙堅持,讓她的人生變得寬廣豐富。

3

父母的參與度,不是非要帶著孩子去旅行,去感受大自然才算數。

父母的參與是時時刻刻發生的。或是家中遊戲時的交流,或是吃飯時簡單的聊天,亦或是散步時的漫談,都是父母與孩子互動的絕佳時機。

表姐是我們大家庭里品學兼優的學霸,也是我小時候的學習榜樣。


小學時一路蟬聯全校第一,

升初中時被三所重點高校爭搶,

高中時進入全省最好的學校,

高考又考進了自己心儀的名校,來到了自己嚮往的城市,選擇了所愛的英語專業。

大學時期也是獎學金、各種獎項得來全不費工夫。

畢業後放棄了高薪工作,選擇去鄉村支教,圓兒時的一個夢。

後來她走出大山,背上行囊遠赴美國讀研,回國後她念念不忘鄉村裡的孩子們,召集社會愛心人士成立愛心基金會,捐贈那些想讀書的孩子們。

現在她已經是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

表姐一路綠燈的人生,真心讓人羨慕。

你的陪伴程度,決定著孩子人生的寬度

她豐盈、寬廣又幸運的人生背後,天資聰穎只是一部分,主要還是得益於我姨父、姨媽的教育。

姨媽的嚴厲苛刻,姨父的包容慈愛都在點滴影響著表姐。

從小到大,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和他們一家三口吃飯的時候。每次吃飯,姨媽、姨父總是一個捧哏、一個逗哏,熱鬧得不亦樂乎。

可每當表姐分享她的所見所聞或者所感的時候,氣氛就變得安靜下來,兩人先是悉心傾聽,然後問一些讓你腦洞大開的問題。

不過每次提問好像都難不倒表姐,她總能及時回答上來。就算被姨父反駁,表姐還是會另闢蹊徑地對答如流。

現在已然記不清是什麼問題,只記得我當時是一個都回答不上來,只能在一旁默默吃飯。

也正因如此,表姐和姨父總會拿我開玩笑,還會問我一些問題,基本上都是尷尬收場。所以當時最害怕的就是吃飯時被提問。

4

直到現在,表姐一家人無論大事小事,還是會坐在一起聊聊。有時像開茶話會,輕鬆又有趣,有時就像家庭會議,正式又嚴肅。

現在看來,這種儀式感的聊天像極了猶太人教育法「海沃塔」。

這種教育方式的核心就是「傾聽和表達」,「探索和聚焦」,「支撐和挑戰」。

別小看每次對話,這不是家長里短,也不是無目的瞎聊,而會讓人收穫滿滿。

每次對話,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通過反駁和提問,不斷磨合,最後擦出火花,互相受益。

每次交談,都是一次交流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也是父母參與到孩子中來的過程。

父母的參與度,其實就是對孩子的接納和尊重度,是愛孩子的最高體現

美國作家M·斯科特·派克說過:「父母的愛,決定了家庭教育質量的優劣。充滿愛的教育帶來幸運。

父母參與度高的家庭,孩子的內心是富足喜悅,自信充盈的。

父母參與度越高,孩子選擇人生的機會就越多,眼界自然也就變得開闊,人生就會變得更加寬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生二胎?這一點你必須要注意!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