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簡單的研究了霍英東的一生,看看我們都能學到些什麼?

簡單的研究了霍英東的一生,看看我們都能學到些什麼?

簡單的研究了霍英東的一生,看看我們都能學到些什麼?

霍英東

1923年5月10日,生於船上,社會底層,家7人,2哥1姐1妹,父母,從業船運。

1930年8月,英東7歲,兩個哥哥死於颱風,年底父親死於淋巴癌,霍母帶著3個孩子棄船登陸。經人介紹母子四人在香港石水渠街一個20平方左右住了50多人的房子里住下。

霍母借錢買了衣車,替人縫補糊口,但當時的石水渠街是香港的貧民區,一年到頭,也很少有人做新衣,故一家四口越發無法生活,霍母又想重操舊業,但無錢買船和租船,家庭步入絕境。

yiwohe點評:這種常人無法忍受的苦難童年,磨練了一個人以後磐石般的堅毅性格。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才能承大任。

1931年,英東進入免費的學校,帆船同業義學。

絕境時遇見林子豐,,林子豐讓沒船的霍做中間商,讓她找人把林氏經營大貨輪上的煤炭駁運到上岸,從中賺以傭金。

1933年,英東以一篇短文成功進入香港敦梅小學免費班。

劉氏講信用,講義氣,也贏得了林子豐的信任。逐步把自己經營的貨物都交由霍母駁運。林子豐讓霍家走出了絕境。然後,霍家搬出了石水渠,在灣仔謝菲道租了一層樓房,前廳作為船館,供水上苦力和舢舨客在那裡玩牌下棋,等候大貨船抵港;後廳用作居所。家穩定了。

1936年,英東13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著名中學皇仁書院,英文教學,近乎英美的初級大學。求學期英東幫助劉氏結算帳單,分發搬運工和舢舨客。


yiwohe點評:林子豐為何會出手救霍母劉氏一家於絕境?我想一方面是其有雙識人的慧眼,能知未來之事;另一方面,我想更為重要的那就是霍母劉氏的正直,善良的魄力與魅力,以及她調教出為的子女聽話,有上進心,有樂觀的生活態度,讓人刮目相看。

再說說這個皇仁書院,其創立於1862年,孫中山先生曾以"孫帝象"之名註冊,於1884年進入皇仁就讀兩年肄業。此外,國民黨元老廖仲愷、民初總理唐紹儀、財長陳錦濤、外長伍庭芳,以及何啟爵士、何東爵士、利希慎、劉鑄伯等一大批香港名流俊彥也曾在皇仁就讀。"賭王"何鴻燊也在皇仁讀書,但他是1933年入學的,比霍英東早3年。這絕對是一個量產精英貴族的學校,進入這裡,算是霍英東人生第一個重大轉折。

皇仁書院,每月學費5元一個月,在當時對於已經安定下來的霍家來說,也不算一個小數目,為減輕家庭負擔,英東平時非常節儉,但為了能應付繁重的學業,他堅持運動,保持強健的體魄。英東愛足球。好玩發學,成績總是在班上排名第一。皇仁求學期間最愛讀《金銀島》和《魯濱遜漂流記》,從魯濱遜和吉姆的傳奇、驚險經歷中,他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慰藉,他似乎找到了某些寄託。


yiwohe點評:從霍英東愛看的書來看,他愛冒險,並為此積極的打造個人體魄,已經在潛意識裡為將來做了生活規劃。

1941年的12月8日,日軍攻佔香港,18歲的霍英東離開皇仁書院,在這裡他接受了比較系統的教育。自此,在戰爭的背景下走向社會。

日本人來港之前,劉氏賺了些錢,還和人合夥買了小火輪,日本人來後,煤炭生意,沒法做了,船還被日本人徵用,生活再次陷入困境。做家裡唯一的男人,霍英東得擔起這個家,在輪船上做火夫,在太古船塢做打鐵工,在啟德機場做苦力……跟開車師傅做學徒,偷學開車,遭日本人毒打。 期間,收到早前跟著男友離港雲內地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的妹妹從廣西宜山的來信,讓英東去內地教英語,但當時從香港去內地要走二三十天,霍母經不起折騰,英東孝順,決定留在香港。

霍英東進太古糖廠化驗室工作,竟成為爆炸事件的"主犯"。又到一間糧油倉庫"打哩",常遭拳腳相加。香港淪陷之後,兩年左右的時間裡,霍英東前前後後干過六七種工作,每次都幹不了多長時間就被老闆解僱或自動辭工。終於,他醒悟到自己不適合給別人打工,應該自己創業當老闆。

ywohe點評:人的命運常常受限於時代的大背景,一個人的選擇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如果霍英東選擇了去內地當個英語老師,也許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1942年,英東19歲,在母親劉氏的鼓動和遊說下,有10多個親戚朋友,湊了一些本錢開了間叫"有如"的 雜貨店。霍母把家裡惟一一件值錢的東西--金首飾典當給人家,換回一些錢,與那些親戚朋友合夥。"有如"雖然是大夥合資經營的,但實際上別人是出錢,具體出力管理的主要是霍英東一個人。


yiwohe點評:霍母交際能力一定非常人可比,霍英東有這樣一個母親,也是她成功道路上的一個非常重要啟動因素。

1943年,英東20歲,在母親的安排下與呂燕妮結婚。

1944年,英東21歲,女兒霍麗萍出生。雖然如此,英東還是把精力全部放在有如雜貨店上面,"有如"做的是小本薄利的生意,經營的貨品主要有鹹魚、鹹菜、腐竹、粉絲、髮菜、蚝豉、蒜頭……都是家庭每日所用的食品。香港淪陷時期,食品奇缺,所以這類的雜貨店生意都不錯。有時一下子湧來太多顧客,霍英東就叫其他店員到路邊招呼他們,想辦法把他們兜攬住,不讓他們跑到別的雜貨店去。霍英東天生是做生意的人才,他的營商本事在"有如"開始表露出來。在店裡,他儼然是個小商人的模樣。顧客一進店,霍英東就熱情招呼。因為是雜貨店,賣的都是小貨品,所以顧客一般都買很多種。霍英東掌秤的功夫一流,他拿著秤,手勢很快,每次總能把秤尾向上翹起,看得顧客個個滿意;他的算術也好,心算又快又准,算完還要歌詠般讀出來。英東應付客戶面面俱圓,方方照應。經營雜貨店,一定要懂得揣摩和順應顧客的心理,比如顧客來買一斤片糖,你先稱14兩,然後再加一塊,口裡還一面說,大嬸,不夠么?再加一塊!其實加了兩塊之後才夠16兩,就是整整一斤。但顧客卻很高興,對我有一種信任感。還有,開店須有敏捷的頭腦,一定要把顧客買貨的錢迅速算出來,慢了就會影響生意。"


yiwohe點評:幾個細節,食品緊張,自製食品售賣,自製小車拉貨。有如雜貨店雖是薄利,但是經營有道積少成多, 故盈利倒也挺可觀,霍家的生活狀況也因此有所改善。守著"有如",霍英東得以在艱難的淪陷歲月中生存下來;此外,經營"有如",這也是霍英東日後叱吒商界風雲的一次很好的磨鍊。

1945年8月,日本投降, 此時的香港,百廢待興,各行各業逐漸活躍起來,沉寂了多年的貨物海上貿易再度頻繁,霍母劉氏認為貨運業大有可為,決定重操舊業,從事海上駁運經營。她和其他合伙人商量後,就把"有如"雜貨店出讓給別人,霍家分得7000元港幣。劉氏用這些錢自置小貨輪,再度出沒水上,英東聽劉氏的安排放棄太古洋行的月薪300港元的職員工作,和劉氏重操駁運舊業。


yiwohe點評:又是霍母劉氏講義氣、重信譽、人緣廣,故駁運生意經營得不錯,一家人的生活比較安穩,23歲之前,霍英東在女強人調教下按部就班工作生活。

1946年,英東23歲,當過一年多"小老闆"的霍英東,當時已不滿足於只幫母親料理駁運生意。他相信己有經商的頭腦,能賺大錢,所以在幫母親理財管賬之餘,也時時尋找發達致富的機會。一次看報刊資料,發現港府拍賣物質,由於是英文寫的,香港關注的人不多,英東時時留意招標通告,一次,他看中40部輪船機器,這些機器略經修理,就可使用。參加投標,須付100元的費用。向妹妹借了100元做保證金,出價1.8萬應標,中標後,母親不肯給錢,他去找朋友,朋友出了4萬,他就憑空賺了2.2萬,當時香港好一些的工作月工資才不過200元,一年也就在2000無左右,英東一下賺了別人十年才能賺到的錢。手握2.2萬,英東就活躍於拍賣場,做物資轉賣,常常向母親合作的客戶兜售拍來的船,盈利頗豐。霍英東嘗過買賣物資的甜頭,體會到從事貿易盈利高、賺錢快,是發家致富的一條捷徑。


yiwohe點評:翅膀硬了,天生冒險心萌動了,第一脫離霍母劉氏的規劃開始的投機冒險大獲成功,嚴格意義上說,1946年是霍英東賺得第一桶金的一年。

1948年,英東25歲,聽人說,澳門有一家公司正在到處收購"海人草",每磅1美元。"海人草"又名"海仙草",經加工提煉後可製成醫治胃病的藥品。霍英東當時對任何生意都有興趣,聽到這個消息後,他就到處打聽:哪裡有大量的"海人草"出產?有人告訴他:東沙群島中的東沙島一帶海底,有大量的"海人草"繁殖。隨即,霍英東又托澳門的朋友打聽更詳盡的情況。一經了解,才知道收購"海人草"公司的老闆是何賢和鍾子光。當時兩人是澳門商界巨擘,派了何啟緒與英東接洽。

當時的霍英東,既早為人夫,也已為人父。他的第二個孩子——霍震霆於1946年2月出生,那時才兩歲多;而妻子呂燕妮當時正身懷六甲。如此"拋妻別子"到一個荒島上冒險,自然遭到家中各人的反對,母親劉氏更是極力阻止。 英東自想辦法,就用剛剛從拍賣場上拍到的折價3萬元港幣,加上何啟緒和一個來自廣州的商人所出的7萬元,合組東興公司。把公司命名為東興,顧名思義,是希望在東沙島興財致富。這也是東興公司的由來。招80人,霍英東用來入股的那條機帆船太小,載不了太多人,也裝不了太多東西,於是他們花了幾萬元購買了一條長20米、150匹馬力的柴油機船,用作遠征東沙島的主力船。為防意外,霍英東在船上配備了兩套機器。要啟程的前一晚,霍英東才知道根據香港九龍海關的規定,柴油機船是不能出遠海的,於是臨急改到澳門辦理報關手續。在澳門十月初五街,他們購置了大量的食品和各類日用雜物。

1948年10月的一天上午,在霍英東的帶領下,兩條船載著80個工人和10多名水手,從澳門碼頭啟程,向東沙島方向進發,途經三門關遇國民黨,才知需要出海證。被扣十日,船和人可以返航,但小舢板、鐵錨、救生艇等貨物,卻要被沒收。又遇颱風,船失去控制飄到汕尾,一半人離開,再招人,辦理出海證、購貨物、備食品……一番周折之後,霍英東一行再次啟程,由汕尾向東沙島進發。

補給船沒及是到達,90人在東沙荒島上艱苦採集海仙草,糧食沒了,陷入絕境,一個月後補給船才到, 期間的經歷讓吃苦耐勞慣了的工人,卻再也忍受不了如此艱苦、飢餓、危險、寂寞的荒島生活,都走了,別人走了,但霍英東從沒有想過放棄。這個時候,倘若霍英東也走了,則前功盡棄,10萬元也就泡湯--在當時,10萬元可是個不小的數目。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霍英東表現出從沒有過的頑強的意志力。他咬咬牙,下決心重整旗鼓,繼續在東沙島採集"海人草"。後來,英東不再找香港和內地人,只找台灣和日本漁民由於種種原因,補給船常常誤期,造成島上食品斷絕,颱風,鯊魚都時時威脅著。

1949年4月,一隊人馬分乘兩條船,心情沮喪地離開東沙島,返回香港。回到家裡,出現在家人面前的霍英東是這樣一副模樣:長發齊肩,滿嘴拉碴鬍子,臉色黝黑如古銅,穿在身上的衣服邋邋遢遢,從衣服的破口處可見手臂上、身上脫了一層層皮……活脫脫像一個剛從街頭巷角的垃圾堆中睡醒的流浪漢。忙了半年的英東,被何啟緒告知,海仙草價低,沒錢可賺,東興公司也被抵押,後來,英東得知何啟緒因吸食鴉片,而私吞貨款。讓英東經歷了苦難,受了騙,卻得了澳門公司老闆何賢和鍾子光的同情。

1949年5月12日,英東第三個孩子, 霍震寰出生。東沙海仙草的事情,讓英東的野心收斂了一年多。事後,他總結這人生第一次失敗,收穫了意志力和毅力,懂得了識人的重要性。


yiwohe點評:一個20多歲的青年人,帶著100個大人,在一個荒島上生活了半年,最後都沒有出事,個個都平安回來,這種組織,領導能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1951年,利用朝鮮戰爭國際社會對中國人貿易禁運,英東從走私柴油開始,辛苦的賺了1萬元, 整個朝鮮戰爭期間,英東共賺100萬左右。以霍英東那種"英雄主義"——敢於冒險、敢於接受挑戰的性格,他當時介入海上貿易生意是很自然的事;況且,從事這種貿易,霍英東比別人有條件,一來他早些年買賣過戰時剩餘物資,有這方面的門路和經驗,二來他母親當時還經營駁運生意,有自己的船,也有不少熟悉的船客。與內地通商,在當時向聯合國挑釁,是非常危險的事;但霍英東顧不上這些,只要有錢賺,就要去搏一搏。霍英東海上冒險從事貿易,一直持續到朝鮮戰爭結束。3年下來,霍英東賺了不少錢,但付出的代價很大:他的身體變得更為瘦弱,體重只有103磅。

據霍英東說,當時從事這種生意的,100人當中,只有一個人真正成功,成功率極低。失敗者,不是當時被抓到,就是賺到一些錢後因使用不當而前功盡廢。


yiwohe點評:有些錢只能給某些人賺,但是代價也是巨大的。

1950年前後,社會背景:內地政權易手,大量大陸資金流入香港,聯邦特惠稅讓吸引大量海外投資入港,房地產做為一個產業在香港隱現,1947年的地王是中國銀行,在中環拍到的一塊地,成交價是每平方英尺251.44元的價錢,相當於2706.56元/平米,1945年,香港人口在50萬左右,到1950年,香港有人口150萬

1953年6月,霍英東30歲,創立了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註冊資金是465萬(由此可見,英東在朝鮮戰爭期間賺錢遠不止100萬)。當時的英東,以為做房產跟開雜貨鋪一樣,兩個細節,銀行沒有開戶,現金放家裡,或者把現金換成黃金放在家中牆縫裡。首筆投資,因需要購置使館大廈的初衷竟然是要有個牢靠的地方存錢放金。

因需要購置使館大廈,結識賣方利銘澤、利孝和兩兄弟,並借勢,成功開戶滙豐銀行,並以市場利息1分8厘的三分之一6厘成功借得150萬,並認識到銀行的重要性。

繼霍興業堂(主要是買物業招租)之後,在香港當時大多公司對公司之間樓宇買賣,然後買樓的公司再分別招租,霍英東自己算了筆帳戶,覺得這種傳統的房地產市場這種買樓出租的運作方式(這不就是電子商務中的B2B2C模式),起碼7~10年才能翻本,資金利用效率太低,於是首先創新運營思路於是又成立了一間立信置業公司,專門建造和買賣樓宇,目的就是自己買地建樓直接賣給香港市民(B2C)。與此同時,為了降低其房產開發成本他還成立了一間有榮工程有限公司,利用他原先擁有的各種船隻,經營淘海沙和運輸海沙業務(降低建樓成本),後來又從事填海開港等工程(降低拿地成本)。


yiwohe點評:改變遊戲規則,制定新的遊戲規則:

1、讓不動產,產品化,標準化,解決商品流通問題,解決用戶看房難,中介經商看房難的問題,首創售樓說明書,讓看房買房變的簡單。

2、1950年前後,香港房產銷售已經出現了分層出售(羅顯勝大律師),房產從以前的公司對公司交易,擴大到個人,但是些個人在當時基本上都是富人,富人畢竟少數,英東覺得還不能讓廣大香港市民加入購房者行列,不能徹底活躍香港樓市,於是聯合高露雲律師首創了"樓花"模式,就是現在分期付款的方式,這個新的遊戲規則,徹底的顛覆了香港當時的房地產行業,並影響至今!

對內解決降低建設成本,對外解決出售問題,並利用新的模式全面玩轉資金鏈,英東已經在香港所有房產商中立於不敗之地。

結果是:

霍英東創出"賣樓花"和印發"售樓說明書"兩個新招,霍英東發展的樓盤貨如輪轉,新樓盤開售的消息在報紙上一刊登,往往一天內就訂購告罄。

短短一年多時間裡,霍英東就在四方街地盤建起100多棟、共600多層、摺合約50多萬平方英尺的樓宇,四方街一帶,也因此成為香港最早、最大的社區之一。而霍英東,也因此財富劇增,成為地產界的新貴。以每層樓賺1萬元計,光是四方街地盤,霍英東就賺了600多萬——而且,自己的基本沒有動用大多資金,基本上是靠買家的訂金把樓宇建好的(C2P)。

同時,立信大廈和香檳大廈也在建設。立信大廈位於九龍彌敦道和佐敦道交匯處,是霍英東與香港牛奶公司合作興建的。牛奶公司提供地皮,霍英東負責投資興建,建成後把大廈的底層交由牛奶公司經銷牛奶製品,以此作為對牛奶公司提供土地的補償。香檳大廈是霍英東向何東買地興建的。

建高層大廈出售又遇到了此前多層住宅不存在的新問題:

以前建的樓基本上就是5,6層的多低層建築,每層1000平方英尺(92.9平米)左右,住戶也單一,基本上是居住為主,高層大廈不同,單層面積大,用戶性質也多居用,商用,都有,此前的分層出售又制約的英東的房產事業,

當時大廈出售有兩現有模式,就是買家以買樓的錢入股賣家的公司,獲得賣家公司股權參與每年分紅並擁有所買樓層的使用權(但需要交租金)的模式,但這種模式對於買家不公平;還有一種模式是就賣方和買方誰占整樓51%以上,誰就有整個大樓管理權的模式,不論那一種,英東看來都有弊端,


yiwohe點評:霍英東再次創新創造了"公共契約"解決物業管理問題,開分層出售到分單元出售之先河,有了這個創舉也有了香港甚至全球高樓林立的時代。

霍英東涉足地產行業只一年,購使館大廈,又閃電般在四方街建成100餘棟樓宇和立信大廈、香檳大廈,而且都是一銷而空,在香港地產發展史上創下了一個神話。用"氣勢如虹,雄傲港九"八個字來形容霍英東初涉地產行業時的卓越表現,實不為過。

1955年,霍英東32歲,從利氏家族利銘澤手中購得利園山地塊,投資興建一幢香港當時最高的大廈——蟾宮大廈。"賣樓花"、分層分單元出售大廈等經營方法的革新,是香港地產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它加速了地產市場的繁榮,也促進了香港經濟的迅速發展。同時,一舉成為當時華資最大地產商。

整棟蟾宮大廈,包括建築費在內,總投資約200萬港元,但其實我們只動用地價一成的資金10.3萬元,其餘的費用全靠賣樓花,用買家的錢來交地價、蓋樓。樓價好像是每英尺80元,我們賺了100多萬。霍英東自述。

不把使館大廈這些出租的樓宇計算進去,光是出售100餘棟四方街唐樓和香檳大廈、蟾宮大廈,一年多時間,霍英東已賺1000萬港元以上

1945年抗戰後,到1950年,大量內地居民入港,受港府1903年,民用住宅高度低於5層的限制,當時香港5層的高樓少之又少,10處左右,多數都是三層以內的木樓,這種古老的木樓平均每幢多住近100人,居住條件非常差。

yiwohe點評:英東的成功,在於順天勢,應民心,佔地利!

風頭正勁的時候,易遇危機,同年,英東被傳被港府遞解出境,事後看來原因,可能是英東得罪了地產同行,被行內人謠言,或者港府因其朝鮮戰爭期的對大陸的貿易故意謠言,不論怎樣,英東,還是通過登報澄清並半年內未出意外,謠言不攻自破。

1956年,霍英東經湯於翰、陳雲裳夫婦介紹向都教會買下在銅鑼灣的舊樓,同時興建希雲大廈、禮雲大廈和加路連山大廈。

1957年,又建成東廬大廈、禮加大廈和禮希大廈。這些樓宇,都是採用賣樓花方式推銷,結果都被買家搶購一空。

1958年,受英東發明的售樓花模式的影響,香港各地產商全面參與這一模式推行, 港府為防止這種用買家的預付款蓋樓,出售的模式帶來的風險,為保障買家利益,出台法律規定,房產開發商必須先投入一定的資金建樓後,才能賣樓花,同時,賣樓花的錢實行資金託管於律師行。這使得那些通說預付10%大量拿地,本想用賣樓花的錢蓋樓的房產商面臨資金困境。這裡面就是英東的朋友陳德泰,陳德泰受英東指點,找滙豐銀行代其處理土地,樓宇資產,渡過難關。李康節的攤子比陳德泰大的多,後來,牽涉到何賢(聯合公司當時大部分借貸都是何賢簽字,民生銀行讓其還錢),後來,還是周恩來總理出面平息此事。地產危機期間,英東以低價大量吸納空置樓宇和地盤,資產劇增。


yiwohe點評:讀史能讓人清醒的原因就在這裡,20世紀50年代前後的香港發展史就是中國大陸後來房地產市場發展的一個預演。

1960年,他再次與湯於翰醫生合作,在半山購入嘉慧園和普樂道2號等地盤。

1961年,廖寶珊事件,英東未答應與廖寶珊簽訂資產併購假合同,致使廖寶珊旗下物業被當時提供給其3000萬港元應付由於傳廖寶珊走私毒品,被遞解出境帶來的廖創興銀行擠兌危機的滙豐銀行和渣打銀行拍賣,廖把錢看的太重,想不開,引發高血壓,腦淤血死了。同年,英東為拓展海沙生意,從泰國購得當時亞洲最大的挖沙船。

1962年,霍英東自朝鮮戰爭結束之後,第一次到內地。那次,他去了廣州,找廣東省工商聯合會和中國五礦公司廣東分公司洽談海沙生意。最後,廣東五礦公司委託有榮公司為中國海沙出口香港的總代理,並指定深圳的大鵬灣、小梅沙、鹽田等地為有榮公司的采沙區,廣東方面安排工人采沙,而有榮公司則負責把沙運到香港,專賣給港府。


yiwohe點評:半個香港都是霍英東造出來了,此言不虛。

1963年-1967年,太太團,讓英東接觸到澳門博彩業,助何鴻燊竟得澳門博彩牌照後,組成聯合成立澳門旅遊娛樂公司,並成立澳門信德船務公司,著手搞港澳海上交通。

1964年,我們花了1000萬港元從外國買進第一艘水翼船馬嘉倫公主號,改名為路環號,行駛港澳之間,行程由原來的3個多小時縮為1個小時,吸引多一些香港人到澳門旅遊。


yiwohe點評:特種經營,寡頭玩法。

1964年9月底,霍英東應邀到北京參加國慶活動。這次上京,他並沒有直接從羅湖過海關,而是繞道澳門回內地,有人指此舉是為了避人耳目。在北京,霍英東第一次見到鄧小平。

yiwohe點評:紅頂之路,非常遠見。

1965年,香港人口到了300萬,在1965年度的政府稅收預算中,來自地產業之賣地、差餉、物業稅等收入,超過總預算17億港元的1/3。近10年間,政府出售土地所得收入,相當於過去歷年港府出售土地所得收入之總和。同年,霍英東又開始動工興建聯利大廈、銅鑼灣珠城大廈、尖沙咀漆咸道高高大廈,以及青山道62號、城南道53號至55號和官塘雲漢街23號住宅樓宇,其中珠城大廈為霍英東與何鴻燊等人合資興建,裡面有後來被邵氏家族購買後改名為翡翠和明珠兩家電影院。

1967年5月7日,受內地文革影響,香港進入工潮動蕩期,遠走英國,此後周遊列國半年之久。後經歷英美政治迫害,賤賣星光行。進軍汶萊,建設深水港。

1968年,他斥資發展康寧道24號第一期工程;1969年,發展維多利亞大廈、康寧道48~52號第二期工程、銅鑼灣道82號工程。

1968年,馮堅妮為霍家生下一個兒子——霍文遜。那年,霍英東正好有一棟大廈落成,為紀念文遜的出生,他還特別把這棟新大廈命名為文遜大廈。同年,霍英東又與另一位女子林淑端結合,並於1969年生下霍顯揚。1960年、1962年和1966年,林淑端又分別為霍家生下顯旋、顯光、顯強三個男丁。

1969年李福兆創辦遠東證券交易所,1971年胡漢輝等人創辦金銀證券交易所之後,香港的股票市場更是風起雲湧,不少公司乘勢上市,大量套取現金,大發橫財。

1970年,決定投資3000萬建葡京酒店。1970年,斥資140萬買下薄扶林沙宣道33號豪宅,並發展缽侖街124~128號工程。然後,又將資金投放於軒尼詩道、天后廟道一帶的物業。

1973年,以信德船務為主體的信德集團在香港掛牌上市。海灣淡水湖工程高質量圓滿完工,1973年3月份,由於香港一些大財團從股市獲取巨額利潤後,紛紛將錢外調,加上假股票充斥市場,大財團人為造市,以及受西方"能源危機"影響,股市大幅暴跌,一個月後,恒生指數自17000多點跌破1000點大關,此後,恆指又一直滑落,到1974年底,更跌至150.11點,香港經濟深受打擊。

1973年,英東50歲,成立東方石油公司。

80年代中期,當他在全國政協、人大機構擔任職務,1986年,霍英東宣布不當澳門旅遊娛樂公司董事長一職,霍英東已經成立"霍英東基金會",致力於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體育、教育和慈善事業。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最後他對娛樂公司的股份重新處理,把它划進"霍英東基金會"。

yiwohe點評:功成名就,圓滿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