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絲路紋樣大轉折——從「漢晉雲氣」到「大唐新樣」

絲路紋樣大轉折——從「漢晉雲氣」到「大唐新樣」

文 | 春梅狐狸

(原創文章歡迎分享朋友圈,轉載請後台聯繫申請授權)

本文其實是《絲綢向西,紋樣向東——從經錦到緯錦 | 讀書筆記》的下篇,被我一拖就拖了半年,慚愧。上篇說的是織物,下篇說的就是紋樣。

本文是《中國絲綢藝術史》第七章「絲路大轉折」的讀書筆記,還涉及了部分前後章節的內容,以及相關的書籍(PS:原書已經被推絕版了)。

神仙來客:雲氣動物紋

對於漢錦(經錦),我們最熟悉的紋樣其實是雲氣動物紋錦,比如著名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便是其中的代表作。(關於它的織造見:《聊聊「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成功複製背後的歷史與科技》)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

許多雲氣動物紋錦的特徵都可以在它身上可以找到:比如以雲氣作為了圖案的骨架(可能你覺得不太像雲),中間一般會有動物和銘文,並且常用五色作為圖案的配色構成。

雲氣動物紋錦目前發現的年代以東漢到魏晉為主(一般多標記為「漢晉」),再往前推的世代,另一位我們的老朋友辛追娭毑的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里出現的是另一種極具特色的紋樣,即「雲氣紋綉」,是我們在《技術如何與藝術交融?古人的回答是,絲綢服飾!》里提到過的「長壽綉」、「乘雲綉」、「信期綉」等。

長壽綉

T型帛畫局部

這些名字來自於出土的遣策,但是我們看這些紋樣就會發現它們極其注重線條感。從馬王堆漢墓的「雲氣紋綉」到漢晉時期的「雲氣動物紋錦」,中間相差了百年以上,又發生過什麼了呢?這裡就可以提到刺繡紋樣與織造紋樣的區別

刺繡紋樣更為靈活,它的技藝決定了圖案的表現力,比如我們之前《鎖綉:最古老的刺繡工藝,你還能認出蒼老的它嗎?》就介紹過這一時期的刺繡主要是鎖綉,所以它比較擅長表現這種有線條韻律感的裝飾性很強的圖案。

鎖綉

而織造調用的社會力量更大更廣泛,刺繡往往個人可以完成,而織造紋樣的循環和色彩豐富性是有技術限制的。之前介紹《ikat:貫穿世界古老文明角落的染織工藝》的時候就有人問,為何ikat沒有在中國中原地區流行呢?你看看我國公元前就能用錦這樣的經重組織來表達複雜圖案了,哪還來得及回頭去發展整體技術要求較低的ikat?(不過其實每一條路對於美的表達都是獨特的,我國古代因為某些技術革新太快也錯過了許多有趣的變化)所以,「雲氣」紋樣在織錦上「遲到」了。

雲氣動物錦紋系譜,來自《中國絲綢藝術史》

以上可以稱作本土傳統紋樣,它們呈現的是一種彷彿人神共存的世界,想像瑰麗無比,卻又似乎在地面上留了一條根。這個發展卻因魏晉南北朝的文化交流與絲綢之路的藝術輸入而發生了變化。

西域之風:聯珠動物紋

我們前面講到,雲氣動物紋的特點是以雲氣為骨架、動物分布其中,而從西方來的主要是薩珊藝術則是另一個相似又不同的特點,以幾何圖形為骨架、動物部分其中,但是從西域來的動物卻是許多並非中國原產的動物,所以形成的是聯珠動物紋

雲氣動物紋錦

聯珠動物紋錦

我們先說幾何骨架,比如「聯珠紋」。之前在《西域風的源自中國的日本文創:四天王狩獅紋錦卡包 | 人間萬物》里小小提了一下,「聯珠」並非主體而是骨架,而由「聯珠」構成的骨架也是多種多樣的。

聯珠紋常用骨架排列形式,來自《中國絲綢藝術史》

不同骨架的聯珠紋,出自《敦煌歷代服飾圖案》

而動物就更好理解了,比如上圖中這種帶著翅膀的天馬,就在北朝末期後開始頻繁出現,它應該是西方的一種神靈。不僅是西域的動物,在一些其他紋樣形式里,動植物都表現出它們的文化血統並非來自於本土

《西域風的源自中國的日本文創:四天王狩獅紋錦卡包 | 人間萬物》里的文物原件,我們一看人物就是一張胡人面孔,獅子也非中國原產,中間的生命樹更是一個重要的中亞元素,有意思的是人物的坐騎竟然沒了中國早就發明的雙馬鐙。這些都表明這個題材是效仿西方

四天王狩獅紋錦

自然之愛:寶花、唐草、摺紙花鳥

當聯珠所包圍的圓形成為一個獨立的封閉的圖案單元,便是「聯珠團窠」,上圖「四天王狩獅紋錦」便是這樣的一件。

唐代時期紋樣劇烈變化,比如團窠環變得更加豐富,之前聯珠是簡單的單環,而後發展出雙環,還有捨去聯珠採用花環。畢竟聯珠只是對於骨架的構成,骨架自然也可以使用花草呀。其中比較突出是「陵陽公樣」,學者們認為它應該是動物為主題、花卉為團窠環的一類紋樣

立獅寶花紋錦

絲博出了不少這個紋樣的周邊,我這個是帆布包(¥20)

而唐代的團窠花卉又稱作「寶花」,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起一些圖案里穿插的四瓣小花,但是始終是配角而已。到了隋唐時期漸漸豐富起來,並且吸收了多種東西方植物的元素,成為了一種沒有特定母本、表現理想狀態的花卉題材

縹地大唐花文錦

對於自然界植物花草的描繪,促成了另外兩個我們較為熟悉的題材:「唐草」和「折枝花」

「唐草」常見在一些日本材料里,其實它是纏枝卷草花卉一類題材的稱呼,它的骨架常常S型纏繞,所以比較有名的就有「對波骨架」

對波骨架之一,出自《敦煌歷代服飾圖案》

許多來自西域的植物題材,如葡萄紋、忍冬紋,也是唐草紋樣的來源。

綠地葡萄唐草紋半臂

而折枝花鳥應是從循環較小的花卉題材團窠發展而來,並且從當時雜糅的想像風格里分化出來,走上了一條寫生的道路,並在唐代後期成為主流,從而影響了後續的道路,比如我們很熟悉的宋代服飾上的紋樣。

小結

從如真如幻的「雲氣」到細膩描摹的自然,紋樣因絲綢之路的影響而發生了變化。如果你不了解這些過程,只能去臨摹一些已有的紋樣。其實在《為了裝X,現在寫真集都包裝成服飾復原學術成果了!?》里沒說的話還有,服飾復原不僅僅只有結構,還會有面料和工藝,常沙娜先生的圖你是用手繪?刺繡?還是印花?這些裡面還可以再細分。無論你是想100%復原,還是做一些設計創新,這些都是你所需要的。

照例,這個系列會有一個思維導圖(前半部分在上篇):

(我欠了好多讀書筆記,最近加油整理出來)

-

春梅狐狸@傳統服飾

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里的服飾愛好者

[ 百度百科TA說特邀科普作者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統服飾 的精彩文章:

「織機」讀書會結束了 還有這樣那樣的計劃在飛
大宋宮詞:從清宮京劇里穿越來一位「蕭太后」

TAG:傳統服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