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吃透瓦良格號航母,中國至少用了10年

吃透瓦良格號航母,中國至少用了10年

距離「遼寧艦」服役已過去六年時間,但其中歷經的波折至今仍歷歷在目。「遼寧艦」是我國擁有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卻非我國自主研製而成,而是花高價從烏克蘭購得尚未完工的半成品。當時由於外界干擾施壓,遼寧艦原型「瓦良格」號遭遇到了動力設備被拆除,滯留黑海一年多等種種困難,歷經千辛萬苦才來到國內。然而,最難的時期卻是回國以後。

對於中國來說,「瓦良格」號運至境內並不代表大功告成,反而是一個艱難的開始。因為有其它國家橫插一腳,烏克蘭無奈之下只能拆掉了「瓦良格」號航母上的動力設備,最終留給中國的只是一個空殼子半成品。在此之前,中國雖已有大型水面艦艇的建造經驗,但對航母領域卻是從未涉足過,所以即使「瓦良格」號已完工一半有餘,我國在初期還是多多少少有些摸不著頭腦。

改造「瓦良格」號航母困難重重,其中最大難題當屬我國對它原始設計方案的不了解。改造航母不像改造二手房子,就算不了解原始設計方案,掃一眼也能大概知道設計意圖。我國不是「瓦良格」號的設計方,對很多設計意圖都一知半解,不知道如此設計的原因,也就不知道這樣的設計究竟對不對,從而無法在原有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更加合理的修改。坊間傳言,當初烏克蘭雖然在美國壓力下拆除了「瓦良格」號上的動力設備,但烏克蘭卻「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偷偷將航母的設計圖紙隨「瓦良格」號一起送給了中國。

誠然,在航母建造方面烏克蘭確實給中國提供了一些幫助,但傳說中的圖紙卻是子虛烏有。遼寧艦的總設計師朱英富院士曾經在講座中提起過部分遼寧艦的建造細節,他稱我國軍工人員在剛剛接手「瓦良格」號時頗有幾分束手無策的感覺,因為沒有航母設計經驗,也沒有任何圖紙作參考。在此情況下,中國吃透『瓦良格』號航母的原始設計方案著實用了好幾年的時間,這也是當初將其拉回大連造船廠而數年未有動作的原因。

空殼子是真的,保留的動力系統是假的;烏克蘭幫助是真的,暗藏圖紙是假的。說白了,「瓦良格」號之所以能蛻變成更先進、更符合我國需求的「遼寧艦」,主要靠的還是我們軍工人員的智慧以及建造大型水面艦艇積攢下的經驗和觸類旁通的能力。從2004年開始續建,到2012年服役,再到2013年開工建造國產航母,可以說吃透瓦良格,中國至少用了10年的時間。但這十年卻是為我國航母建造領域打下堅實基礎的十年,我國自主研製的首艘國產航母服役在即就是對往事最好的回應,崛起吧,祖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機圖 的精彩文章:

美記者曝俄羅斯曾威脅動用核武器,170枚核彈頭令東歐膽戰心驚
一個時間長,一個速度快,中美高超音速武器之終極對決

TAG:軍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