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影》:銀幕「分身術」是如何實現的?

《影》:銀幕「分身術」是如何實現的?

你洞穿其中的奧秘了嗎?

片名:《影》

導演:張藝謀

主演:鄧超/孫儷/鄭愷

片長:116分鐘

類型:劇情/動作/武俠/古裝

劇情概述:這是一個關於替身的故事。替身自古有之,人稱「影子」。有刺殺,就有影子,影子必須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替主人博回一命;影子又必須與真身互為一體,令旁人真假難辨如同孿生。

沛國大都督子虞,被敵國戰將楊蒼擊敗,負傷之後啟用從小培養的替身境州,為他行走在朝堂和戰場。同時,沛國國君沛良與大都督子虞互相算計。作為「影子替身」存在的境州在貴族的權謀遊戲中苦苦求生,為了活下去而經歷種種困境和掙扎。

劇本3年,攝製1年,後制1年,張藝謀的《影》終於呈現在我們眼前。對於觀眾而言,這是一場恢弘大氣的「水墨風」視覺盛宴;對於演員來說,這也是一場考驗演技的奇妙心路歷程。

比如一人分飾兩角的鄧超,就在子虞和境州雙重身份之間徘徊,陽剛或陰鷙,消瘦或健壯……從外到內都如此分裂的二者,竟由同一個人來演繹。如此出神入化的「分身術」究竟如何在鏡頭面前施展的呢?

子虞(左)和境州(右)。(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其實,對於一人分飾兩角的構思,《影》並非「首開先河」。早在上世紀90年代,影視的後期製作就開始進行畫面層級的技術性探索,很多製片方甚至會專門設計劇情來展示「克隆」技術,常見的橋段莫過於經典式喜劇《天生一對》和《老友記》中的雙胞胎人設。

外貌相同的兩人同台飆戲,惹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種種誤會,到最終真相大白,著實令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過足眼癮,但走到幕後,這其中的「神操作」可要來得複雜許多。

《天生一對》劇照。(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情況一:不同框。

在一部電影中,分飾的兩個角色不會一直出現在同一個場景和畫面中。畢竟他們還有各自的分支劇情要去鋪墊。所以秉持著「能省則省」的精神,只要化妝師為演員裝扮不同的造型,分開場景拍攝即可。

這裡還要強調造型的重要性:既然長相相同,區分人物的方法則要依靠「服化道」實現。髮型、膚色、服裝、肢體語言等,都可以將兩個角色的特色顯示。比如《影》中,鄧超先在3個月內健身增重20斤,進組時體重達到肌肉飽滿的83公斤;替身戲份殺青後,又在兩個月內急速減重40斤至63公斤——這就是在身型上「下功夫」。[1]

為了飾演《影》中兩個角色,鄧超體重變動巨大,妻子孫儷也表示心疼。(圖片來自turbosun)

情況二:同框不同時露臉。

千呼萬喚,子虞和境州終於見面了。在兩人面對面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怎麼沒有同時露臉?其實,這還是場景設計的一種「障眼法」。

先來看看下面這張圖,你能看出背對鏡頭的男人是誰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一個沒有露出面部的演員,我們只能通過他的裝扮來判斷這個人的角色,所以……找個身高體型相當的替身客串不就好了?

《午夜巴黎》劇照。(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業內人士把這種拍攝手法稱之為「正反打鏡頭」,通俗來講,就是兩人面對面時,有兩個鏡頭分別拍攝兩個角色,從正面、反面來記錄對話過程。「正反打」還可以劃分為「內反打」和「外反打」。前者拍不到背對鏡頭的人,而後者則會以肩膀、腰部、膝蓋等身體部位,帶到背對鏡頭的人(比如上圖)。不難看出,「外反打」側重體現人物之前的關係,因此也適合用在子虞和境州的對峙場景中。

對於演員來說,同一場景則需要演繹兩遍,和替身對好台詞,在後期剪輯在一起,就不會穿幫了。但說來容易,做來難。同框戲對演員的最大的考驗,其實就是自己與自己搭戲,兩個角色的表演節奏,要由一人完成,而且各有不同,相得益彰,這樣才能使觀眾相信同框里是不同的兩個人,這是對個人演技的巨大考驗。通過最終電影藝術效果看,鄧超的演技令人佩服。

境州戰鬥場景。(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此外,由於兩個角色的拍攝周期存在2個月的時間差,在第一遍境州的戲份拍攝完後,攝影指導趙小丁,要把攝影機位置嚴格定位,詳細記錄攝影機俯仰角、鏡頭夾角和鏡頭的焦距、焦點,以及複雜的燈位布局和各種光線參數,這樣才能在兩個月之後完美複製匹配,進而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進一步的藝術創作。

情況三:同時露臉但無肢體接觸。

事實上,剛才提到的兩種情況都還沒有輪到電腦後期「上場」,那是因為兩個角色沒有過多的正面接觸,而一部作品真正的看點卻莫過於此。

對於同時露臉的後期處理,有兩種實現方法:一種是畫面拼接,另一種則是影像疊加。

先來說說第一種。喜歡看抖音的你,是否注意到最近流行的一段視頻?那就是可以用相機的全景模式拍攝多人的「分身」照片!這其實就用到了拼接的原理。首先鏡頭只掃描到一段場景,隨後你可以來到接下來的畫面中,再擺出個瀟洒的pose,相機就能記錄下另一個出現的你,實現以假亂真的「分身術」。分別記錄的鏡頭經過拼接,組成一幅畫面,這就和鏡頭的拼接是一個道理。

(圖片來自友情手機站)

至於影像疊加,就好像大家小時候玩的遊戲。在兩片透明的塑料片上畫兩個小人,隨著塑料片互相堆疊,兩個小人也慢慢靠近。其實,我們可以把底層的塑料片看作背景,上一層的小人則是一個角色被嵌入這個場景中。因為不同層次的累加,演員在飾演對手戲時會在中間隔一段距離,好像怕是碰到彼此,這其實也是因為怕穿幫。

《老友記》劇照。(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情況四:同時露臉且有肢體接觸。

由於沛王驗傷真假,子虞需要在境州身上製造相同的刀痕。在這段場景中,我們終於得以見到兩個鄧超的大量對手戲,而這種帶有肢體接觸的動作,處理起來也是最困難的。

提到互動,自然少不了替身演員幫忙,來提高肢體交互性。在這個場景中,鄧超先演一次境州,替身演一次子虞;再反向操作一次。這裡告訴你一個小秘密,為了提升動作變換的準確性,現場會播放「滴滴嘣」的三秒提示音,聽到這個聲音,演員就要換一個動作來做出相應的肢體,甚至表情反應。是不是有點像廣播體操?

素材拍攝完畢,如同上文所講,雖然已經嚴格進行了時間點的控制,但一些動作和透視的不準確難免存在,畢竟兩次表演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樣。所以,這就需要後期進行適當調整,來保證素材在表演交互上的協調統一,其關鍵點就在於肢體銜接的部分,例如:境州被劃傷胸部後,他的身體怎樣顫抖;傷口是在胸口的哪個部位;傷口劃開的動畫效果、流血的動畫效果;子虞的手按在境州傷口上的動畫透視節奏的匹配等一系列過程。

(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除了演員,同框鏡頭中的很多背景細節還要列入考量,這不僅僅是為了防止穿幫,更可以凸顯肢體動作質感,體現動作銜接的真實性。這些在兩套素材里都會進行處理。比如,為使得水花的效果自然,前期拍攝團隊採集了各種角度、形態的水花效果,在此基礎上添加CG的水花,這樣的流程製作出的水花更多一分潑灑飄逸之感。[2]

在山洞練武的這場戲中,你是否注意到那根竹竿是假的?針對兩人的空間距離,視效藝術家進行了真實竹竿的柔韌彎曲測試,同時移動了演員的相對位置,調整手握竹竿的揮動頻率以及運動軌跡,並模擬出揮竿的水花和地面濕潤的反射和高光,這一系列的技術方案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CG竹竿動畫更真實,,使特效製作與畫面氛圍融為一體,呈現出觀眾「毫無察覺」的視效鏡頭。

(圖片來自時光坐標後期解說)

實現兩個鄧超的互動是不是很困難?這還是要歸功於前期拍攝團隊的策劃與協調,後期視效團隊的鑽研與打磨。看起來,只有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對於電影藝術創新的熱情,才能呈現如此驚艷的視覺盛宴呀!

參考資料:

[1]《看來看去,都是電影》,大眾電影

[2]《「不漏痕迹,融入敘事」背後的細節與執著——時光坐標《影》視效部分揭秘》,影視工業網

作者:東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個個都有神奇「鳥事」
最好的抉擇:如何做一個理智的「病人」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