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風味人間》才播一集,網友就饞哭了!

《風味人間》才播一集,網友就饞哭了!

【文/觀察者網 郭肖】

曾經,央視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俘虜了萬千中國吃貨的心。

現在,《舌尖上的中國》第1、2季總導演陳曉卿又帶著新紀錄片來了。

這一次,他走出了中國,拍出了一部「舌尖上的世界」——《風味人間》。

《風味人間》的拍攝足跡遍布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第一集《山海之間》中,就出現13個國家和地區的大約20多種特色美食。

《風味人間》是陳曉卿離開央視後的第一部作品,他在微博上說:「節目不算難看。」

陳導謙虛了,何止是「不算難看」,簡直太精彩了!

節目僅開播1小時,播放量就突破1億,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4,比《舌尖上的中國》系列還要受歡迎。

在拍攝方式上,《風味人間》運用了超微觀攝影、顯微攝影等拍攝方式,將視角縮小到「分子級」,觀察食物細微的變化和紋理。

有網友說,這簡直是用拍《地球脈動》的方式在拍食物。

在拍攝內容上,《風味人間》回歸食物本身,並對食物追本溯源,從自然物產、地理環境、社會習俗、文化方式等角度進行詮釋。

導演高群書說:拍人間,可以有很多方式,以食物表現人間,自《舌尖上的中國》開始,到這次的《風味人間》,陳曉卿已臻上上乘。

不少網友看完之後的第一反應則是:好餓!

那麼這部《風味人間》都介紹了哪些食物呢?

旗魚

立翅旗魚是台灣人的一道美食,冬季旗魚最為肥美,油脂綿密,適合生食。

台灣當地人更喜歡小炒,旗魚皮富含膠原蛋白,大火旺炒,帶有濃郁家常風味的三杯旗魚皮就端上了桌。

美味的旗魚是台灣人冬季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其捕撈方式也非常特別。

鏡頭裡的男孩正在做的就是在6、7級的大風浪里,用長鏢鏢旗魚。這是中國台灣東部海域漁民的風俗,大風捲起狂狼、洋流交匯,魚群被卷上海面,追逐覓食的旗魚現身了,男孩手持一根長鏢槍,立在船頭,大喝一聲,對著前方出沒的旗魚刺了出去,沒有刺中,他立刻收回鏢,等待下一次出鏢。

然而,一天下來,空手而歸。直到最後一次出海,一條旗魚逆流而上,男孩看準目標擲出鏢,終於中了!

魚鉤刺穿旗魚的背脊,男孩一鼓作氣,用力把魚拖上船,旗魚藍綠色的背脊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火腿

從徽州火腿到西班牙火腿,中西對比,讓我們看到了不同文化對美食的詮釋。

西方人注重儀式感,所以火腿切片、享用都是互動表演。當地著名的火腿切片大師掌刀,切上薄薄的一片肉,送到客人嘴邊,客人輕輕靠近,舌頭輕卷,將火腿吞入口中。

而在中國人看來,火腿主要是在過年吃。上一年腌制的火腿,完整經歷四季,隆重地進入年夜飯的餐桌。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坐在飯桌前,火腿代表的也是團聚。

大閘蟹

說到大閘蟹,光是解說詞就能讓人流口水:只取蟹膏蟹黃的禿黃油,蟹殼也有妙用。吳茱萸籽實,生薑去腥提鮮,蟹油浸潤膏黃,只添加鹽與少量魚露輔佐略硬的雌黃,綿潤的雄膏,雙劍合璧......

在荷蘭,大閘蟹屬於入侵物種,如今,大閘蟹的身價暴漲了20倍,補蟹也成為荷蘭人西蒙一家的主業。然而,西蒙一家人從來不吃大閘蟹,因為他們覺得太難處理了,似乎無從下手。

中國的廚師們處理起螃蟹來,卻是得心應手。他們對於蟹的構造瞭然於胸,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部位。

大閘蟹滋味馥郁,能成為中國人最愛的美食之一,來自於中國人高超的養蟹功夫。在關鍵的後期育肥階段,鮮活螺螄、蚌肉是螃蟹的主要食物,也讓大閘蟹膏肥黃滿。

土豆

在法國,牛奶融化土豆泥,攪拌均勻後,加入當地的特產乳酪,加熱後,乳酪的韌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做成的土豆泥延展性非常好,當地人最喜歡的土豆泥就是這樣做成的。

而河南的人們喜歡將蒸熟的土豆泥搗爛,做成洋芋攪團,配上蔥蒜,再來一勺辣椒汁水,酸辣辛香,是當地的招牌美食。

馬肉

新疆的烏倫古河南岸,哈薩克牧民靠馬肉度過嚴寒的冬天。在低於零下20度的夜裡,馬肉最大程度的保鮮。

第二天,馬肉在當地人們的煙火氣中「蘇醒」,均勻脫水,表層轉變成焦黃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馬肉的馨香。

不止這些,片中還出現了一些家常小菜。但即便是家常小菜,也能讓人情不自禁的咽一口口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寫過「如何謀殺你老公」的美國小說家,謀殺了自己老公
安徽銅陵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全國確診14起安徽佔一半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