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家村秘密|「大唐第一金碗」映照下的盛世悲歌

何家村秘密|「大唐第一金碗」映照下的盛世悲歌

原標題:何家村秘密|「大唐第一金碗」映照下的盛世悲歌



何家村,


在1970年之前,


還是一個寂寂無聞的村莊。

它的名動天下,


緣於一次石破天驚的發現!


1970年10月5日,


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個基建工地上,


施工人員在挖地基時,


在距地表大約0.8米處,


挖出一個高65厘米腹徑60厘米的陶瓮。


工人好奇地打開,


像打開傳說中的寶瓮——


一片金光耀眼!


何家村窖藏」出土地



在何家村發現的陶瓮


考古隊迅速趕到,


封鎖了現場並開始發掘,


6天後,


在第一個陶瓮出土地點的北側不遠處,


又一個陶瓮出土。


不同的是,

這一次不僅僅發現了陶瓮,


還發現一個高30厘米腹徑25厘米的密封大銀罐。


保存完好的兩瓮一罐被送至文保部門,


共清理出了各類器物一千多件,


包括各種金銀器、中外錢幣、


寶玉珍飾和貴重藥材等等。


其中,


被認定為「國寶級文物」的有3件,


「國家一級文物」數10件,


就是,

著名的「何家村窖藏」。


何家村窖藏


部分出土文物




鑲金獸首瑪瑙杯



鑲金玉臂環



瑪瑙盆



伎樂紋白玉胯



上:鎏金鳳鳥紋六曲銀盤


下:鎏金龜紋桃形銀盤




鎏金雙獅紋銀碗



赤金走龍



鎏金蔓草花鳥紋高足銀杯



鎦金舞馬銜杯紋皮囊式銀壺




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


伎樂紋八棱金杯



鎏金伎樂紋八棱銀杯



金筐寶鈿團花紋金杯



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



鎏金雙狐紋雙桃形銀盤


鎏金熊紋六瓣銀盞



鎏金蔓草紋銀羽觴



碗底有動物紋飾的銀碗



碗底有雙魚圖案的銀碗



摩羯紋金杯


素麵提梁銀罐





何家村出土的金銀器



忍冬紋鏤空五足銀香薰



金開元通寶


何家村窖藏


精粹




何家村出土文物中,


兩件被定為「國寶級文物」的鴛鴦蓮瓣紋金碗,


特別引人注目。


兩碗內壁分別墨書「九兩半」和「九兩三」,


據推斷應是碗的重量。


《紅樓夢》中,


丫頭鴛鴦是替賈母掌管金銀器的,


每次使用後都要稱重後入藏。


因為是貴重物品,


唐代金銀器掌管者為防止以輕換重,


每件器物上往往都以墨書標重,


有的還直接鏨刻出重量。




雖然有著碗的外形,


但專家推測,


此碗其實是唐代皇族飲酒用的。


與金碗同時出土舞馬銜杯紋皮囊式銀壺上,


舞馬口銜之酒杯,


就與金碗的形狀相同。


文獻中也有唐代用金碗盛酒的記載。


從現在掌握的資料看,


這兩件赤金蓮花碗


是唐代金銀器中僅見的最堂皇的金碗,


而且是目前為數不多的,


兩件都被評為國寶級文物的珍寶,


被世人稱為「大唐第一金碗」。



唐代規定「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純金、純玉」,


金器的使用範圍甚小。


官府作坊的產品原則上不流入市場,


除了供皇室宮廷使用,


貴族和官吏一般通過賞賜等途徑獲得。


這兩件金碗如此精美絕倫,


自然是由中央官府的金銀作坊院製作。


如果說認識唐代金銀器,


需要通過一扇神秘的大門,


那麼這兩件金碗,


就是打開大門的鑰匙。



除此之外,


何家村窖藏中還包括一些唐代的藥盒,


盒子上還有當時煉丹家們的親筆墨跡,


對於書法和藥物研究者,


有著極大的價值。




盛「光明碎紅砂」的銀藥盒


唐代書法,


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大高峰。


在這一時期,


真、行、草、篆、隸各體書中,


都出現了影響深遠的書家,


其中以真書、草書的影響最為廣泛。


出土藥盒上的文字風格,


與顏真卿書法幾無二致,


端莊沉穩、筆力雄厚,


可見顏真卿書法在唐中晚期,


確是一種流行書風。


煉丹家的書法由於是藥方,


所以多為行楷,


方便抓藥者辨認,


但又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


所以顯得十分自然隨意瀟洒。


當然,


何家村窖藏金銀器墨跡的書法價值


並不僅在於沿襲了顏體的風格,


而是在於其所書寫的器物不同尋常。


經常練書法的人都知道,


在金銀器上書寫比在紙上要困難得多,


動筆的空間也十分有限,


如此尚能做到書寫大方洒脫,


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無論從何種角度看,


何家村窖藏銀藥盒上的墨跡,


都稱得上巧妙自然筆墨淋漓。


在千餘年後的今天,


這些墨痕依然如新,


實在難能可貴。








多種「光明砂」藥盒墨跡





蓮瓣紋提梁銀罐





蓮瓣紋提梁銀罐上的墨跡




「上上乳」「次上乳」墨跡







「標重」墨跡


何家村窖藏


未解之謎


何家村窖藏,


為後世留下了領略不盡的美妙和震撼,


但也留下了千古謎團。


這批珍寶的主人是誰?


是什麼時候埋的?


為什麼而埋?



據相關資料,現在的何家村在唐代屬於興化坊。興化坊靠近皇城,是王族貴族居住的黃金地段。邠王李守禮、租庸使劉震等權貴都曾經在此居住。因此,有專家推測,能和時代上吻合的,而且身份可以和擁有這一批文物地位相當的,可能是邠王李賢的兒子嗣邠王李守禮。而且歷史上李守禮還曾擔任司空,主管過皇宮手工業作坊和金銀鑄造業,所以他有條件接觸到這批財寶 。



「洊安」庸調銀餅


何家村遺寶中明確標有年代的租庸調銀餅,上面刻有「開元十九年」的字樣。專家們就將開元十九年 (731)作為判斷何家村遺寶埋藏年代的一個重要依據。寶物的埋藏遺迹明顯沒有經過任何修飾,是在慌亂之中埋藏的。開元十九年之後究竟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 ,使邠王李守禮匆匆埋下這些珍寶呢?


當時最大的戰亂就是安史之亂。專家們推測,在這場戰亂中,李守禮倉皇外逃,將這些財寶匆忙埋入地下,成為不被人知的珍藏。原中科院院長郭沫若也這樣認為,他在《出土文物二三事 》中寫道,這批文物 「為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五年 (756)6月因安祿山之亂逃奔四川時邠王李守禮後人所窖藏」。


這種觀點相當有影響,被人們沿用了30多年。然而,近年來卻遭到了質疑。



葡萄花鳥紋銀香薰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齊東方教授在經過研究後,否定了藏寶人是邠王李守禮這一觀點。


他認為,《舊唐書 》記載的李守禮是一個生活奢靡、揮霍無度的人,所以如果他手中擁有如此大量的財寶,早就應該揮霍一空了,不可能將這些財寶留下來而去借債度日。最主要的是,李守禮在開元二十九年 (741)去世,而安史之亂髮生在天寶十四年 (755),中間隔了十幾年時間 ,所以何 家村遺寶和他聯繫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還有一點,經過考古工作者的分析,發現何家村遺寶出土地點並不在邠王府的範圍內,而在邠王府的東邊。這些證據都證明了寶物的主人不是邠王李守禮,而是另有其人。


何家村遺寶中出土了大量的金銀器皿,包含了從初唐到中晚唐的不同器型與紋樣。其中年代最晚的是幾件鎏金銀器,明顯的特徵是裝飾著闊葉大花。專家研究認為,這種風格是在唐德宗時期開始流行起來的。由此推斷,何家村遺寶的埋藏時間應該是安史之亂之後。


有人綜合幾位專家的不同觀點,對何家村遺寶埋藏年代劃定一個範圍。這個範圍是從安史之亂到唐德宗時期。應該通過這個年代範圍並結合曾經居住在興化坊的官員,來推斷寶物的主人。



白玉忍冬紋八曲長杯



水晶八曲長杯


據 《兩京新記 》和 《唐兩京城坊考》記載,唐長安城興化坊中居住過的官員很多。通過排除法發現,在這些官員當中,可能與遺寶有關的,只有唐德宗時期的租庸使劉震。


劉震的住宅位置與何家村遺寶發現地點基本吻合,租庸使的職責之一是管理官府財物。劉震有機會接觸到這些財寶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劉震要埋藏這些財寶呢? 有專家認為是 「涇原兵變」造成了藏寶行為。因此,遺寶的埋藏年代,應在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爆發的涇原兵變中。



寶石


783年,唐德宗李適為解救被叛軍李希烈圍困的河南襄城,派駐守在涇原的唐軍前往救援。涇原5000大軍日夜兼程,十分辛苦。在途經長安時,皇帝派人犒軍,卻只給粗飯,引起了將士們的不滿。士兵們聽說「瓊林、大盈二庫,金帛盈溢」,於是發生叛亂。


叛軍攻佔京城,大肆掠奪皇宮內庫的金銀財寶,造成了嚴重的財產損失。據唐代的筆記小說 《太平廣記 》記載:在 「涇原兵變」8個月後,京師收復。劉震的外甥王仙客在此時返回長安。有人告訴他,因劉震投降叛軍,平叛之後,劉震夫婦都已被朝廷處死了。有人在此基礎上推測:在叛軍攻入京師,大肆劫掠之時,為國家保管財物的劉震為了安全,將這筆財寶草草埋藏。由於局勢動蕩,他不敢也不願意將財寶獻出。在朝廷收復長安後,由於劉震的投敵變節之舉,使他和妻子都被處死。劉震在興化坊內埋藏的大量珍寶也伴隨著他的被殺而沉睡地下,成為一個永久的秘密。



鎏金菱紋銀鎖


歷史的真相已經成謎,


何家村窖藏中的稀世珍寶,


見證了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盛世大唐。


然而,


盛世歡騰之下,


也隱含著一個時代的悲歌——


如此國家寶藏,


最後只能在動亂和殺伐中,


深埋地底,


沉入黑暗,


直到千年後世,


才在偶然中得見天光。


來源:文博山西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絲路遺產 的精彩文章:

宋雲西行 堪比法顯 玄奘的偉大壯舉
被遺忘的東方馬可.波羅——汪大淵

TAG:絲路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