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濃郁中國文化氣息 文房小器——硯滴!

濃郁中國文化氣息 文房小器——硯滴!


中國文化氣息 文房小器——硯滴 !

盆景微雜誌

硯滴的出現與筆墨的使用和書畫的興起有關。最遲在東晉時期,就出現了各種形狀的水盂,人們在使用中發現,用水盂往硯里倒水時,往往水流過量,於是出現了便於掌控水量的器物,這就是硯滴。硯滴也稱水滴、水注、書滴、蟾注等。

南北朝銅異獸形硯滴

古人對硯滴的定義比較模糊,易和水盂相混淆,分辨不清。《陶雅》中說,有嘴的稱硯滴,「水丞,謂之水滴,又謂之蟾注」,顯然,這裡把水盂(水丞)和硯滴混淆了。

清雍正紫砂桃式硯滴

《飲流齋說瓷》中說:「水滴,像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龜滴,由來歸矣。古者以銅,後世以瓷,明時有蹲龍、寶象諸狀,凡作物形而貯水不多者則名曰滴,不名曰盂。」也是一個模糊概念,「貯水不多者」,既不準確,也不科學。

硯滴是什麼,如何定義?—往硯中注水的各種造型的文房小器物中,有單獨的進水孔和出水孔,且水流細緩者謂之硯滴。

清乾隆 御制銅錯金銀仿漢硯滴

硯滴做工都比較精美,材質除金屬、玉石、瑪瑙外,大多是陶瓷材料的。

在造型設計上,也是窮其工巧,堪與後世出現的紫砂壺藝術相媲美。它們大都古雅別緻,多姿多彩,散發著濃郁的中國文化氣息。

清光緒 素三彩鴨形硯滴

魏晉時除流行漢時熊形滴外,蛙龜等青瓷硯滴也較為流行。

如青瓷熊硯滴,仔熊右手捧食慾入口,左肢輕扶左膝,神情專註。頂部有孔為注水口。與上器相比,更加栩栩如生。

明 銅鎏金瑞獸硯滴

南北朝時期水滴以動物造型更為普遍,如蛙形、兔形等,並有其他造型的硯滴。如青瓷棒槌形硯滴,其形狀頗像一條茄子,一端圓鼓上有雞心狀注水口,另一端為細管狀流。造型小巧別緻。器身刻劃卷枝紋,線條流暢自然。從紋飾上看,為南北朝時的典型器物。

明 銅錯金銀天雞硯滴

南北朝時期硯滴以動物造型更為普遍,如蛙形、兔形、等,並有其他造型的硯滴。如請辭棒槌形硯滴,其形狀頗像一茄子,一端圓鼓上有雞心狀注水口,另一端為細管狀流。造型小巧別緻。器身刻畫卷枝紋,線條流暢自然。

唐代硯滴形制小巧,造型別緻,除有瓷製品外,還有銅製品,導入龜形硯滴,造型為一龜口銜小碗,龜背有柱形鈕,龜甲雕刻精湛細膩,為唐代硯滴中的精品。

明 銅蟾形硯滴

宋元之時,瓷硯滴再度興盛,尤以龍泉青瓷所製為新穎別緻,有舟形、作俑形、童子牧牛形、魚形等。

魚形的硯滴,為一隻跳躍的魚形,口為滴,背部有一注水孔。造型別緻,魚身刻紋。通體施以灰青色釉,為元代硯滴中的精細之作。

越窯系青釉龜形硯滴

明代瓷業高度發達,硯滴自是爭奇鬥妍,歷代均有硯滴傳世,尤以宣德時器物別有風韻。

青花鴛鴦形硯滴,為象生鴛鴦形,背上有圓孔,上插有一滴管,平底,通體以藍地留白技法裝飾。器型精巧,胎白質細。左上留白地內青花楷書「宣德年制」。

清代硯滴以象生形居多,作工精巧,青白釉蓮蓬形硯滴,其造型極為別緻,左邊一朵荷葉為水盂,邊堆塑螃蟹,內有孔洞通向右邊蓮蓬,蓮蓬有出水孔為硯滴。和兩件文房用具為一體,前朝所少見,為清代早期器物。

宋 影青釉水滴

唯我獨尊——歷代皇家萬壽節與福壽工藝

先錫號科技服務成都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區首家科技無損檢測、斷代古瓷器、青銅器、鎏金佛像、宣德爐、田黃石、雜項(玉石、翡翠、錢幣)等的一家科技公司。引進最新能譜儀、拉曼儀,專業檢測瓷器老化程度和老翡翠等,準確率可達98%,當面檢測,結果立等可取。歡迎廣大藏友關注蒞臨!

公司地址:成都市高新區神仙樹西路3號院17樓19室

先錫號俱樂部,收藏家的專業俱樂部

祈求長壽是長久以來人們的美好追求。生日作為人生之始,人們常常通過各種活動去慶賀這樣的一天,古人寄予祈壽的情懷也被現如今的Party所取代。在中國古代社會,皇帝至尊,其祈壽祝福的活動也成為此類活動的至高形態。從唐玄宗始有皇帝將自己的生日設為節日,叫做千秋節,以後歷代名稱各異且逐步豐富創新,至明清兩代基本固定,即稱萬壽聖節,簡稱萬壽節。

乾隆款青玉填金百壽字蓋碗

皇帝生辰令節作為王朝的一項典禮,由開始的歡愉逐步走向莊嚴,至清代達到極致:從唐代的便殿行禮轉為在正殿太和殿行禮;把萬壽節與元旦、冬至並列為皇家三大節;大臣向皇帝行禮由再拜上升為三跪九叩,反映出皇權至尊的極端模式。從意在君臣宴樂轉為意在強化在家為孝、在國為忠的統治意識,宣揚尊崇孝道敬老,維繫社會統治的穩定。藉萬壽聖節的機會,朝廷出台相應惠澤萬民的政策,這對緩和社會矛盾,促進文化昌盛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乾隆款畫琺琅纏枝花卉紋萬壽無疆盤

萬壽聖節的本質

自古以來,人們為延長生命進行過各種努力與嘗試。秦始皇曾派徐福攜童男童女海上求仙藥,後代數多帝王煉丹服用祈壽。採取祝壽這種形式,則是自唐太宗始,把帝王生辰定為一項節日,藉萬民歡慶以求得心靈的寄託。及至清代,各項制度集大成,慶壽活動更加豐富。帝王慶壽作為一項禮儀制度,更加完善,既有皇帝的萬壽節,又有皇太后的聖壽節,還有皇后與太子的千秋節,亦有惠及耆老壽民的千叟宴。

銅鍍金松棚果罩

中國古代,凡是節日,多與自然節氣、習俗相聯繫,如因人設節者,皆後人為紀念辭世者的節操高尚,如端午節之紀念屈原、寒食節為紀念介子推。或者宗教節日佛誕節,亦是為紀念佛祖彌勒誕生。為生人設節,唯此萬壽聖節,且帝位更替,節日易時多變。透過生辰設節以及所行各種儀式的表象,我們可以看到皇帝唯我獨尊、不斷強化皇權的本質,而萬聖壽節設立本身亦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

黑漆描金萬福紋壽字形盒

隨著時代的流轉,萬壽聖節主要的意義也從宴樂歡娛,轉化為目的性更強的集權工具。以個人生日設節從唐代開始並被後世沿襲,當時突破了自古未有為生人設節的成規,突出了帝王的絕對權威。而唐宋之時,每位帝王人各一節,互不沿用,而且只有皇帝本人接受行禮,並不為生母皇太后上壽,重在強調個色彩,唯我獨尊。

光緒款黃地粉彩花卉紋「萬壽無疆」碗-局部

帝後本屬一體同尊,元代皇帝聖節時皇后尚可與皇帝一同御殿受賀,明代則為皇后御臨坤寧宮接受朝賀。但到了清代,皇帝萬壽節,不僅皇后不可與皇帝一同接受百官朝賀,而且,皇后還要在內廷率妃嬪向皇帝致賀,將皇后置於皇帝臣僚的位置,唯其性別不同而需在內廷行禮。明清以後,儘管亦為皇后生辰設節,但不能與皇帝同名,並且稱為「千秋」—只能與皇太子的生辰同名,「千秋」與「萬壽」相比自然等次懸殊。在封建社會後期,皇權愈發強化,級更加分明,不僅表現在君臣有別,而且亦表現在帝後有等。

一善堂款藍地粉彩鳳串牡丹里紅蝠壽盤


萬壽聖節的弊端

自皇帝生辰設立聖節,從唐宋時期的滿朝同賀,到明清時期的普天同慶,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個別方面還延至後世。萬壽聖節慶典,對當時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無疑是朝廷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消耗了社會總資源,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乾隆帝為慶祝八旬萬壽,提前兩年於53年3月14日,即上諭內閣,特派大臣總理五十五年萬壽慶典事宜,派阿桂、和珅、劉墉、福長安、胡季堂、金簡、李綬、伊齡阿等總辦。

銀鍍金壽字火碗

有明確檔案可查的是光緒二十年慈禧太后六旬壽辰,為此慶典,清廷至少耗費銀兩達一千多萬,相當於當時歲收入的六分之一。封建社會後期,為達到皇帝專權,明代廢除三省制設立內閣,到了清代內閣亦更形同虛設,皇帝朝綱獨攬,徹底專權。確定的君王至高無上地位,這也是中國古代設立萬壽慶典等各種禮制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 而通過舉行聖節各項禮儀,樹立皇權的至高無上,亦為達到「惟以一人治天下」的封建時代的終極目的。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聯繫小編的微信以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景微雜誌 的精彩文章:

創作文人樹盆景需要「禪定」的功夫嗎?
細微處見「匠心」 我的手工製作

TAG:盆景微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