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與其某寶剁手,不如去美術館剁腳

與其某寶剁手,不如去美術館剁腳

Museum

藝術博覽會

上海市靜安區延安中路1000號

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8年11月8日—11月11日

01

第六屆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11月8日至11日翩然歸來。來自全球18個國家及地區、30個城市,共計103家頂級畫廊,齊聚上海展覽中心,精心呈現國內外傑出的當代藝術作品。本屆博覽會將覆蓋展覽中心西一館、序館、中央大廳以及東一館,總展覽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

本屆博覽會不僅延續之前三個主要板塊:主畫廊單元(MAIN GALLERIES)、APPROACH單元和BEYOND公共項目單元,還全新推出BEYOND-EXTENDS單元,並且新增加了DETOUR「繞行」全新策展單元。

周池&丁寧雙個展

Sweet and Poor

2018年10月27日—11月17日

01

《Sweet and Poor》源於丁寧與周池創作和生活的工作室。工作室是一個相對私密的空間,作為曾經共事已久的周池與丁寧來說,工作台是兩者共同的記憶。《Sweet and Poor》還原了丁寧與周池的工作空間,但它不是一個真實的直接再還原,而是重新演繹了他們兩人的內心感受——對於他們來說,這個內在的工作空間既是甜蜜的,也是匱乏的。展覽中充斥著兩個人對於自我,現實,生活,情感的思考,並將這些思考以一種超現實的方式呈現出來,就像「給日常生活加了一條尾巴」。

Museum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市黃浦區花園港路200號

第12屆上海雙年展:禹步

2018年11月10日—2019年3月10日

第12屆上海雙年展由來自墨西哥的夸特莫克·梅迪納(Cuauhtémoc Medina)擔任主策展人,以「禹步」(Proregress)為主題。展覽將呈現近70位/組世界範圍內享有盛名或嶄露頭角的當代藝術家們的最新力作。

青策計劃2018

2018年11月2日 – 2019年2月24日

「青策計劃」在五年內共助力了30餘位華人策展力量實現了14場展覽項目,聯合全球多家高校、文化機構開展了巡迴活動,並提供獲選策展人海外研修機會。「青策計劃2018」展覽同期,PSA將舉辦「青策計劃」5周年特別展覽與活動,通過文獻資料、紀錄片、出版物等方式,回溯並梳理「青策計劃」與青年策展人共同成長的歷程,同時向未來的展覽策劃與藝術語言提出全新的設想。

Museum

上海外灘美術館

上海市黃浦區虎丘路20號

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

2018年11月9日—2019年2月24日

弗朗西斯 · 埃利斯是一位出生於比利時旅居墨西哥多年的行為觀念藝術家。" 漫遊者 " 雖然是一個被過度使用的詞,但仍然是對他最恰如其分的形容詞之一。

他行走在世界各地的城市裡,他在地緣政治的邊界上移動,他的眼光略過表面,看著那些容易被人們忽略的事物、角落、細節,甚至是內在的關係,並以 " 稀鬆平常 " 的行為舉動,對他所到之處進行細微且詩意地干涉。

Art Space

Prada榮宅

上海市靜安區陝西北路200號

劉野個展「寓言敘事」

2018年11月1日—2019年1月21日

01

Prada 將在上海百年宅邸 Prada 榮宅舉辦中國畫家劉野個展「寓言敘事」(Storytelling)。展覽在 Prada 基金會的支持下,由烏多·蒂特曼(UdoKittelmann)策展, 將於 開幕,展至 2019 年 1 月 20 日。「寓言敘事」是榮宅經 Prada 修繕後自 2017 年 10 月重新開放後的第二次藝術展,將呈現劉野自 1992 年至今的三十幅精選畫作。關注Prada官方微信預約觀展。

Museum

余德耀美術館

上海市徐匯區豐谷路35號

博德加運營中

2018年9月22日至12月9日

本次展覽將通過莎芭拉拉·塞爾弗(Tschabalala Self)藝術家最新系列的繪畫、雕塑、攝影及動畫影像呈現其對「博德加」的持續研究,使觀眾進一步了解美國黑人的都市生活。

「博德加(Bodega)」,源自西班牙語,在此特指遍布紐約街角、由家族運營的雜貨鋪,可供人們購買食物、酒水、彩票並兌換糧票。這一項目是藝術家首次針對真實生存環境中的局限與可能而進行的探索,主要聚焦於美國的種族主義、種族隔離與貧富差距這類問題。

GUCCI x 莫瑞吉奧·卡特蘭:

藝術家此在

2018年10月11日—12月16日

01

GUCCI x 莫瑞吉奧·卡特蘭 :「藝術家此在」大展即將在10月10日開幕,主題藝術牆全球四城亮相,奇人莫瑞吉奧·卡特蘭策展,三十餘位國內外藝術家聯袂。「藝術家此在」囊括了超過30位中外藝術家,包括為此次展覽現場定製的展品,和展覽前已經創作完成的作品,都在對當代最神聖的藝術原則提出疑問:原創性、創作意圖、表達方式。在這個所有一切都能被重複生產的時代,並沒有任何東西能真正保有原創的光環;這也意味著我們急需更新對「複製品」的陳舊概念,換一種新的視角來看,「複製」其實是當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工具。

Museum

藝倉美術館

上海市浦東新區濱江大道4777號

羅素·楊之造星時代

2018年10月27日—2019年1月6日

01

本次展覽共彙集26位中西方名人肖像作品,94組波普藝術創作,8段巨星試鏡影片以及4個巨星影棚。展覽呈現了羅素·楊在過去二十年間的作品,包括巨型肖像絲網印刷及個人繪畫和攝影作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羅素·楊為此次展覽創造了全新的中國名人系列。

abC藝術書展上海站

2018年11月2日—11月4日

abC(art book in China)藝術書展始於2015年,作為國內最專業及國際化的藝術家書、自主出版博覽會,每年參展總數過百家,吸引觀眾數逾萬人,在藝術、設計和出版領域建立起獨特的影響力。

Museum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上海市龍騰大道3398號

路易絲·布爾喬亞:永恆的絲線

2018年11月3日—2019年2月24日

布爾喬亞被認為是20世紀和21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她的作品以融合了深層心理暗示和高度形態創造而享有盛名。此次展覽展示藝術家職業生涯中最為重要的系列作品。

展覽以「切不斷的線」這一貫穿其全部創作生涯、極具象徵意義的主旨元素來連接始終。她的懸掛式雕塑有著這樣永恆的矛盾與疑惑:牢固卻脆弱,被固定的卻可以改變。它們懸掛著,從一個單獨的點開始並且只依靠一根線支撐。

11月3日,龍美術館(西岸館)將針對展覽舉辦兩場公益講座,講座結束後有策展人導覽,報名詳情請關注龍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Museum

復星藝術中心

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二路600號

辛迪?舍曼中國首展

2018年11月7日—2019年1月13日

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以「化裝自拍」攝影風格著稱,其融入概念藝術,具有表演性的肖像自拍作品,在拍攝手法上顛覆了傳統攝影強調的紀實性,開拓了攝影的更多可能性。

本次展覽全景回顧藝術家辛迪·舍曼藝術創作生涯,呈現128組涵蓋藝術家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系列的攝影代表作品,以及曾使用過的拍攝道具、相關文獻和影像資料等,力圖梳理藝術家自上世紀70年代至今40餘年的藝術創作歷程,充分展現其對當代攝影藝術的深遠影響。

Museum

昊美術館

上海市浦東新區祖沖之路2277號

喧 嘩

2018年11月7日—2019年2月17日

在全球化浪潮之下,科技與媒體正在經歷任何一個時代都無可比擬的極速變化。「喧嘩」本義聲音喧嚷而嘈雜,不僅代表了不同語言共存與衝突的狀態,也象徵著21世紀當代社會文化的「多元」與「非固定性」特徵:眾多各自獨立而不相融合的聲音與意識,他們有機地交錯在一起,彼此平等地相互討論、爭辯所構築成的景觀。

它既是本次展覽的主題,亦作為貫穿始終的線索,構建起藝術家與這個業已複雜殘酷的世界的對話。觀眾則能由此看到藝術家存在的世界與時代,以及該世界與時代在藝術家心中的模樣。

三世之界

2018年10月19日—2019年1月6日

01

本屆雙年展從為期一年半全球範圍的公開徵集篩選以及國際設計藝術大師的邀請 (板塊1.親密接觸),國際頂級藝廊的選送(板塊2.物以類聚),著名當代視覺藝術家的首次跨界邀請創作(板塊3.藝術遊戲),再到荷蘭,義大利,英國,美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十幾個國家地區策展人的獨立選送(板塊4.差異共生),在亞洲區域將史無前例的展出精篩選的34個國家及地區近300位藝術家和設計師近500件獨一無二的當代首飾作品。向中國公眾精彩呈現了全球首飾創作的先鋒與多樣性,同時在當代藝術、時尚、設計與工藝美術領域,創造了一場富有創造性和啟發性的對話。

Museum

chi K11 美術館

上海市黃浦區淮海中路300號

呢喃的泥土

卡塔琳娜·格羅斯個展

2018年11月10日—2019年2月24日

K11 Art Foundation(KAF)與chi K11 美術館隆重宣布,國際知名德國藝術家卡塔琳娜·格羅斯(Katharina Grosse)於中國的首場個展「呢喃的泥土」(Mumbling Mud),將展出五件與場景相關、沉浸式的的大型作品,佔地1,500 平方米。

Museum

OCAT上海館

上海市靜安區文安路30號

王長存、朱昶全雙個展

2018年9月21日—12月2日

01

兩位八零後媒體藝術家在本次雙個展中跳脫出傳統藝術領域所既定的思維方式,運用情景模擬、微觀模擬、電腦程序、電子音樂等語言呈現出青年藝術家所觀察世界的不同角度及介入生活的全新方式。與此同次,也進一步揭示出媒體藝術發展中,再現性藝術向在場性藝術轉變的必然趨勢。

Museum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上海市龍騰大道3398號

太古遺音——龍美術館藏唐宋古琴與文人清趣特展

2018年9月26日—2019年2月14日

01

龍美術館(西岸館)將推出「太古遺音——龍美術館藏唐宋古琴與文人清趣特展」,重量級館藏唐宋古琴、清康熙青花十二花神杯等文物將首次與觀眾見面。

屠宏濤個展:時間的旅行者

2018年11月10日—12月2日

屠宏濤作品以山水畫為主,結合中西方畫風,通過自然奇觀傳達他的旅途所感。

本次共展出近20幅作品,深入挖掘畫家近三年來的藝術成果——在此期間,畫家對畫風的探索日漸自由化並超過了他早期作品的超現實主義風格。屠宏濤的目標是對繪畫中時間和空間的描述方式進行重新詮釋和對空間關係重新配置以喚起對時間流逝的追憶。

Museum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市黃浦區淮海中路887號

亂了亂了 大衛 · 史瑞格里展

2018年9月8日—11月14日

「亂了亂了」是英國著名藝術家大衛·史瑞格里(David Shrigley)的中國首次個人展覽,呈現他過往三十餘年創作的近400幅《無題畫作》、充氣裝置《真贊》,以及其跨越藝術、設計與大眾文化等多領域的代表作。藝術家為此次展覽預設了多重的「觀看陷阱」,步入展覽必須邁過經由一道《死亡之門》,隨後面臨一塊被蓄意寫錯的「展覽會」霓虹標牌,與之相鄰的是仿若旅遊景點自拍處的《我是一個人》牆繪,接踵而來的是《禁止拍攝》、《想像綠色是紅色》等與現實相悖的錯誤指示。即便觀者時刻保持警惕,也不免「亂了」頭腦。但或許這正是此次展覽想讓觀者經歷的狀態:放空大腦,從混沌中收穫啟迪。

Museum

OCAT上海浦江華僑城

上海市閔行區浦星路800號中意文化廣場

未知的數-譚勛個展

2018年11月8日—2019年5月10日

未知數,一切都還是未知的數。成數與變數,掙扎其間,也孕育於現在。這是本次「上海浦江華僑城十年公共藝術計劃」的展覽主題。這次生長力計劃「未知的數」,藝術家譚勛他擁有一種對當下而言極具可貴的能力,善於用城市變遷過程中的廢棄材料來創作藝術作品,讓這些建築廢料能夠在中國式的情感與非遺的精湛技藝中得到重生。這些主題不僅是中國當下發展的關隘,也是世界藝術近年來不斷深刻反省的核心命題。

Museum

龍美術館(浦東館)

上海市浦東新區羅山路2255弄210號

一花一世界

龍美術館藏花鳥畫展

2018年5月1日—12月2日

本次展覽從龍美術館藏作品中精選明清至近現代花鳥畫作品50件(組),涵蓋了從17世紀到20世紀具有代表性的花鳥畫家及流派的作品。通過展覽觀眾將欣賞到明代文人畫家陳繼儒《梅花冊》、陳栝《情韻墨花》;清代僧人畫家石濤《花卉冊》;「海上畫派」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任頤《花鳥四屏》、吳昌碩《紅梅行書》;嶺南畫派的開創人物居巢《春意圖》;二十世紀中國畫壇傳奇國畫大師張大千《荷堵野趣》、齊白石《蔬果四屏》等諸多繪畫大師佳作。

Museum

昊美術館·設計中心

上海市浦東新區祖沖之路2277弄1號

三世之界

第四屆TRIPLE PARADE當代首飾雙年展

2018年10月19日—2019年1月06日

01

第四屆TRIPLE PARADE當代首飾雙年展,以「三世之界-過去、現在、未來的對話」為題,上海昊美術館·藝術中心攜手聯合上海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共同揭開帷幕,包括展覽、論壇、系列講座、工作坊將陸續展開,以及限量畫冊出版物的發行。

Museum

上海當代藝術館

上海市南京西路231號人民公園7號門

眾妙之門

2018年9月28日—2019年1月3日

「眾妙之門(Mind Temple)」展覽,嘗試以不同的方式來回應和提出當今世代在靈性上的探討,展覽將從幾個方面層層遞進,無論是藝術家從真實的生活經驗還是虛擬的創想,或者是藝術家與科學家通過科學研究和科學的文獻記錄再創作,通過藝術也通過藝術與科學的結合,企圖提出對生命的提問。展覽試圖以提問的方式提出對生命的質問:宗教、哲學、技術、科學、……我們不能忽視藝術家是如何理解他們的角色和創作靈感的,因為他們不僅參與我們快速變化的世界,而且深入研究技術和他們的創作結果之間的關係。

Museum

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

上海市浦東新區櫻花路869號

拿破崙特展

2018年10月27日—2月28日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作為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在象徵著自由、平等、民主的法國反封建革命浪潮中,以其耀眼的軍事天才和非凡的個人魅力、傑出的領導才能,從科西嘉小島上沒落的貴族一躍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君主,多次擊退由英國、俄國、普魯士等組成的反法同盟;統治期間使得帝國民生得到改善並擴大了帝國版圖;頒布了影響至今的《拿破崙法典》——從政治、民事、商業和婚姻等方面確立了現代法律體系的範本。拿破崙的神話不僅是其作為一代梟雄的個人傳奇,他的深遠影響更體現在至今縈繞法國人民心中的法蘭西雄鷹般風采。

胡項城個展「眼前的遠方」

2018年10月16日—12月3日

01

這次展覽中,胡項城利用廢舊物品、腳手架、塑料垃圾、明清建築舊窗欞、金屬、LED燈等材料,和喜瑪拉雅中心一樓「無極場」的異形建築有機結合,通過視覺震撼引發對於人類前景的普遍思慮。這些大型裝置,嫻熟的駕馭著綜合空間,從多個文化視角展開藝術家的豐富表達:從海底世界到垃圾圍城困境中的維特魯威人、12米長的充氣飛機與10 x35m的垃圾堆、兩輛背道而馳的巨型卡車、再到疑似6600萬年前的史前「恐龍皮」……展覽作為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的年度重要公益展,自10月16日起至11月30日免費對公眾開放。

沒 展

2018年11月8日—12月9日

「藝術」是運動的,它的定義、功能和觀眾等,一直在不停地變化著,推動人和人之間在心理、精神方面的表達和交流。

唯一不變的是「變動」!在新的背景下,喜瑪拉雅美術館推出《沒展》,在中國特色的文化現場中、以「無邊的開放」這一方式向社會各界人士徵集藝術作品,觸摸當代藝術和大多數人的藝術需求的關係、專業藝術者和業餘者的關係、名家和新人的關係、美術館和替代空間的關係……

Museum

上海玻璃博物館

上海市寶山區長江西路685號

物鏡——劉建華個展

塞上——孫遜個展

2018年11月5日—2019年5月31日

上海玻璃博物館通過項目藝術總監李力邀請藝術家劉建華和孫遜以玻璃為媒介材料進行最新創作,同期呈現的「物鏡——劉建華個展」和「塞上——孫遜個展」於博物館最新改造的當代藝術空間中向公眾開放,展覽將持續到2019年5月31日。

「物鏡——劉建華個展」將於當代藝術空間二樓集中呈現,三件/組最新完成的玻璃材質裝置作品以有機的空間邏輯貫穿展覽,展廳同時呈現半開放狀態引入窗外的自然流動,裝置的壓抑感以及皮膚感知的四季變換都將成為展覽場域的一部分,引發參觀者從視覺、聽覺、觸覺到心理層面的共通和思考,追問個體與日常的聯繫,重置和打破習以為常的既定概念。

上海玻璃博物館新建成的當代藝術空間一樓將展出「塞上——孫遜個展」,引自唐朝詩人王維「使至塞上」的展覽標題旨在探討意向的轉換和時空的屬性,藝術家嘗試邀請觀眾在展廳的遊走間由物理性的現實進入一個虛擬空間。該展覽分為兩個部分,展覽上篇展出孫遜系列手稿、繪畫、動畫影像以展示藝術家對於新創作的思考脈絡,而這一玻璃材質的大型裝置新作則將在明年3月的展覽下篇揭開神秘的外衣。

BRKN:一個破碎一切的展覽

2018年6月24日—12月31日

展覽呈現的21項裝置作品,將從不同的視角探索「破碎」的內涵、隱喻及無限可能性。

所有作品均以玻璃為核心介質——而玻璃固有的脆弱性,將使其成為無數語言中最強而有力、並且反覆出現的隱喻——此外,音樂,作為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元素,也將在展覽中施展不容忽視的情感力量。

Art Center

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上海市徐匯區龍騰大道2555號-1

英國新攝影

2018年9月16日—11月18日

《英國新攝影》呈現了安娜·福克斯和凱倫·諾爾兩位常居英國的紀實攝影領軍人物的近百件作品。兩位攝影師以敏銳獨到的眼光洞察時事,用幽默辛辣的手法表達觀點。

Museum

寶龍美術館

中國上海市閔行區漕寶路3055號

韓國抽象藝術:金煥基與單色畫

2018年11月8日—2019年3月2日

01

展覽以「韓國抽象藝術」為研究線索,通過鄭相和(Chung Chang-Sup)、丁昌燮(Chung Sang-Hwa)、河鍾賢(Ha Chong-Hyun)、金煥基(Kim Whanki)、權寧禹(Kwon Young-woo)、李禹煥(Lee U-Fan)、朴棲甫(Park Seo-Bo)七位韓國抽象藝術的代表性藝術家的精彩作品,追溯自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韓國單色畫運動發起至今的「前世今生」。

藝術史:40×40

從四十位藝術家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當代藝術

2018年11月10日—2019年3月3日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全方位地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飛速發展,中國當代藝術也在這樣的背景下完成了其羽翼豐滿的關鍵階段。這期間,有著諸多體現時代精神的藝術創作和傑出藝術家誕生。

寶龍美術館書藏樓珍藏展

2018年9月30日—2019年3月24日

2018年9月30日起,寶龍美術館常設展「書藏樓珍藏展——百川匯流」新展開幕,再次面向公眾展出寶龍集團書藏樓的藏品。

書藏樓是寶龍集團創始人許健康先生為紀念其父許書藏老先生而命名的齋號,亦是以研究和收藏近現代及當代藝術家存世精品為核心的家族雅藏之所。寶龍美術館2017年11月18日開館時,精選書藏樓部分藏品作為美術館的常設展「書藏樓珍藏展——百川匯流」的作品,首次向公眾展出齊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冊》、吳湖帆《萬松金闕》、張大千《巨然晴峰圖》、黃胄《歡騰的草原》等近現代的名家名作百餘件,系統展示中國百年以來各地域、各流派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的典藏之作。

此次開幕的「書藏樓珍藏展」除呈現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重要藝術大師的代表之作外,亦囊括國際藝術領域具深遠影響力的現當代藝術家之作品,展呈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藝術家的作品。

Museum

民生現代美術館

上海市浦東新區世博大道1929號

葵頌——許江近作展

2018年9月21日—12月2日

展覽以「葵」為主題物象,蘊涵著藝術家許江對時代變遷的思考,深藏著一代人對過往歷史的追憶,將「東方情節」的內在融入到個人創作的實踐中。此次展覽是許江近年來藝術創作的集中展示。此次展覽依據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的獨特坡道展廳,將以從上而下、循環往複的空間方式,構建五個詩化敘事的展示空間,分別為「懷沙」、「野火」、「蔓生」、「鑄煉」以及「葵頌」。

Museum

震旦博物館

上海市浦東新區富城路99號震旦國際大樓1層

古往今來——李真箇展

2018年11月3日—2019年1月27日

「古往今來—李真箇展」,這是李真在上海舉辦的首次個展,也是第一次嘗試與古代佛教造像對話,回溯李真一路以來,從早期傳統佛像到最新雕塑作品的創作歷程,開啟一項跨越時空的展覽。佛教造像隨佛教由古印度傳入中國,早期受印度犍陀羅、西域地區影響,此後逐漸與本土傳統融合,衍生出具有鮮明時代地域風格與中國文化藝術內涵的中國佛教造像,成為中國佛教藝術的重要一環。

Museum

劉海粟美術館

上海市長寧區延安西路1609號

二種現象:浦捷個人藝術展

2018年11月2日—11月8日

浦捷的「二種現象」圖像並不簡單地「二元」對立,或對圖像作「中性化」處理,更沒有一味沉迷於形而下的解構快感。他建立起了圖像間的間離性,以及同時相互審視、相互批判的關係。這種歷史認識和現實觀察,顯然勝人一籌。其中賦予了「理想主義」以一種新的寓意,卻同時與過去的理想主義時代保持著歷史的維度及復調的關係,使圖像的內涵具有了複雜的情感,足可擔當這個劇烈轉型時期的情感標識,成為這一時期情感癥候的表現:藝術家經由自己的精神困擾,為我們表達了歷史性的一系列情感困擾,從而減輕了我們的重負!

Organ

駐上海韓國文化院

上海市漕溪北路396號匯智大廈裙樓3F

「相生」

2018駐上海韓國文化院特別企劃展

2018年10月27日—12月01日

01

展覽場所:駐上海韓國文化院 3F展廳

展廳地址:漕溪北路396號匯智大廈裙樓3F

主辦單位:駐上海韓國文化院

藝 術 家:鄭古岩(篆刻家),晏海林(書法家)

展示作品:在傳統的基礎上用現代化手法再次演繹的篆刻、書法作品88件

Gallery

靜安雕塑公園

上海市靜安區石門二路128號(近北京西路)

2018中國·上海靜安國際雕塑展

2018年09月20日—12月20日

01

新一屆的公共藝術盛會「 2018中國·上海靜安國際雕塑展 」 將2018年9月20日至12月20日在 「 上海雕塑公園 」 舉行。本次展覽數量為58組87件,參展藝術家及跨越國別的數量(40位藝術家)上。

Art Space

Cc基金會&藝術中心

上海市普陀區莫干山路50號M50 創意園區15號樓101室

Amalia Pica:無聲

2018年11月6日—2019年2月28日

01

Cc基金會展出阿根廷藝術家-阿瑪莉亞·皮卡題為「無聲」的中國首個個展。「交流」是阿瑪莉亞·皮卡藝術實踐和創作的核心,她一直通過繪畫、裝置、雕塑、攝影、表演和影像等藝術形式,來探究信息的傳遞與接收。

Gallery

香格納上海

上海市徐匯區龍騰大道2555號10號樓

立交——丁乙個展

2018年11月7日—2019年1月6日

展覽展出藝術家最新創作的「十示」系列繪畫以及一件雕塑作品《閣架》。這是丁乙時隔十二年在香格納畫廊國內空間的大型個展。

展覽標題「立交」取「立體交匯」之意,則體現了藝術家在畫面層次與結構上展開的全新探索。此次展出的十餘幅椴木板上繪畫是丁乙自2015年以來開啟的轉變。他嘗試選用相較畫布更為厚重堅實的椴木為媒介,覆蓋以厚重的丙烯顏料基底,進而雕刻出硬朗鋒利的線條或深淺不一的切面,筆觸與色彩層次和椴木肌理碰撞產生共振。

Gallery

香格納M50

上海市普陀區莫干山路50號16號樓

娜布其:

真實發生在事物具有合理性的瞬間嗎

2018年10月27日—12月9日

此次個展娜布其將整個展覽空間作為統一整體,來實現裝置或雕塑的場域化。藝術家延續了2017年她在UCCA展覽《寒夜》中將空間視作整體裝置的思路,使展示的空間延伸至作品內部。取代了依循傳統的雕塑語言,觀者需要進入娜布其的作品之中,通過處於被包圍的狀態來替代觀看或注視作品實體的行為。

Gallery

杜夢堂

上海市徐匯區衡山路199號永平里105棟

閃亮異形

米婭·芳夏格里芙·索洛

2018年11月3日—12月2日

本次展覽通過作品形態與材質的多樣性,將我們熟悉的日常物件轉化為散發著金屬光澤的「異形」,芳夏格里芙·索洛用幽默的方式表達,展現了其對遠古自然界和人類歷史進程的思索,並在現代工業化背景下放大和重塑了人與其所創造的象徵圖像之間的關聯,邀請觀眾共同進入由藝術家及其作品組成的充滿個性和活力的「異形」世界。

Art Space

貝浩登上海

上海市黃浦區虎丘路27號

村上隆在奇幻仙境

2018年11月10日—2019年1月5日

這是村上隆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首場個展。展覽將呈現藝術家最新近的創作:從單板繪畫到長達15米、裱於鋁框之上的大尺幅丙烯畫,再到諸如《激發想像之上宇宙的活力》等2米高的雕塑作品等都得以呈現。此外,展覽還將呈現數幅美術館級別的作品,包括畫面藝術處理上極其繁複、後末世主題的布面作品。並且,畫廊為了展覽特別設計了相關限定衍生品。

Gallery

艾可畫廊

上海市徐匯區龍騰大道2555號

局現——鄭路個展

2018年11月3日—12月16日

二十多年以來,呂振光的抽象藝術探索始於對畫面純粹性的追求,他畫中的線條,彷彿把現實中的景象瞬間壓縮,直到顯現事物的本質。與全球化語境下流行的藝術創作趨勢不同,呂氏選擇了一條看似全然相反道路,他通過個人的藝術創作來回歸自然,從畫面頂部流淌而下的垂直線條疏密有序地交錯,並由顏料色彩之間皴染疊罩而形成其本人所說的「如山如水、如情如義那不變又美好的事物」。

Art Space

喬空間

上海市黃浦區龍騰大道2555號

馬修?戴?傑克遜「新風景畫」

2018年11月7日—2019年1月21日

01

本次展覽展期將至2019年1月21日,展覽將通過11件作品展示傑克遜的跨學科創作才華。這些作品突出了傑克遜對風景畫歷史的興趣:從神話到歷史,再從新發現的風景到熙熙攘攘的城市景觀。傑克遜提出了關於過去和現在的政治、倫理和社會問題,並通過對《聖經舊約》中巴別塔城、迪士尼樂園、月球表面、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Park)、以及北京的北海公園等可辨認的風景描繪,考察了發展與毀滅的對立概念。

Art Space

要空間

上海市普陀區莫干山路50號M50 創意園區7號樓A座301

施勇個展《一切皆有可能》

2018年11月04日—12月06日

01

此次藝術家施勇在要空間的展覽充滿了強制性和干擾性:在展廳的兩個空間的對角點,藝術家設置了一堵高度約50cm的牆,這面牆將空間整體切割為兩個物理空間。對此藝術家解釋道「從A點到B點,劃一條線,砌一堵牆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然而,當它被置於某一個維度與語境時,它卻使我們焦慮不安了:因為突然發覺一切都變得不再確定…」。

Gallery

Vanguard Gallery

上海市普陀區莫干山路50號4號樓A樓204室

郭熙:路過此路

2018年11月6日—12月31日

杭州總是在修路,前陣子路過一塊開挖的地面。堅硬的瀝青路面被打開了一個窗口,露出了下面的泥土。

剛下過雨,泥土吸收了水分變得極具可塑性。上面布滿了腳印,蹲下仔細觀察,便驚嘆於各種各樣鞋底的設計。這些圖案超越了鞋底本來的功能性,透出一種現代文明所推崇的科技感。

它們雜亂地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塊去往不同時空的人們共同創作的雕塑,細心閱讀這些腳印,不禁去猜想他們的去處、名字、步態…

此地的匆匆過客留下了曾在此地的證明。

Gallery

沒頂畫廊

上海市徐匯區濱江龍騰大道2879號

苗穎:他山之石

2018年11月6日—12月30日

人們似乎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逃離科技的控制, 當下流行的「數據排毒」是一個限制人們使用電子網路設備(如智能手機和電腦)的過程,這被推舉為信息時代的新型養生方式;概念品牌「HDD(硬核數據排毒)」受到後物質社會中不斷生成的生活方式品牌啟發,他們靠銷售生活方式來販賣產品,而展覽中苗穎也採取了這樣的方式向觀者推銷策略性的生活方式建議。 HDD的硬核之處在於建議一種簡單粗暴的「以毒攻毒」的數據排毒新方式,以此來達到出人意料的治療效果。

Gallery

熏依社畫廊

上海市徐匯區復興中路1363弄克萊門公寓3號108

島內美佳上海首展:

猛浪漫- 南嶌宏追悼展系列I

2018年10月13日—11月11日

01

南嶌宏追悼展系列將持續開展一年,以南嶌宏推崇過的雕塑藝術家島內美佳(Mika SHIMAUCHI)個展開始,由南嶌老師雙胞胎哥哥南島隆(Takashi MINAMISHIMA)個展收尾。期間還會有3、4場個展和群展在東京和上海開展。尾展南島隆先生的開幕式上,也將兼作南嶌宏老師遺作《最後的場所》中文譯版的正式發行派對。此系列展覽的所有藝術家都是南嶌先生寫過藝評文的藝術家。自然、不做作、自由、新穎,這樣才像南嶌宏。

Gallery

杜若雲章畫廊

上海市徐匯區永嘉路498號

【Art Project】熟悉的風景 | 富邦華一銀行當代藝術項目

2018年8月18日—12月30日

此次富邦華一銀行攜手上海杜若雲章畫廊,邀請中國當代藝術中時代見證與發聲的9位擁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家——孫良、黃淵青、薛松、韓紹光、趙崢嶸、孫堯、龐海龍、羅威、柯明,跨越50、60、70、80四個年代,共同呈現一場你熟悉的風景。

掠影藏花

瞬間藝術中的永恆之美

2018年11月2日—12月2日

展覽從傳統的銀鹽作品,到當代藝術噴墨作品,到收藏級版畫作品均有呈現,且使攝影與珠寶共同展出。

Gallery

亦安上海

上海市徐匯區復興中路1331號56室

秋獮:譚軍個展

2018年11月6日—2019年2月17日

展覽呈現譚軍近幾年的綜合媒材紙本作品。在數十載的創作經歷之中,譚軍不斷地在自己的繪畫疆域中拓寬與馳騁。他作為自己筆墨的君主,通過舉秋獮之禮的鄭重方式,逐漸勾勒出一方恢弘的,描繪自己心跡的藝術譜系。

Gallery

滬申畫廊

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一路三號3樓

鄭路:局現

2018年11月3日—12月16日

滬申畫廊榮幸呈現藝術家鄭路的個展「局現」。本次展覽是藝術家自2013年的個展「以水濟水」以來第二次毗鄰外灘於滬申畫廊展出,而「局現」中將要呈現的是鄭路完全不同於此前風格的全新作品。這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此前的作品令人難忘而極具美感——將不鏽鋼切割為漢字再焊接而成的鏤空雕塑,富有視覺表現力,攜帶著文人象徵,洋溢著詩性。而2016年在龍美術館的展覽「耳且」中,藝術家則開始顯露出轉變之勢,作品開始脫離文學和歷史的語境,其中聲音裝置《耳且》瞄準了單純的物理現象:阻力,將表達簡化到了物和維度的形式探索中,某種程度上,「耳且」預示了展覽「局現」。

Gallery

八號橋藝術空間

上海市黃浦區南蘇州路1247號2樓

「2家畫廊認為何佶佴是一個好藝術家,64家畫廊則認為不是」

2018年11月3日—11月13日

展覽將展示何佶佴2016-2018年之間完成的15件作品,何佶佴強調自己嚴肅觀念藝術家的身份,在展覽現場他將用文字引導觀眾並以不容質辯的態度來帶領他們感悟藝術,在此展覽語境之中他保有絕對的權威。

展覽標題即此次將展出的新作之一,何佶佴將矛頭對準現實生活中藝術圈權力金字塔的上層——畫廊,與聲名赫赫的66家畫廊互動,最後獲得了喜人的藝術成果。

Gallery

阿拉里奧畫廊

上海市徐匯區龍騰大道2879號1層

納里尼·馬拉尼 - 你能聽到我嗎?

2018年11月6日—2019年2月17日

備受全球矚目的女性藝術家納里尼·馬拉尼改變了女性對於全球面臨的尖銳問題與對立所持有的歷史眼光,因所獲得的成就廣為認可。納里尼·馬拉尼被認為是印度第一位當代藝術家,她是為數不多的亞洲女性藝術家,於2017年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舉辦回顧展;也是第一位亞洲女性藝術家,於2013年獲得當代藝術領域的福岡藝術文化獎。

Galle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

上海市莫干山路50號7號樓106室

越界——胡為一個展

2018年11月6日—2019年1月6日

這是胡為一繼2015年同名個展後,在亞洲當代藝術空間的第二次個展。胡為一的藝術實踐結合多種媒介,包括攝影、影像、裝置、雕塑和聲音。延續了作品「我靜靜地等待光從身體穿過」,新展「越界」將傷害、光、制約等元素串聯,而帶來的非常態緊迫感,在不同媒介的交織呼應下,開啟了一個奇幻卻暗含冷厲的交替場域。在層層無形的危險之中使觀眾與作品形成自由的錯位,挑戰觀看的規則與方式。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1月6日。

Gallery

薰依社畫廊

上海市復興中路1363弄3號108室

南嶌宏追悼展系列Ⅰ:島內美佳上海首展

2018年10月13日—11月11日

南嶌宏追悼展系列將持續開展壹年,以老師推崇過的雕塑藝術家島內美佳( Mika SHIMAUCHI )個展開始,由南嶌老師雙胞胎哥哥南島隆( Takashi MINAMISHIMA )個展收尾。期間還會有3、4場個展和群展在東京和上海開展。尾展南島隆先生的開幕式上,也將兼作南嶌宏老師遺作《最後的場所》中文譯版的正式發行派對。

Space

MAO SPACE

上海市徐匯區天平路112號

李珊--海上

郭海強--山上

2018年11月7日—11月25日

Gallery

天線空間

上海市莫干山路50號17號樓2樓202室

Allison Katz:短火繆斯

2018年11月6日—2019年1月5日

Gallery

東畫廊

上海市徐匯區龍騰大道2879號

堅決提高非生產性建築的標準

2018年11月6日—12月30日

建國伊始,《人民日報》曾發表〈變消費城市為生產城市〉(1949年3月17日)、〈城市建設應與工業建設密切配合〉(1953年1月4日)、〈按照經濟、實用、美觀的原則建設城市〉(1954年1月7日)、〈反對建築中的浪費現象〉(1954年3月28日)、〈堅決降低非生產性建築的標準〉(1955年6月19日)、〈城市建設必須符合節約原則〉(1957年5月24日)等社論文章,在積極投入城市工業生產的目標前提下,嚴厲批評了與之配套的非生產性建築所造成的浪費,如被宣揚民族形式的梁思成堅決否定的「大屋頂」在辦公大廈中的運用,一般單位對職工宿舍、療養院、大禮堂、俱樂部等生活場所的設置,以及許多工程對一些不必要的裝飾和虛假結構的保留。

靜物之流,靜居之思:格蘭菲迪中國藝術家駐村計劃12周年

2018年11月7日—11月11日

所謂「靜物」(still life),原為繪畫術語,指「將相對靜止的物體作為對象進行描摹」,它既是一種繪畫類型,又是一種繪畫題材。靜物雖然被看成是無生命的實體,卻掌握著自然的秘密。

不論是繪畫、雕塑還是攝影、錄像,十二位中國藝術家利用當地材料、景觀元素、人文環境展開創作,完成了對自己所面臨的物質現實與精神現實的雙重審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主義 的精彩文章:

沒有美圖秀秀的年代,古人如何美化自己?
以流浪貓為名,我們建了一座風中劇場

TAG:Cc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