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重讀一戰歷史:珍愛和平,勇於擔當

重讀一戰歷史:珍愛和平,勇於擔當

原標題:重讀一戰歷史:珍愛和平,勇於擔當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100年前結束的這場戰爭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全球性戰爭。重讀這段血雨腥風的歷史,不禁讓人產生無盡的感嘆。如何在當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當中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責任而不讓悲劇重演,這是人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珍愛和平就必須深刻地理解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關係。

薩拉熱窩刺殺事件是這場戰爭的導火索。而回望那段歷史,探求這場戰爭爆發的背後原因則不得不提到當時的時代背景。20世紀初,整個世界正在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尤其是西方進入了工業化時代,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不斷演變帶來了物質的衝擊和社會矛盾的不斷加劇,貿易在全球擴展的浪潮也勢不可擋。面對這樣的情況,有的國家採取了貿易為主的政策,大搞對外貿易和金融擴張,力求在工業貿易時代獨佔鰲頭。另一些國家則窮兵黷武,大搞軍備擴張。


除了反思戰爭與和平的關係之外,國家的道路選擇也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20世紀初期,德國的領導層日益焦躁,一方面不斷進行軍備擴張,另一方面片面地擺出強硬的外交姿態,不斷加劇了當時歐洲的緊張局勢。相反,在20世紀之前,德國基本堅持了和平發展的道路,在外交層面也不斷慎重地處理著與周邊強國之間的關係,在保證自己國家安全的前提之下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道路選擇的差異直接影響了這個國家的前途命運,也影響了周邊國家乃至世界的和平形勢。

一戰爆發是歐洲列強矛盾長期積累的結果,更是一系列錯誤政策導致的災難性結果。除此之外,國內因素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在德國快速崛起的過程中,國內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民眾參政熱情的高漲開始對政策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德國人更加急於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力量和地位,這導致德國的民族主義在社會思潮中扮演了尤為重要的角色。而且這種思潮與鼓吹民族間「優勝劣汰」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相結合,體現出了更強的進攻性和擴張性,最終的表現形式則是一種扭曲的「愛國主義」。


如今,世界格局不斷發生著變化,環境與百年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珍愛和平成為越來越多人追求的價值取向。儘管如此,也要看到,國內因素對一個大國的對外政策仍然具有較大影響。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民眾對外交和安全政策的評論也會迅速增加,從而很可能進一步放大民眾對外部壓力的敏感性。民意也許會以前所未有的強大力量影響到相關決策,成為對外政策,甚至是發展道路的一個重要變數。需要堅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思路,努力培養和塑造理性的社會輿論環境。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不禁讓人唏噓。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如果有人要把戰爭強加到我們頭上,軍隊必須能決戰決勝!作為軍人,要刻苦訓練,勇於進取,具有保衛和平的能力,這是勇於擔當和珍愛和平的具體體現。


(作者單位:陸軍裝甲兵學院研究生大隊)

來源:「解放軍報記者部」微信公眾號;


編輯:王雲苗;


編審:任旭;

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報記者 的精彩文章:

熄燈號丨林俊德:一朵永不凋謝的馬蘭花(上)
霸氣!多名航母「飛鯊」出鏡,喊出他們的海空宣言!

TAG:軍報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