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2歲的寶寶經常發脾氣 喜歡扔東西打人是為什麼?

2歲的寶寶經常發脾氣 喜歡扔東西打人是為什麼?

2~3歲,是寶寶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寶寶表現出扔東西、打人的行為,這是孩子在成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正常表達方式。所以家長不要過於放大自己的心理感受,認為孩子這些表現是暴力,長大了那還得了?家長不要有這樣的焦慮。

寶寶「叛逆期」扔東西、打人的原因分析:

一、2歲前後,寶寶自我意識、物權意識或「地盤意識」開始萌牙。寶寶開始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霸權主義,比如有以下特徵:

1,凡事都說不,「我是宇宙中心」。2,處處都逞強,自認為天下無敵,無所不能。3,脾氣暴躁、情緒陰晴不定。

二、寶寶前額葉發育不成熟。

前額葉,位於寶寶大腦額葉的前部區域,主管和決策寶寶理性思維和自我控制。當寶寶前額葉發育不成熟,寶寶就會行事「衝動」。

三、寶寶語言表達能力較弱。

當寶寶語言能力落後於自我意識和行動能力時,就表現出以打、發脾氣、扔東西等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簡單來說,就是說不過你就動手的意思。

但是大人這樣要求寶寶,對寶寶是不公平的。因為2歲半的孩子與成年人講道理,永遠處於弱勢地位。當他說不過我的時候,或者表達不清楚時怎麼辦呢?只有一個辦法發泄情緒:找一個比他弱的小朋友打一架,或者在趁我轉身時在我腿上踢一腳。

如何應對寶寶「叛逆期」扔東西、打人的行為?

1,家長不要做錯誤的示範。

寶寶2歲前後,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可以肯定的是,寶寶出現扔東西、打人這些行為,是寶寶的模仿動作。模仿對象,可能是家長,也可能是寶寶見到別的小朋友這樣做過。

比如家長說過,你再不聽話,媽媽就打你哦!或者「你不乖,我就不給你買玩具」之類的。這讓寶寶相信,通過警告、發脾氣、打人是能達成目的的,所以寶寶才會模仿出扔東西、打人的動作。

2,充當寶寶的前額葉,幫助寶寶冷靜。

家長和只有2、3歲的寶寶講道理,往往行不通的。原因不是我們家長不會講大道理,而是大道理太空洞,寶寶理解不了。

寶寶2~3歲前後,已經是手動敏感期。此時的寶寶更崇拜動手能力,也就是父母要做身體力行的榜樣。

家長怎麼做?首先是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家庭和睦關係。當寶寶扔東西、打人時,夫妻中的一方應先將寶寶抱到一邊,幫助寶寶冷靜。

這種作用有2個:一是對寶寶表示關切,讓寶寶感覺到自己沒有被忽略;二是耐心詢問寶寶「叛逆」動作的原因,並給予分析這個「叛逆」動作存在的缺陷,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3,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多數寶寶做出「叛逆」的打人或扔東西的動作,並不能排除是出於希望引起家長的關注。所以,家長給予寶寶高質量的陪伴很重要。

家長手裡拿著手機陪在寶寶身邊,這不是陪伴只是「陪著」。真正的陪伴,是與寶寶產生互動並讓寶寶感覺到愉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貝幫 的精彩文章: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的怎麼辦?
什麼性格的孩子長大後在社會上會容易吃虧呢

TAG:寶貝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