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消化科教授:?上腹疼痛,不一定是胃的問題!查查這些病

消化科教授:?上腹疼痛,不一定是胃的問題!查查這些病

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統計發現,胃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80%,這意味著,10個人當中8個人可能就患有與胃有關的疾病。

我國是消化疾病大國,胃病是生活中極為常見的疾病之一,人們上腹感到疼痛時,第一反應就是「胃疼」,接著就想「吃點胃藥」。對此,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消化科侯曉華教授有話說。

10月27日,2018首屆「我講消化與健康」醫學科普金話筒活動總決賽在天津舉行。侯曉華教授接受39健康網記者採訪,就大家對於胃病常見的誤區一一進行了解答。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消化科侯曉華教授

上腹疼痛?不一定是胃的問題

侯曉華教授表示,目前老百姓對胃病的誤區主要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誤把其他疾病當作胃病。說到這裡,侯曉華教授唏噓不已。原來侯教授同院的一位教授因上腹疼痛做了六次胃鏡,均沒有發現問題,可最近因心梗去世。「上腹疼痛這麼久都沒有想到是心臟的問題,這才突然去世。」

侯曉華解釋,胃病嚴格來說並不會造成突然的生命危險,若出現上腹疼痛,做完胃鏡後沒有發現問題,需及時轉換思路就診。

另外,膽囊和胰腺出現問題也會導致上腹疼痛。侯教授有時會根據病情讓患者做膽囊超聲檢查。「可病人覺得自己患的是胃病,不願意多花這個錢。」

幽門螺桿菌感染該不該殺?怎麼殺?

幽門螺桿菌病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種類。2005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巴里·馬歇爾因揭示幽門螺桿菌與胃炎的關係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幽門螺桿菌一時名聲大噪。

在侯教授的日常門診中,有些病人一聽說自己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認為自己會得癌,要求一定要殺死。

侯曉華介紹,目前可證實,幽門螺桿菌確實與消化系統疾病以及胃癌有關。但關於是否該殺死幽門螺桿菌的問題,侯教授表示,這種細菌危害性不是太大,目前我國60%的人會感染幽門螺桿菌。

「一旦感染了,根據情況,該殺則殺,一次性殺掉;若一次殺不死,不要接著殺。」

幽門螺桿菌主要經口—口及糞—口傳播,比如,中國人習慣的集體用餐、父母給小孩子餵食、甚至親吻都有可能感染。因此,第一次感染幽門螺桿菌,若殺死了並不代表下次就不感染了。侯教授表示,一次殺不死不要接著殺,可以先搞清楚抗生素用藥歷史等,過段時間再殺。「就像訓小孩,訓一次可能有效果,連著訓四五次,後面(小孩)就沒有感覺了。細菌也是一樣,殺菌有適應症。」

胃裡長「皺紋和白頭髮」怎麼辦?

很多患者拿到胃鏡活檢病理報告,看到「萎縮性伴腸化」、「慢性中度萎縮性胃炎伴中度腸化」等字眼時,就憂心忡忡。侯曉華教授表示,大可不必如此擔憂。

侯曉華介紹,萎縮性胃炎和腸化都屬於「加齡現象」,即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胃部也開始慢慢衰老。「萎縮性胃炎就像人老了臉上長皺紋,胃裡也會長皺紋;腸化就像長白頭髮。」因此,他建議若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上,可不用加以治療。

萎縮性胃炎和腸化均被列入胃癌的癌前疾病,但變癌的幾率不高,侯曉華介紹,前者變癌的幾率為0.5%—1%,後者為 3%—5%。且變癌有一定的過程,根據侯曉華的臨床經驗,從無癌到有癌大概需要3—5年。

但若年紀輕輕就患上了這兩種疾病應加以關注。侯曉華教授建議,年齡在35歲以上,滿足家裡有胃癌家族史、患有萎縮性胃炎和腸化、胃部長息肉、做過胃切除手術、患有胃潰瘍疾病五個條件中任意一個的患者一定要進行胃部檢查。

侯曉華教授建議,遠離胃病要做到飲食的規律性,早中午餐按時吃;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少熬夜,多休息;戒掉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9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過了50歲,養生最忌「逞強」!8個動作別隨意做
有慢性病的人,往往比常人更長壽?原來藏著五個健康心得

TAG:39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