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為「太極」?對這個中華文化最玄奧的概念,古人也眾說紛紜!

何為「太極」?對這個中華文化最玄奧的概念,古人也眾說紛紜!

「太極」,可謂中國古代哲學和傳統文化中最著名、也是最玄奧的概念,沒有之一。

說其著名,大凡中國人,恐怕沒有不知道「太極」的,甚至視之為中華傳統文化的象徵,估計也不會有人反對;而說其玄奧,則人人都知道「太極」,但又有誰能真正講清楚,究竟什麼叫「太極」?

事實上,不單今人,古代先哲們對「太極」這個概念,也是眾說紛紜,圍繞其涵義和範疇,歷代學者展開了長期爭論,難有定說。

從迄今所見的文獻來看,「太極」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大宗師》中:「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而其最重要的表述,見於《易傳·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對於這段話,後世一般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認為講的是筮法,即古人揲蓍布卦進行占卜的過程;另一種則認為講的是世界觀,即宇宙形成、萬物化生的過程。

由此,對「太極」的解釋也分成了兩種:就筮法來說,古人揲蓍布卦的第一步,是取蓍草五十根,抽出一根不用(「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接著把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成兩堆……「太極」,一說指五十或四十九根蓍草混而未分,一說指抽出來不用的那一根蓍草;而「兩儀」,就是指四十九根蓍草分成了兩堆……

就宇宙的形成來說,「太極」一般指宇宙最原始的狀態,即天地未開、陰陽未分的混沌狀態。不過對其具體內涵,歷代學人又提出了多種說法:

漢代的學者多以太極為「元氣」,它包含了天、地、人乃至萬物生成的元素,但尚未分化,即所謂「淳和未分之氣」,似乎是指某種原初物質。

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王弼以「大衍之數五十,其一不用」的「一」為太極,不過這個「一」不是數字,其內容是「不用」,又叫做「無」,它被看成了世界的本原;同時把四十九根蓍草之數看成是天地萬物,也即「有」,這便是所謂「有生於無」的世界觀。實際上是把「太極」抽象化、觀念化了,即以「虛無本體」為太極。

宋代理學的開山鼻祖周敦頤以陰陽二氣混而未分的狀態為「太極」,太極動則生陽,靜則生陰,陰陽相互作用,又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陰陽五行相交,便化生出人和萬物。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太極」之上,又設置了一個「無極」的階段,認為太極是從無極而來。

儒學集大成者朱熹以太極為理,此理無形跡,故又稱為無極。也就是說,無極是指太極之理,而不是什麼太極之前的一個階段。而太極之理寓於天地萬物之中,「在天地言,則天地中有太極;在萬物言,則萬物中各有太極。」「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朱熹的說法對後世影響很大,太極可謂無所不包,又無所不在,小到原子,大到宇宙,都可以視為一個太極。

(獲取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

此外,在後世學者中,還有心學派以人心或道心為太極,氣學派以「太和氤氳之氣」為太極,等等。

那麼,你是怎麼理解「太極」的呢?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別忘了點贊、轉發和關注哦!

您的舉手之勞,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神秘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上古昆崙山,究竟是哪一座山?為什麼古人對她如此魂牽夢縈?
「變態」這個好詞,是怎麼被用「壞」的?

TAG:中華神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