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判斷快速鴿的五個指標!

判斷快速鴿的五個指標!

每日為大家帶來養鴿賽鴿小常識以及鴿界趣事,點擊關注,每日免費為您帶來實用養鴿小文章,大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共同學習,如有問題更可留言,有問必答。

信鴿是一項運動,更是一項速度與速度的較量。賽鴿在天上比,人在地上比,唯有人能掌控一切。賽鴿的快慢,說是取決於賽鴿,其實應該說是人和人之間的一種較量更加合適。速度鴿子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體貌特徵,但是一些細節往往容易忽視,我也想就這篇文章表達得更詳細,也讓自己閑暇的時候來看看自己的文章是不是有錯誤的和對的!

一、頭部——這個部位是信鴿的大腦、眼睛、嘴的統稱。一隻好的賽鴿或者種鴿的智商也許就能從此處看出。頭頂部要平整,後腦要寬闊,眼的位置要高些,就以嘴的延長線為準。嘴要細長但不能軟,鼻瘤要緊,鼻孔不能漏縫。快速的賽鴿有一雙明亮鮮艷的眼睛,面砂盡量細薄為主,底砂要開闊,有前盪角的視為極品。眼球要小些,不能太大,不能死板,抖動要有節奏感。頭部的總體看上去要有兇相。這些也許能看出一隻鴿子的智商好壞。

二、骨架——骨架結構最好是像耐克標誌的形狀,骨架不能細,也不能太粗,粗了就會重。抓到手上像一個整體,不能有斷的感覺。從龍骨的前端高一直向後延伸,是一種緩緩的由高向低過渡到恥骨,但是龍骨高低都看個人喜好。恥骨要硬些,閉合緊些,不能太松,不然後腰無力。恥骨要上收,與龍骨結合勻稱。

三、羽毛——羽毛分翅膀和體羽。一羽好鴿一上手,無論短程還是中遠程,都會有這個共同之處,羽毛會很光滑,緊緊地貼在身上。快速賽鴿的翅膀主羽會短些,前面3根大條的頂端不會太粗,根與根之間縫隙會稍大些,整個翅膀拉開主羽會比副羽面積大,主羽第一根明顯會長出副羽一小截。還有個小細節,就是副羽的最後一根,要壓在主羽的第一根的上面,壓到一大半為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主副羽連接緊密的道理。翅膀全部拉開後,副羽最好能夠蓋住背部不漏縫為好。因為這樣的翅膀,在天上滑行時會節約很多體力。

四、肌肉——鴿子比賽的距離和恢復體能快慢,還有鴿子的體重,都跟肌肉有關係。短程300公里左右快速鴿的肌肉可能會硬些,體重也就重。中遠程鴿子的肌肉會軟些,體重相應地也會輕些。有些人說快速鴿子肌肉要硬些是對的,爆發力好,但是飛遠了肌肉含氧低,加上體重原因就會容易疲勞。所以300公里快,上500公里可能就會回不來了。中遠程賽鴿肌肉含氧量高,體重輕的特點,續航能力也就持久些,不易疲勞也不易丟失。現在都是在玩500公里左右的公棚、地方賽,所以大部分都是雜交鴿子,也就是近配遠雜交出來的,肌肉不會太硬也不會太軟,也就是人們常稱之為中距離賽鴿。

五、體型——我偏向於流線型。一羽好的鴿子不能太短,要有一定的長度,在天上飛行時氣流的阻力加上比賽公里數的限制,太短不適合中距離賽事。它應該像遠程鴿子那樣的體型,但肌肉類型已經改變,加之羽條的改變以及性格的改變,用現代的話說應該是改良才對。改良出來的體型就是流線型和三角形的中和體,也只有這樣體型的賽鴿,才適應現在的公棚賽和地方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界趣事 的精彩文章:

如何應對處暑期「燥」引發的信鴿疾病?
信鴿千公里復興人數說了算!

TAG:鴿界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