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第一集就被饞哭的《風味人間》還留了一手,陳曉卿揭秘他私藏的美食小城!

第一集就被饞哭的《風味人間》還留了一手,陳曉卿揭秘他私藏的美食小城!

上萬觀眾齊刷刷守在屏幕前,手邊是提前準備好的一堆零食,然後開始做同樣一個動作:

點開最新一集《風味人間》,滿心歡喜地接受新一輪的美食轟炸。

上線3小時打破1億播放量,

只播出一集,豆瓣9.4的評分還在一路看漲,

說是「年度最值得期待紀錄片」,一點兒不過分吧?

這個深夜勾動無數飢餓靈魂的紀錄片導演,便是陳曉卿——一個只聽名字,便令人條件反射開始分泌唾液的男人

他執導的《舌尖上的中國》第1、2部有多火爆不必多說了吧,距離首播過去6年,依舊是看不夠的「下飯神片」。

光片子誘人還不算,他憑一己之力帶火淘寶上的美食特產無數,絕對稱得上是新一代「帶貨男神」!

聽說《風味人間》第一集播出的第三天,片中出現的美食已經有賣斷貨的了!

三斤肥碩大閘蟹才能換來一口的禿黃油,如此奢侈的吃法,非產區的人或許完全無法理解;

最平凡的食材卻能做出發光的菜肴,嘴上說著「土豆能有多好吃」,手卻不由自主查起了飛甘肅的機票;

好食材無需過分烹調是全人類的共識,但在奶捅肉面前,烤肉派和清蒸派達成了空前的一致。

這一次,《風味人間》製作組跨越六大洲、20多個地區,除了介紹中國民間美食,更增加了近三成的國外美食,衝出國門吃吃吃!

熟悉的配樂、熟悉的配音,就連「關注美食背後的人與故事」的腔調都是熟悉的「陳曉卿出品」味道。

片中的美食導演吃過多少?

導演最愛哪一座美食之城?

國內外美食到底誰高誰低?

新的美食旅程,帶著問題,我們專訪了陳曉卿導演,想聽一聽這個高級吃貨分享他「風味人間」的故事。

看美食紀錄片的口味變叼了

「陳曉卿」卻一直是標準

蔡瀾曾經評論:陳曉卿是我相信得過的美食家。

他愛吃、懂吃、會吃,也只有對美食愛得深沉的人,鏡頭下的美食才能拍出如此熱騰騰的靈魂。

攝影機前,他冷靜、專業,但談論吃的話題聊到興起,陳導總是眼神放光、一臉慈祥。

在《舌尖》之前,他一直是循規蹈矩的紀錄片導演,專業大獎拿過不少,就是不火。

2007年,他扛著笨重的攝影機跋山涉水,一部《森林之歌》美輪美奐,卻意外帶動了菌菇、松子等山貨的銷量。

原來在可食用的森林物產上,他給足鏡頭、光線柔,解說詞更是可以擰出一把口水。

另闢蹊徑的成功,讓他發現了自己拍美食的天賦,之後的事你們都知道了。

《舌尖1》播出的當天,陳曉卿發了一條微博,「都看看吧,不難看,真的。」

謙卑的態度與他的付出以及片子的質量完全不成正比,畢竟在那時,誰也沒想到會火,而且是這麼火。

超以往2倍的製作費

鏡頭背後卻是錢買不來的用心良苦

有了前作的成功,《風味人間》顯然底氣更足,卻更小心翼翼了。

整個製作期長達兩年,前期收集資料和調研就佔去了絕大部分。

有電視同行曾經評價:其他團隊的前期工作最多只是沙盤演繹的程度,陳導的團隊已經做到了實戰演練。

想來有許多人有著和我一樣的疑問:究竟什麼樣的食物可以入選《風味人間》?

陳導也交出了答案:「我們希望節目所拍攝的美食不僅美味、健康,而且有傳承,希望這些食物是當地人所喜愛和為之自豪的。」

因此在正片中沒有任何隱形植入,每一樣食物、每一個故事,都是陳曉卿團隊歷經漫長調研帶回來的「乾貨」。

「陳氏出品」的紀錄片有一個很大的特徵,那就是人情味。

在《風味人間》,你會發現保留了許多方言的對話。

「我一直認為語言和飲食是我們生活中最有活力的文化外觀,一般來說,方言相對封閉的地方,食物和人的生活方式保留傳統的成分也多一些。」

第一集看下來,討論度最高的莫過於台灣漁民鰾捕旗魚的片段。

面對6、7級大風捲起的海浪,年輕的漁民站在搖搖晃晃的船頭,一雙眼睛時刻注意魚群的走向。倏忽將魚鰾用力擲入水中,活脫脫現實版的《老人與海》。

陳導介紹說:「我們把攝像機綁在兩條船之間連接的架子上,插進海里,為了等這條旗魚的出現,攝製組足足等了五天。

而五天拍攝積累的大量素材,經過剪輯,最後呈現出來的僅有短短几十秒。

類似這樣的艱辛在《風味人間》長達一年半的拍攝中可謂常態,陳導侃侃而談這些時總是神情輕鬆,彷彿所有吃過的苦都不過是趣味小插曲。

想要問得更加深入,他卻止住了話題。

「如果說沒有困難那還拍什麼紀錄片,而且它跟節目的好壞關聯不大,只能作為一個談資。」

站在更高的位置俯瞰美食

中國從來不是一座美食孤島

太湖大閘蟹

荷蘭艾瑟爾湖中華絨螯蟹

看完第一集,相信所有觀眾都發現了《風味人間》的不同尋常:近三成的片長拍攝了國外美食。

並非突兀地插入科普,團隊希望能站在更廣闊的視角去審視食物。

皖南火腿

西班牙火腿

「比如中國人喜歡吃臭豆腐、臭鱖魚,世界各地都有吃臭味食物的習俗。」

「再比如,在全世界大致同緯度的地區,相似的氣候條件下,人們都會做火腿,而且在沒有交流的條件下,製作手法都很相似。這一次的拍攝給了我們很多這樣有趣的驚喜。」

國內的火腿是家常菜的常客,是餐桌上提鮮增味的無名英雄

西班牙的火腿則是毫無疑問的主角,「現切現吃」有一整套完整儀式

「過去做紀錄片,很多時候是在傳遞『我們的傳統很美好』,這一次不太一樣的是,把中國放在整個世界的框架下觀察。我們會發現,中國從來不是美食的孤島,人類最出色的創意和想法總是不約而同的。

不光美食在升級,這一次《風味人間》畫面的「高級感」也是撲面而來。

陳曉卿團隊這一次和中科大的「美麗科學」團隊合作,加入了超微攝影和顯微攝影,用技術上的革新,帶領大家看到風味形成背後的奧秘。

並非單純的「炫技」,通過這些前所未有的手段,你能看到腌制過程中的細小鹽粒是如何一點點滲入肉里;會發現當蟹肉沾醋的美味秘訣原來是被打開了纖維組織;還會了解滷水和豆漿相遇凝成豆腐的奧秘……

發現食物不為人知的一面,這也是陳曉卿執導美食紀錄片的初衷。

即便小屏幕對技術的要求和標準都不高,陳曉卿和他的團隊卻一點不敢鬆懈。

這場視聽盛宴背後,多的是你不曾了解的良苦用心。

「一個切饅頭片,上面是軟的,下面是膠的,一刀下去那一瞬間的聲音一定要讓觀眾聽出來。」

「100個觀眾里只有一個人戴耳機,我們就要給那一個人做到最好。如果1000個人裡面只有一個人戴解析度特別高的耳機,我們就要給他做全景聲。」

將所有感官體驗都做到極致,這才是「陳曉卿」這塊金字招牌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吧。

「最好吃的食物,

都藏在冒著煙火氣的地方」

一座城市便是一個美食江湖,陳曉卿彷彿天生就有「美食雷達」,總能發現最地道的風味。

《風味人間》中出現的美食,他更是用一張「掃街嘴」,吃了其中的一半之多!

相比依賴米其林之類的榜單,他有一套自己挑選美食的秘訣。

「保持餐飲最原始外貌的有兩餐——頭一頓早餐、尾一頓夜宵。看一家店到底有多地道,店名前綴的地名越小肯定越好吃。像『四川綿陽高水米粉』、『常德津市缽子菜』,一定差不離。」

不止於滿足口腹之慾,陳導眼中的美食,包含著人情、鄉愁和記憶。

而他最愛的,還是鑽進城市的脈絡,去居民區里挖掘一家家飄著飯菜香的小館子。

吃遍大半個中國,陳導的「美食清單」卻依舊有遺憾。

「我今年剛剛完成了一個心愿,專程為了探訪美食去了溫州,收穫甚豐。後面超級想去的城市還有很多,比如廣西梧州、甘肅天水、貴州畢節、四川內江等等。看了很多介紹,都是些讓人流哈喇子的地方。」

人人都愛美食,因為「吃」是獲取幸福最簡單的動作。而陳曉卿,則為觀眾和美食提供了一條紐帶,共同去探知神秘的味覺大陸。

播出平台:每周日晚21:15 騰訊視頻、浙江衛視同步播出

- END -

往期大咖精選

點擊淺藍色字體即可直接跳轉至文章。

江一燕|明明可以靠顏值和演技吃飯,卻最愛在非洲流浪,無人區攝影!

伊一|她是主持界的跑偏女神,短短4個月跑了3個全世界最美的馬拉松

青山周平|這個日本建築師,將40㎡奇葩蝸居改造成六口之家

雜誌|對高顏值情侶環遊了世界,玩出了一本高冷的旅行雜誌

自駕中國|如果你覺得生活越來越平淡,就該看看他們

微信公眾號又雙叒叕改版

如果你還想第一時間找到我們,

請儘快將【Feekr旅行】設置為標星置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eekr旅行 的精彩文章:

老外眼中「中國最適合旅行」的城市,我們卻幾乎沒人會去旅遊
把CNN評選的「中國最美目的地」濃縮進一條線路,藏地秋天應該這樣玩!

TAG:Feekr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