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眾汽車「反撲」Waymo

大眾汽車「反撲」Waymo

近日,大眾汽車和英特爾旗下Mobileye宣布合作部署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雙方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並宣布計劃從明年年初開始在以色列開展自動駕駛移動出行測試。

如果一切順利,上述服務將逐漸轉向2022年的全面商業化部署計劃。但目前雙方拒絕透露這項服務是否將向公眾開放,而大眾汽車將提供旗下的純電動車型。

傳統汽車製造商與科技巨頭之間的「博弈」無疑是未來很長時間的焦點話題。大眾汽車此次與Mobileye的合作,僅僅是前者全球移動出行業務布局的一部分。

近日,有海外媒體披露,大眾集團正在尋求與Waymo在歐洲自動駕駛移動出行服務領域的合作。

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希望花費120億歐元(約合137億美元)收購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公司10%的股份。

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目前,大眾集團總市值約為783億美元;而機構給Waymo的最新估值是1750億美元。

此前,有消息稱,Waymo正在考慮進軍歐洲市場,把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業務拓展到美國以外的地區。同時,Waymo也表示可能在歐洲會採取更開放的合作方式來進行業務推廣。

大眾集團的舉動,並非一時興起。

今年8月,大眾集團曾試圖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urora Innovation。這家公司的三個聯合創始人,分別來自谷歌X實驗室、Uber和特斯拉負責自動駕駛的關鍵崗位。

但結果是遭到拒絕,因為這家總部位於加州帕洛阿爾托的公司希望保持獨立,並與多家汽車製造商合作。3月份, 這家公司剛剛完成了A輪9000萬美元融資。

此前,大眾集團宣布與Aurora聯合研發自動駕駛電動汽車,推出『移動即服務』自動駕駛車隊。

赫伯特·迪斯早些時候在接受德國《商報》採訪時表示,公司有計劃收購自動駕駛相關軟體公司,並希望在未來幾個月公布進展。

另一方面,大眾集團還在加緊推動與其他汽車製造商,就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制定共同標準進行討論,目前潛在合作夥伴已經超過15家,主要就自動駕駛技術行業聯盟展開商談,談判涉及成本、風險及其他責任分擔問題。

當然,大眾的目的只有一個:應對汽車行業的新變革。

今年4月,大眾集團宣布了最新的集團戰略,未來將在全球範圍內針對電動車及新型出行領域投資340億歐元,其中,2022年前,將在中國投資150億歐元用以電動汽車業務、自動駕駛、數字化以及全新移動出行服務的推進。

除了聯手中國本地移動出行服務公司首汽約車、滴滴出行,大眾集團還正式成立了全新的移動出行公司MOBILITY ASIA,並推出其全新出行品牌「ezia」,中文名(逸駕)。

今年9月,大眾汽車率先亮劍電動化,發布「ELECTRIC FOR ALL」計劃,其中,MEB模塊化電驅動平台是大眾汽車品牌電動汽車攻勢的重要部分,這是專為電動汽車而設計的平台。

大眾汽車品牌ID.將成為全球首款基於MEB平台生產的車型;它將於2019年底在德國茨維考開始生產。中國的首款MEB車型將是一款SUV,它將緊隨其後於2020年開始生產。

當然,面對變革,大眾集團不是「軟柿子」。

2017年,大眾汽車在全球共交付車輛1070萬輛,同比增長4.3%,創造了全新的銷售記錄。力壓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和豐田衛冕全球汽車品牌銷量冠軍寶座。

全年營業收入總額達到2306.82億歐元,較上年增長了134.15億歐元,增長幅度為6.2%。同時集團的營業利潤額較上年也有16.5%的增幅,扣除特殊項目支出前的營業利潤達到170.41億歐元。

但2018年註定是不平靜的,大眾汽車集團1-9月的全球市場銷量來看,累計銷量為813萬輛,僅增長了4.2%。其中,9月大眾集團在全球共交付82.77萬輛,更是較去年同期下滑18%。

既要面對傳統對手,又要不輕視新造車勢力,還要時刻提防被科技公司的「顛覆」風險,可能最好的方式就只有收購+聯盟兩條路了。

就在近日,有媒體披露,福特汽車正在和大眾集團認真討論潛在合作夥伴關係。對於傳統汽車製造商來說,現在每家企業都或多或少在面臨一些困難。

「現在走上檯面進行一場艱難的合作談判,總比走向迫不得已的境地要好得多。」有行業人士坦言,現在是傳統汽車製造商需要邁出這一步的時候了。

福特汽車在美國強大,大眾疲軟,而大眾在福特疲軟的市場,尤其是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仍然表現強勁。

此前,雙方在6月份宣布,兩家公司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以探討幾個聯合項目,包括(但不限於)聯合開發一系列商用車以更好地服務於全球市場。

在2018年之前,大型汽車製造商之間尋求夥伴關係或許是不恰當的想法。但所有的想法在2018年之後可能都要重新啟動,因為汽車公司和科技公司要爭奪移動出行的市場份額和技術優勢。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已經對部分試點無人駕駛出行服務收費,並開始測試定價模型,率先進入了無人駕駛商業化的早期階段。

這對於傳統汽車製造商轉型移動出行服務商的戰略布局來說是「巨大的打擊」。或許,在下一個全球汽車衰退期即將來臨之時,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工智能 的精彩文章:

傳統勢力的智能汽車「保衛戰」
視場角、成像距離、光路設計,AR-HUD的量產命門

TAG:高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