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赤壁之戰中專職「做媒」的魯肅和蔣干

在赤壁之戰中專職「做媒」的魯肅和蔣干

文學巨匠羅貫中依據史書《三國志》寫成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而「赤壁之戰」則是這朵奇葩中色彩斑斕的一個花瓣。羅貫中十分善於描寫戰爭,其中尤以赤壁之戰寫得最為精彩。關於赤壁之戰,《三國志》及其他史書的記載都十分簡略,但羅貫中卻巧妙地運用了「以虛御實」的手法,實現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完美結合,將其衍繹成了整整八回的篇幅。至於1990年在原著基礎上改編而成,於1994年拍攝成功的八十四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更是用了整整十集的畫面來表現。小說和電視劇之所以濃墨渲染這場戰爭, 是因為這場戰爭十分重要,是它決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在赤壁之戰中塑造了眾多鮮活的人物形象,但人們在欣賞小說或電視劇時,更多的是關注劉備、孫權、曹操、孔明、周瑜等主要人物,對魯肅、蔣干這些次要人物卻不大重視。事實上許多非主要人物,其作用也不可忽視,比如魯肅與蔣干這兩個很不起眼的人物,在赤壁之戰中就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這樣說,沒有魯肅和蔣干,赤壁之戰的情節就無法展開,就會變得平淡無奇,毫無波瀾。

作者在描寫赤壁之戰時安排了平行的兩條線:一條是孫權、劉備與曹操的大戰,這是主線;一條是孫權與劉備之間的小爭,這是副線。圍繞這兩條線,作者對史實進行了大量的文學化處理,採用添枝加葉、移花接木、穿鑿附會、憑空虛構等手法,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具有傳奇色彩的情節,把這場戰爭表現得波瀾壯闊、跌宕有致。

圖為蔣干,電視劇《三國演義》劇照,來自網路

寫孫權、劉備與曹操之間的大戰,作者以蔣干為媒介,讓曹操與周瑜隔江鬥智,從而表現出周瑜智勝曹操一籌。蔣干兩次到東吳,不但碰了一鼻子灰,而且兩次都中了周瑜的計。第一次來東吳,周瑜假裝酒醉,「攜干入帳共寢」,讓蔣干從帳內桌上堆著的一卷文書中「發現了」蔡瑁與張允「接連東吳」的書信。周瑜同時還似蓋實彰地「躲」到屋外,與他人悄悄談論蔡瑁與張允投吳之事,讓蔣干對此事深信不疑。最終導致曹操聽信蔣干之言,誤殺了水軍都督蔡瑁、張允。蔣干第二次來東吳,作者又「安排」他在西山背後的草庵內「巧遇」鳳雛先生龐統,並三言兩語「說動」龐統「歸曹」。蔣干喜出望外,領著龐統連夜趕到曹營,向曹操獻上「連環計」,將所有戰船連為一體,為日後決戰埋下了禍根。蔣乾的兩次中計,成了赤壁之戰急轉直下的重要環節。

圖為魯肅,電視劇《三國演義》劇照,來自網路

寫孫權與劉備之間的小爭,作者又以魯肅為媒介,讓周瑜與諸葛亮同陣對弈,從而表現出諸葛亮比周瑜棋高一著。在諸葛亮與周瑜的對弈中,作者巧妙地「安排」魯肅一次次往來於他們之間,或依周瑜之言試探諸葛亮,或將諸葛亮的話一字不漏地傳給周瑜,從而十分自然地點出諸葛亮比周瑜的高明之處。

曹操殺了蔡瑁、張允,周瑜自以為得計,即刻打發魯肅前往諸葛亮藉以安身的小舟中「以言挑之」,試探諸葛亮對此事的看法。這一「探」,簡直讓周瑜大跌眼鏡。諸葛亮不僅知道蔡瑁、張允是他周瑜用計所殺,而且還斷定這條計策最多只能糊弄蔣干,「曹操雖被一時瞞過,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認錯耳」。更讓人吃驚的是魯肅剛剛落座後諸葛亮的那句話:這件事實在是可喜可賀啊!先生就是奉公瑾之命來試探我的吧?

蔡瑁之弟蔡和、蔡中前來東吳投降,東吳上下許多人都覺得其中可能有詐,但周瑜卻「欣然接受」。魯肅心中也同樣有所懷疑,於是便來找諸葛亮傾訴。見諸葛亮笑而不語,魯肅有些很不高興,問他為什麼要笑。諸葛亮這才告訴魯肅,周瑜其實早已看破蔡和、蔡中之詐,只不過是想將計就計。「大江隔遠,細作極難往來。操使蔡中、蔡和詐降,刺探我軍中事,公瑾將計就計,正要他通報消息。兵不厭詐,公瑾之謀是也。」

大會諸將時,周瑜以擾亂軍心為由,將老將黃蓋「打得皮開肉綻,鮮血進流」,以至「昏絕幾次」。魯肅對此很是不解,來到諸葛亮船中,責怪諸葛亮當時「何故袖手旁觀,不發一語」。諸葛亮見魯肅一臉真誠,確實是被蒙在了鼓裡,方才告訴魯肅,周瑜毒打黃蓋,完全是假意為之。「不用苦肉計,何能瞞過曹操?今必令黃公覆去詐降,卻教蔡中、蔡和報知其事矣。」

周瑜請諸葛亮「星夜往聚鐵山斷操糧道」,意欲借曹操之手除了諸葛亮,可諸葛亮早把周瑜的心思猜得明明白白,僅僅只是讓前來「看他知也不知」的魯肅給周瑜帶了一句話——我怕什麼?我是水戰、步戰、馬戰、車戰無所不能,不像你和公瑾,他只會水戰,你只會陸戰——即讓周瑜收回成命。

之後,周瑜又以軍中缺箭為由,要孔明十日內「監造十萬枝箭」,想到時候以諸葛亮不能按期完成為借口,將其處斬。然孔明成竹在胸,當即表示「只消三日」。中間,自然又少不了魯肅前來探聽消息。諸葛亮假意責怪魯肅不肯為他隱晦,以致周瑜苦苦相逼,然後請求魯肅為他準備「二十隻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餘個,分布兩邊」。在接受軍令後的第三天早上,諸葛亮布置疑陣,真的從曹操手中「借」來了十萬餘枝狼牙箭交給周瑜。

周瑜因為「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口吐鮮血,不省人事」,以致卧床不起,又是魯肅來找諸葛亮,告訴周瑜生病一事。聽說諸葛亮能治好周瑜的病,急忙將諸葛亮引到周瑜病床前。諸葛亮早已心中有數,直接說出周瑜「病」因,並答應可以為他「借三日三夜東南大風」,馬上就讓病床上的周瑜「聞言大喜,矍然而起」。

……

在孔明面前,周瑜可謂是小巫見大巫,足智多謀的周瑜,面對諸葛亮顯得一籌莫展。

就推進故事情節的發展而言,魯肅與蔣乾的作用是一致的,但就兩人的性格特點而言,魯肅與蔣干又大相徑庭。

蔣干狡詐猥瑣,沒啥本事卻自命不凡。就是這樣一個毫無長處可言的蔣干,在曹操談及周瑜的可怕時,他卻大言不慚地向曹操自我推薦,拍著胸脯表示「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江東說服周瑜來降。並狂妄地誇下海口:「干到江左,必要成功。」這次來到江東,自然沒有成功,不但出盡洋相,碰了一鼻子灰,還讓曹操誤殺了兩個十分得力的水軍都督。可失敗後的蔣干仍然不甘寂寞,千方百計想要做出點驚人的舉動,給自己找回幾分面子。曹操接到黃蓋和甘寧願意前來投降的密報,心中疑惑不定,想要使人前往東吳探聽虛實,蔣干又自告奮勇,並再次誇口:「務得實信,回報丞相。」結果呢,可想而知,不但沒有得到實信,又讓曹操聽信龐統之言,將所有戰船連為一體。

魯肅忠厚老實,為人誠懇,是一個值得尊敬的長者。書中可以表現他這一性格特點的地方很多。諸葛亮接受了切斷曹軍糧道的任務後,魯肅的心中很是不安,覺得友軍之間要同舟共濟,不能這樣相互殘殺,於是前往孔明處探視,「看他知與不知」,而且「以言挑之曰:『先生此去可成功否?』」。為「借箭」,孔明請魯肅準備二十艘船,且必須按要求精心布置,同時還囑咐魯肅:「只不可教公瑾得知,若教知之,我計敗矣。」魯肅「回報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黃蓋被周瑜責罰,魯肅沒有看破其中奧妙。事後來找孔明,孔明告訴魯肅這是「苦肉計」,同時囑咐他「見公瑾時,切勿言亮先知其事,只說亮也埋怨都督便了」。魯肅見到周瑜時,確實只說了一句:「他也埋怨都督薄情。」兩軍之間,各為其主,能夠做到這一點,確實不容易。

總之,作者在赤壁之戰中安排魯肅與蔣干這兩個人物,實在是頗費匠心,人物雖小,但其作用卻不可忽視。可以這樣說,作者羅貫中是依靠魯肅與蔣干來推進「赤壁之戰」情節的發展,同時又在對這場宏大的戰爭的描寫中成功地塑造了魯肅和蔣干這兩個人物,使他們逐漸變得豐滿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探秘大全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交通銀行四個大字是誰題寫的嗎
古代人拉完粑粑後是用什麼來擦屁股的

TAG:歷史探秘大全 |